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职业。他们常常既是科学家,又是文学家,还是社会活动家,以至作秘书,
作医生,作律师,作工匠,作主教,作外交官,作国务大臣,可说千姿百态,
不一而定。康德也是一位全才,但他不问别业,只是教书。他一生只和书籍
打交道,上学时读书,毕业后教书,边教书边写书,虽写书而不忘教书。在
许多很有名望的文化人物看来,教书与著述是两件很矛盾的事,一心不可二
用,例如鲁迅先生就这样想,老舍先生也这样想。唯康德夫子另成一论。他
虽然是个很长寿的人,但他活了80岁,就做了50年的教书匠。1744年大学
毕业,他就当上了家庭教师,一干就是9年。到了1755年,他通过博士论文,
到大学当讲师,但只是作编外讲师。何为编外讲师?就是只有讲课资格,但
校方不付薪水。所得报酬,只能从所交学费中获得一点微薄收入。但他对此,
不甚在意。虽然当时他已经31岁了,他还是平心静气,只管教书。这样又一
气干了15年,直到1770年,他才得到渴望已久的教授职位。但以收入而言,
依然有限,每月只有236塔利尔的收入。1776年,有人给他写信,以800塔
利尔的薪俸请他去米塔瓦任教。1778年,又有人提出以每月800塔利尔的薪
俸请他去哈勃大学任教,并且答应给他以宫廷顾问的头衔。但对于这两次邀
请,他都谢绝了。他并非不喜欢高收入,只是因为他所在的学校,地处边远
之区,他为着自身的安宁和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的事业,他可以不要金
钱,也不要荣誉。
康德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而且自1770年之后,他的主要研究领域,
更是严格地限制在哲学和与哲学密切相关的范围之内。他不图金钱,不求荣
誉,不怕寂寞,甚至从来不曾离开过他的家乡,一生只到过离家几十公里之
外的地方,而且这般“远游”一生之中也仅有一次。
康德这种差不多已经达到痴迷和怪异程度的从业敬业精神,是他取得成
功的基本保证之一。
康德事业专注而且生活极有规律。康德一生专注于他所钟情的事业,除
此之外,别无所好。虽然他也是一位很擅长谈吐的人,而且他的风格不凡,
并因此十分受当时的知识妇女的喜爱,但他却是一个严守生活规律的人。他
的生活规律不但十分有序,而且如钟表一般准确,而且一生一世未曾有过改
② 同上。
… Page 138…
变。据说,他一辈子只有一次打破了他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当时,他正在
阅读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尔》。卢梭的书确实让他着了迷,他读《爱弥尔》
读到得意忘形的程度,才使自己铁打的生活规律乱了那么几天。
海涅对此,曾有一段很有文学意味的描写,但那基本意思大约也和实际
情况相去无多。海涅写道:
“康德的生活史是难于叙述的。因为他既没有生活,又没有历史。他住
在德国东北边境一个古老城市哥尼斯堡一条僻静的小巷里,过着一种机械般
有秩序的,几乎是抽象的独身生活。我相信,就连教堂的大时钟也不能像它
的同乡伊曼努尔·康德那样无动于衷地、按部就班地完成它每日的表面工作。
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吃饭,散步,一切都有规定的时间,邻居们清
楚地知道,当伊曼努尔·康德穿着灰色外衣,拿着藤手杖,从家门口出来,
漫步走向菩提树小林荫道的时候就是下午三点半钟,由于这种关系人们现在
还把这条路叫做哲学家路。一年四季他每天总要在这条路上往返八次,每逢
天气阴晦或乌云预示着一场暴雨的时候,他的仆人,老兰培,便挟着一把长
柄雨伞作为天意的象征忧心忡忡地跟在后面侍候他。”①
康德的生活规律,反映了他的特殊性格和他超乎寻常的心理品质。因为
他有这样的心理品质,他才能以他那并不超群的身体和精力,取得如此超群
的成就。说到此,也应该将康德的生平作个简明的介绍了,虽然海涅说他没
有生活,也没有历史。
康德1724年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即现在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
他父亲是一位马鞍匠。他父母共生有9个孩子,他排行第四。但看他一生行
业,他们兄弟间的往来也十分有限。他的家庭信奉路德教的虔信教派。他8
岁时入腓特烈公学读书,16岁进哥尼斯堡大学学习,从此便一生与这所大学
发生联系。1746年,他大学毕业后任家庭教师,1755年向母校提出学位论文
《论火》,获硕士学位后又提出求职论文《对形而上学认识论基本原理的新
解释》,获得通过,从此担任编外讲师。1766年被任命为王家图书馆的副馆
长,才算有了一个固定的职位和年金收入。
1770年被任命力哥尼斯堡大学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此后,还担任过
两次该校校长。1792年起担任柏林科学院哲学部主席,1797年退休。1804
年于哥尼斯堡去世。
康德一生的学术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因为他将自己的哲学
称为“批判哲学”,所以人们便以此作为划分他学术活动时期的名称。1746
—1769年为前批判时期。这一段时间,康德在自然科学方面用功最多,而且
作出了杰出成绩。1770—1780年为过渡时期,在此期间,他的思想和研究开
始向哲学倾斜。他主要研究如下3个问题,包括几何学和力学的客观性,人
类自由的可能性和空间、时间和性质。这些问题虽然不一定非得列入哲学范
畴,但他使用的方式和视点却是哲学性质的。自1781年他发表“纯粹理性批
判”始,则进入第三个时期。一生三期,期期如环;起之于科学,归之于哲
学,这大约便是康德的思想家之路。
康德大器晚成。虽然他在大学读书期间,就曾发表文章,但直到 1781
年他已经57岁时才发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纯碎理性批判》。
康德写书写得好慢,虽不是一切都慢,但其代表作的产生,确实经过一个很
① 海涅: 《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商务印书馆1974 年版,第102 页。
… Page 139…
长的过程。他的名声自中年之后,越来越大,但他不以名气论学术,而是一
如既往,循序而行。他的学术研究,正如他的生活规律,总是有条不紊,而
且有些雷打不动的味道。他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目标,差不多有11年未在出
版物上发表什么著作,以致他的一位通信人要向他询问:“您为什么沉默?
为什么总是那些外行在写作,而不是擅长笔墨的您在写作?您为什么沉默?
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您怎么不一显身手?您在睡觉?康德,我不想颂扬您,
然而请您告诉我,您为什么沉默?或最好是请您谈谈您将要说些什么。”①
真是急不可耐,愈问情绪愈热烈。然而,任尔等“风吹浪打”,我只顾
“我行我素”。
康德写得慢,但写得慢并非有意偷闲。康德写得既慢又苦,所以才用去
那么多的时间,所以他才因为创作而两次搬家。而第二次搬家不为别的,只
为邻居那只宝贝公鸡总在啼叫。评论者说:“哲学家表示,只要主人把公鸡
②
杀掉,多少钱他都肯付,可是主人却难以割爱。”邻居不愿纵容教授的怪癖,
没办法,康德只好因鸡搬家。
康德缘何如此?因为他劳动过重,不觉心烦气躁。他为写作而急躁,可
见他内心并非不急,但他对哲学的钟爱使他能控制住自己的习惯和情绪。这
正是康德可贵的心理素质。
康德其貌不佳。身高只有1。57米,但他很有风度,所以在社交场上十
分令人喜欢。他与女性交往本不算少,但他终生未娶。大约他把全身心都投
入到他的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