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画家而著称。然而,他是一个更加伟大的政治革命家和判逆者。他把晚年的 

  大部分时间都献身于这些危险的活动。他的名字之所以流传于世,是由于他 

  曾密谋通过暴力以创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在这个国家里,除了政治平等外, 

  还保持经济平等。” 

        巴贝夫生于法国埃纳省圣康坦城的一个平民家庭。他16岁便开始谋生, 

  年纪轻轻便参加法国大革命。他的思想大抵属于摩莱里空想社会主义一派, 

  但比他的先辈有重大发展。他认为:“社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幸福, 

                                 ① 

  而幸福存在于平等之中。”他推崇公有制,又主张人人具有平等地位,认为 

  除去性别和年龄之外,不应再有别的差别。他说:“在一个真正的社会里, 

                         ② 

  不应有贫富之分。”他不但坚决反对和仇视私有制,而且相信一经努力,马 

  上可以建成公有制社会。所以他不但是法国革命的积极参加者,而且后来又 

  成为法国革命的革命者,他要把法国革命的成果也一同革掉。他对《人权宣 

  言》的内容也非常不满,他指责《人权宣言》说:“在这个宣言里,香饵和 



① 转引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会1991 年版,第758 页。 

② 转引自《欧洲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7 年版,第516 页。 

③ 同上书,第515 页。 

① 转引自《乌托邦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90 年版,第185 页。 

② 同上书,第186 页。 


… Page 124…

  圈套紧挨着放在一起,我们仔细地看一看这个 ‘宣言’,就立刻可以认出, 

  它是危险的、只有那些想哄人民睡觉的人才会制造出来的幻影。他们的 ‘宣 

  言’除了作为儿童玩具之外,没有别的价值。它承认自由和平等的一些大原 

  则,那固然是不错的,但却附有各式各样的保留,使得人们在实际应用中可 

  以曲解这些概念,或者把这些概念弄得如此温和,或者把锋芒磨灭,使之不 

  能发生任何实际效果。”① 

       1796年,他开始组织“平等派”密谋革命委员会,准备举行武装起义。 

  但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次年5月,被执政府处决。 

       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观念和流派并存,而且它们各自 

  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必要。18世纪的法国,自然不能例外。如果我们给这 

  些思想家排一排队,从伏尔泰起,中间经过狄德罗、霍尔巴赫、卢梭、摩莱 

  里、马布利,直到巴贝夫,可以说一个比一个更为激进。伏尔泰虽是法国启 

  蒙运动的领袖,但持论平允,气派雍容,虽对专制和神学极尽冷嘲热讽,却 

  又常常意得志满,出入宫廷。狄德罗则专心致意于《百科全书》,其批判意 

  味又浓于伏翁。霍尔巴赫是一位杰出的无神论者,其对宗教神学,一路批来, 

  神采奕奕。卢梭自是平民主义的代言人,他所极力强调的不是自由,而是平 

  等。摩莱里主张公有制,已和启蒙主义思想家分道扬镳,但他又喜欢君主制, 

  两相结合,令人不免费解。马布利既要公有制,又要平等,还要共和制,则 

  比摩莱里再进一步,到了巴贝夫,不但前要公有制,而且要暴力革命。从启 

  蒙哲学到巴贝夫式共产主义,已然登峰造极。然而物极必反,自巴贝夫之时, 

  一个时代已然结束,另一个时代业已开始。巴贝夫是一位过渡性人物,他虽 

  然在广义上也可以算作法国启蒙运动的继承者,但确切予之定位,将其划入 

  18世纪之后的另一个历史时代,或更好些。 



① 转引自《欧洲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7 年版,第518—519 页。 


… Page 125…

                         十二、德国古典哲学一览 



     德国古典哲学指的是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上半叶这一段时间内,以康 

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人物的德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在西方哲 

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都占据重要位置。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先应对德国 

