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旧说,已出藩篱,欲成新体,根基又少。他们的时代,在他们看来,固然
是“天崩地解”,殊不知,更大的变化还在后头,充其量,这不过是中国历
史剧变的一个潮头而已。虽然这几位大师,人人有弄潮的才智,但弄潮尽管
弄潮,惜乎巨大的波峰尚未到来,因而他们站得固高,尚不算太高,看得甚
远犹不算太远。诚然若是,他们毕竟是在历史大变故时期出现的杰出人物,
旧体制已掩不住他们的思想光辉——他们犹如东方地平线上出现的第一缕曙
光。
黄宗羲出身正直的官宦人家,他祖籍浙江余姚,自幼随父在京。他虽生
于末代,还算生而有幸:其父正直,其师高明,其岳父亦不同凡响。但他又
生而不幸:他未及成年,他父亲便因为反对魏忠贤阉党而被处死。他小小年
纪,遭此变故,创痛之深,难于意表,但他决不屈服。他18岁时,崇桢继位,
朝廷政情发生变化。他仿古人除奸情势,袖铁椎、草疏,来到京城为父伸冤,
并亲手杀死魏忠贤爪牙两个,朝野为之大震。魏党作恶,害人极多,伸冤图
报之情,遍于朝廷内外。于是崇桢当机立断,除逆明冤,这些被害官员的子
弟,痛哭于皇城,声动天地。
黄宗羲出身若此,又从父命拜刘宗周为师。少年英才,得明师而教,为
他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政治风云变幻无常,又有个人所不能力为
者。农民起义军终于攻入北京,明王朝终于灭亡,清军终于入关。他和他的
那一代莘莘学子,既对农民充满仇视,更对清军恨之入骨,于是毁家救亡,
加入反清活动。反清武装败散之后,又东奔西走,逃避清政府的通缉。数年
之间,无一时平静。但他身为一代学人,毁家亦不忘学,逃亡也不忘学。直
到50多岁时,才总算安定下来,并于58岁时在浙江复兴他恩师的证人书院,
讲学授徒,终成清初一大学派。他培养的弟子很多,成才人物尤为不少,如
万斯同,万斯大、仇兆鳌、李果堂、郑梁、陈訏皆出于黄门。黄宗羲生当乱
世,但有志于学,勤家忘家,学、志相济。他1610年生,1695年谢世,享
年85岁。他自己总结一生经历,《自题》其事曰:“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
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其为人也,盖三变而至今。”他一生虽有如此剧烈
的三变,但其人其志,未曾改也。
黄宗羲作为一代学人,一生著述极丰,其文章总量达2000万字,尤其
… Page 188…
他的 《明儒学案》和《明夷待访录》二书,影响更加深远。《明儒学案》实
际上是一部明代思想吏,而且其内容,其方法,其收集资料之细,其见解之
精,都超越前贤,独成一体。 《明儒学案》之外,他还写了《宋元学案》,
但未能完稿,由他的学生递补而成。
黄宗羲在思想方面留给后人最重要的遗产,是他的《明夷待访录》。此
书篇幅不长,但用力甚多,书中新知新奇,比比皆是。比如,他的重商思想,
货币见解,在与他同时的学说著作中,可算凤毛麟角,虽然语焉未详,意义
自在。他反对迷信,重视科学,也足为世人表率。但他的最大贡献,还在于
他的君权理念。他的君权论不唯影响久远,且有石破天惊之感。
他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以为“人臣之责,为天下,非为君也,
①
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主张“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认为“天子之所是未
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认为臣是“君之师友”,不是“君之仆役”,
认为“君之与臣,名异而实同”。
他的这些思想,不但十分大胆,而且远逾前人。他将朝廷与天下区分开
来,从根本上否定了天命之说。其意若曰:你能对天下人有益,你做皇帝。
否则,皇帝就该另请高明。他认为君臣名异实同,打击的正是封建文化赖以
维系的“三纲五常”。而“三纲五常”至少自汉武帝以来,乃是中国封建文
化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其意义绝不下于《圣经》之在中世纪神学系统中的
地位。黄宗羲兴新学先论君权,可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黄宗羲没有系统的哲学著作。他的哲学思想,以气为本,大体没有超过
前人规范。但他对宋明理学的空疏不切实际的弊端,却有颇具见地的批评。
黄宗羲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常常不如顾炎武,尤其不如王夫之来得更有气氛,
其原因大约与此有关。
黄宗羲固有创见如斯,但他虽极言“法治”而未能真识其法,虽有新的
君权观念,但未及西方近代意义上的民主之见。他反对以农为本,看到旧的
土地私有制的种种弊端,但他的医治方法却与历史的走向不甚合拍,他因为
找不到切实可行的好办法,只好想到“井田制”上去了。如此等等,都说明
他是一位新旧时代大转变时期的过渡人物。他的思想发端于新旧之界,亦在
明昧之间。
① 《明夷待访录》。以下引文凡未注明出处者,皆引自同书。
… Page 189…
3。顾炎武
顾炎武生于1613年,江苏昆山人。他原名绛,字忠清。明亡之后,改
为炎武。他与黄宗羲既同时又同道,黄宗羲思想中表现出的种种时代特征,
在他身上也有近似的反映。
顾炎武的家庭对他的影响同样巨大,他的先祖本为江南四大富户之一,
家庭资财丰厚,祖上历为高官。但到他父辈时已经家道中落,然仍不失为诗
书礼义之家。他家门多礼义,对农民起义,自是切齿痛恨,对清军入关,尤
其与之不共戴天。他的嫡母因明亡而绝食自尽,生母亦被清军砍断手臂,他
的两个弟弟亦在昆山失守时被杀。年轻的顾炎武,可谓国仇家恨集于一身。
为了抗清复明,他参加过武装斗争,武装斗争失败后,又奔走大江南北,联
络爱国志士,中间竟为恶妇所告,险些命丧刑狱。
明朝既己不能复兴,他便转入学术一途。虽转入学术犹不改初衷,同样
表现出一种远非书斋旧儒所能表现出的大家风范。他一生游居各地25年,可
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并以自己的独特经历和卓越贡献,成为一代宗师。
他的主要著作被编为《亭林文集》,本人亦被尊称为亭林先生。
顾炎武的社会政治思想与黄宗羲十分接近,类似《明夷待访录》。黄氏
该书在当时影响不大,少有知音,独顾炎武一见此书,便生知心之感。顾炎
武的君权观念,虽不似黄宗羲那样有声有色,气吞山河如虎。但他的“独治”
不如“众治”的观念,亦和黄氏的政治思想一脉相通。他说:“人君之于天
①
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他痛恨官僚腐败,
主张减员简政。他认为家富才能国富,认为人的私利私欲正当合理。他对社
会风俗十分重视,认为“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他的文章著述比之黄宗羲
更多书卷之气,虽不必风高浪险,自有其规矩方圆。顾炎武作为明末清初三
大思想家,最以学术著称,如果说,黄宗羲的后来拥戴者中,首推梁启超,
那么,顾炎武的继承者中,则尤属王国维。
顾炎武一生著述极丰。既有联系社会,剖析社会,不尚空谈的政论文章,
也有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的《肇域志》和《天下郡国利病书》,还有影响后
人甚大的音韵学专著《音学五书》。但作为一个大思想家,关乎其学养位序
的还是他的《日知录》。
《日知录》是一部条文体巨著,全书32卷,共计1000多条。《日知录》
涉猎范围广泛,共分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文艺8
个类别。举凡中国历史上的种种知识,几乎无所不及,无所不备。《日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