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渡体制,一超过这个界限,便会酿成历史性灾难。但是,英国资本主义成
熟得早。早在16世纪下半叶的伊丽莎白时代,就已经完成建立统一的强大国
家政权的历史任务。进入17世纪,女王去世,英国社会随之发生变化,民主
要求登上历史前台,换句话说,专制体制已经不再适应自由资本的发展要求,
于是资产阶级发起革命。
法国、德国自然也不能超越专制阶段。在那个特定的阶段,唯有专制才
能强盛。而法国强大的专制政权较之英国来得晚了许多。法国专制体制历史
久矣,但其高峰时期则是路易十四时代。路易十四执政之期,正是英国革命
发生之时,而当英国光荣革命都已然光荣结束之后,路易十四依然作他的专
制皇帝。加上法国的专制体制较之英国更其完备,而路易十四的统治也更具
铁血性质,反映在民主进程方面,法国革命就来之晚矣。而法国革命的形式
也因之变得极其残酷和剧烈。反映在哲学上,17世纪的英国哲学已经具有某
种大无畏的战斗精神,例如霍布斯的无神论思想。而大体与此同时的法国哲
学大家笛卡尔,在教权面前,只会唯唯诺诺,不敢、不愿也不能理直气壮地
表现自己。
德国的发展比之法国更其缓慢。当英国人完成光荣革命的时候,德国人
正在为结束国家政局混乱、诸侯各自为政的局面而痛苦不堪,而苦苦奋斗。
换句话说,在这样的时代,他们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统一的专制体制。这个体
制之真正得到认可,已经是17与18世纪之交的事了。而且这种政治局面,
还要经过100多年的努力才真正得以稳固,直到19世纪俾斯麦时代才算达到
… Page 15…
自己的全盛时期。反映在德国哲学上,他们不但没有17世纪英国人那种朝气
蓬勃的精神面貌,更缺少18世纪法国哲学的战斗风格。他们骨子里其实也是
革命的,但这种革命哲学的外在形式,却充满迂腐气、学究气,并演绎成一
种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庞大的思辨体系。或许德国古典哲学是它那个时代最为
深刻的哲学,但其存在形式,却常令人观之生疑,望而生畏。
第二,英、法、德的文化传统不同。英国人不但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
奠基与繁荣方面先行了一步,而且它的文化传统也与欧洲大陆的传统颇有区
别。
英国革命发生得早,英国又有“大宪章”的传统。“大宪章”产生于13
世纪。“大宪章”并非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物,却是法治形态的反映。虽然在
旧有的文明基础上,这种法治并不十分牢靠,但英国有“大宪章”,欧洲大
陆没有“大宪章”,这就显示了英国文化传统的独特品性。
英国文化的这种独特品性,至少与它的岛国文化历史有关联。按本书作
者的观点,世界上不同的历史文化,可以分为大陆文化、海洋文化和岛国文
化等三种基本类型。大陆文化主要指内陆文化,它的品格主要是内向的,它
的历史高峰往往是自然农业经济时代,例如中国古代文化。海洋文化则是外
向的,它的历史高峰时期则是古典商业时代,例如古希腊文化。岛国文化则
是一种可塑性极强的通变文化类型。岛国文化的这种通变性在自由资本主义
时代得到特别充分的展现。这是因为岛国文化常常具有双元性质,比如日本
文化,一方面他们承认天皇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它又在相当长的历史时
期内归于幕府统治。这就是说,岛国文化很难建成一元性质的等级专制文化。
它更容易走向某种形态下的权力平衡。英国“大宪章”就是平衡的产物:一
方面它尊重国王的愿意,另一方面它又要保护贵族的利益。正是这种传统,
才使得资本主义文化特别容易发达起来,而他们的专制体制总有相当的相对
性,他们的变革、维新或革命也往往采取比较温和的形式。无论英国还是日