彼时社会文化背景作些简要说明。 

     18世纪的西方社会,以英、法、德的社会文化形态为主要代表。三国的 

发展速度既不一样,其在西方历史发展阶梯所占据的位置也有明显区别。大 

略说来,可以将英、法、德三国的历史过程,看成三级跳式的共在形式。 

     从政治体制方面考虑:英国已经打破专制;法国正在打破专制;德国却 

在加紧实行专制。 

     随着英国革命在1689年顺利结果,英国已经完成宪政。英国式的君主 

立宪制既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一种成功的模式,又是当时欧洲建立新 

的政权方式的一个榜样。当英国革命胜利之时,法国正在酝酿如何进入民主 

时代。他们采取的第一个历史举动,不是开始革命而是开始启蒙,即不是诉 

诸武力而首先诉诸理性。启蒙运动既是英国思想在法国传播和再塑的结果, 

又是法国革命的思想准备。德国则不同,德国自上一个世纪始,首先不是考 

虑民主,而是考虑统一。我在前面说过,建立强大的专制政权,虽然在本质 

上绝对不合自由资本主义之义,但在阶段上却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必 

由之路。正如英国有伊丽莎白一世的长期统治,法国有路易十四的强大政权, 

德国也需要有自己同样强大的专制时代。18世纪的西方,英国的专制已如烟 

云消散;法国的强大的专制政权也已经随着路易十四的去世而失去往昔的光 

彩,但路易的继承者却依然秉承先皇遗钵,以极其不合时宜的历史态度去与 

法国历史发展的车轮挑战。德国在经过大选侯腓特烈·威廉和腓特烈·威廉 

一世(1713—1740年)的统一进程之后,于腓特烈二世(1740—1786年)达 

到一个新的历史层次。英、法、德三国这种阶梯式的发展态势,决定了德国 

古典哲学只能这样,不能那样,它属于哲学历史进程中的“这一个”。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尽管资本主义在其政治文明成熟之前,多有一个特 

别的专制时代,这个专制时代却绝非中世纪意义上的时代;而且主导这些专 

制时代的大有作为的帝王们,也不是中世纪的昏庸无能而又残暴愚昧的统治 

者了。无论伊丽莎白一世,还是路易十四,以及腓特烈二世,都是很有眼光, 

很有经验又极富管理才能的雄才大略的人物。他们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组合 

体:一方面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持新的资本主义文明,另一方面,他们又要千 

方百计保住历史遗留给他们的特权,甚至他们还要想方设法扩大这些特权。 

他们统治的极盛时期,实际上也是他们的国家在文化、思想、经济和对外关 

系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功的时期。然而,他们所代表的专制体制和皇王特权, 

又必然会限制这些文明成就的继续发展。如果说,在自由资本主义的成熟路 

上,确实需要某种专制形式作为阶段性过程的话,那么这些有作为、有见识 

又残暴不仁的国王,便是这种过渡形式的代表。他们都是一些两面人,在面 

前脑后各生一双眼睛,遗憾的是,这两双眼睛本身就相互矛盾,一双只顾高 

瞻远瞩,恣意前顾,一双却含情脉脉,向后留连。 

     德国腓特烈二世,亦称腓特烈大帝,他自1740年即位,作皇帝46年。 

在他的统治下,德国固然是西欧最不民主、最远离民主、最没有民主希望的 

国家,却又是德国近代以来最为强大、最为繁荣包括文化繁荣的国家。他被 


… Page 126…

认为是理性哲学的改良主义的忠实信徒。他身为专制体制的代表,却不愿以 

皇帝自居,而喜欢称自己是“国家第一号公仆”。他勤奋为政,废除对罪犯 

的酷刑,禁止贿赂司法官员;建立各类学校,促进工商农业经济的发展。他 

兴之所至,也曾自称是伏尔泰的崇拜者,对法国启蒙主义者也有类似的好感。 

但他并不真正理解这些启蒙思想家和他们的学说,所以当他真的与他们亲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