本,他们的近代衍变过程,都大体如是。
法国和德国则不具备这样的传统。法国人的历史主流是专制,德国人的
历史风格是分裂和军团主义。法国人因为专制而使资本主义文明发达较为缓
慢,又因为专制而很快使法国成为强大的欧洲大陆国家。这是它的优点,也
是它的缺点。路易十四时代自然是非常强大和繁荣的时代,而这种繁荣和强
大要以法国大革命作出的巨大牺牲作为历史代价。德国人在法国强大无比的
时候,连专制的资格都不具备,所以具有远见卓识的莱布尼茨才风尘仆仆地
出使法国,劝说法皇将矛头指向埃及,企盼这股强大的祸水不致东来,最好
南去。
英国人实施民主的时候,法国人还在为专制而快活;法国人为民主拼命
的时候,德国人还在为如何建成强大的专制国家而处心积虑。这就形成三种
不同的发展速度,而这三种不同的历史发展速度也就使英、法、德三国哲学
具有了三种不同的时态和风格。
第三,英、法、德三国的心理类型不同。对民族心理的重视,大约是本
世纪才提到学术日程上来的。但它确实对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有重要影响。
如若不然,为什么中国会产生孔夫子,印度会产生释迦牟尼,古希腊会产生
苏格拉底?尽管他们都是人类文化史上的超级伟人,但伟人毕竟与伟人也有
不同。
英国人的性格是非常绅士化的。英国人重礼仪,虽在千难万险之中,犹
… Page 16…
不失绅士风采。即便在热恋场上,也有与法国人完全不一样的体态表现。英
国人的绅士风度,表现在政治上,则有特别重视条约与信誉的特点,所以英
国自光荣革命以来,就绝少发生超越法律规范之外的社会行为,它是欧洲乃
至整个世界上最为稳定的国家之一。英国人又特别强调实验的作用。他们也
许不是最擅长思维的民族,但却是最重视实验的民族。表现在科学技术方面,
他们更推崇能够得以验证的科学行为与结果。即使对近代数学作出巨大贡献
的牛顿,在这一点上也和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茨有重要差别。牛顿的微积分
是几何学意义上的,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是代数意义上的。几何重在证明,代
数强调推理;几何近于直观,代数重视符号。或者可以说,牛顿力学属于经
验主义范围,而莱布尼茨数学则属于唯理主义范围。
和英国人相比,法国人的性格趋于浪漫。他们能够忍耐但更容易冲动,
喜欢幽默但更喜欢狂放,有大悲也有大喜,有大怒也容易化为大笑。他们的
这种性格,无疑更富于动感。按照巴尔乔齐的观点,英国人是沉着的,法国
人是好争吵的,而德国人是反复无常的。法国人好争吵,是因为他们性格浪
漫。正因为他们性格浪漫,所以他们特别推崇英雄,又特别富于诗情画意。
他们的英雄观和浪漫主义,造就了大百科全书派,造就了罗伯斯比尔和马拉、
丹东,造就了拿破仑和戴高乐。
德国人的民族性格,则更富于服从和深沉。德国人最讲纪律,最重视学
问,最擅长刨根问底,也最喜欢抽象思维。他们是整个欧洲大陆上抽象思维
的冠军,也是最讲究完美体系的民族。好像现代德国足球,他们能够取得殊
荣,并非仅仅依赖球星的力量,而是特别强调攻防有序,要以自己的整体优
势打破对手的明星效应。有一则幽默小品说,传闻在非洲发现一种新的动物,
英国人听了马上决定将这动物运来解剖一下,法国人听了立刻要组织观光团
以便先睹为快,而德国人一闻此言便钻进图书馆,要查查这传闻究竟有理论
依据与否。
当然,过分夸大民族文化性格是有害的,而且所谓民族性格也是一条不
断流淌的文化之河。而且这些河流总不免彼此沟通渗透,并终将汇入大海之
中。但是当这种民族性格和特定的历史阶段,历史事件与社会体制纠结在一
起的时候,确实会产生某种独特的历史文化效应。
唯其如此;18世纪前后的英、法、德哲学才呈现出各自的文化特色。
英国哲学的发展,具有平实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