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问一智慧-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佛陀说:「诗人、学者所作的诗偈或论文,纵使辞藻华丽、音韵和谐,若脱离『空』的轨道,就与『空』不相应。 」(泰本巴利藏第 22 册, 132 页),请记住其中重要的字句:脱离「空」的轨道、与「空」不相应,这就是指後期弟子革新的说法,不是如来的说法,它是劣等的。

    如来的说法必定与「空」相应,若是後期佛弟子革新的说法,就与「空」不相应,脱离「空」的轨道。如果我们期望找到佛陀所教示最原始、无上的法,除透过「空相应法」或「空」之外,就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10)假使有外国人问你:
        「根据巴利经典所载,佛陀最常强调的教示是什麽?」。。。。。。。。。。。。。。。。。。。。。。。。。。。。。。。。。。。。。。。。。。。。。。。。。。。。。。。。。。。。。。。。。。。。。。。。。。。。。。

    我再次引用佛陀的话回答:「五蕴( khandha )无常、无我( an atta )」,每个个体都是由五种积聚    五蕴组成。身的积聚称为「色」( rupa ),乐、苦等感受的积聚称为「受」( vedana ),记忆与醒觉称为「想」( sanna ), 造作思考称为「行」( sankhara ),能透过六根而认知称为「识」( vinnana )。 如此,色、受、想、行、识被称为五聚或五蕴。

    五蕴无常、无我,这是在所有教义中,佛陀最常强调的部份。五蕴无常,因它们持续地流动、变迁着;五蕴无我,因它们始终迁流变化,任何人都不能将它们执取为「我」或「我所有」。

    我再归纳一次,请各位把这主题的要点铭记在心:佛陀最常强调    所有事物都是无常的,而且没有任何一物可以当作是「我」、「我所有」。

。。。。。。。。。。。。。。。。。。。。。。。。。。。。。。。。。。。。。。。。。。。。。。。。。。。。。。。。。。。。。。。。。。。。。。。。。。。。。。(11)接下来,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
        「佛陀教我们应该相信谁?」。。。。。。。。。。。。。。。。。。。。。。。。。。。。。。。。。。。。。。。。。。。。。。。。。。。。。。。。。。。。。。。。。。。。。。。。。。。。。。

    假如有人问你这个问题,那麽你可以在噶拉玛经( Kalama Sutta )里找到佛陀所说的答案    要相信亲自所「看清楚」( seeing clearly )的是什麽【译注一】。现在我们有必要了解「看清楚」的意义,「看清楚」意思是不需推论、不需思索、不需假设,如同我们将眼前的物体看清楚一样,只要这样做,就有效果了,这就是「看清楚」的定义,它不需要依靠任何理由或想像。

    佛教教导我们除非已亲自「看清楚」,否则不要相信任何人、任何事。我们可以由下面的问题知道这个定义,为什麽不要相信三藏经典( Tipitaka )、不要相信导师、不要相信研究报告或传说、不要相信常识、不要相信逻辑推理?这是帮助我们建立正见的原则,因为所有盲目的相信是迷信,例如我们翻开三藏经典,阅读了几页,没有经过思考,没有经过试验,没有经过任何评论,便相信它,那就是对三藏经典的迷信,这是佛陀所喝止的。

    「相信导师」是指盲目地相信导师的每一句话,而没有经过思考、试验,亲自去「看清楚」,这就是所谓的「相信导师」。

    以此类推,「相信逻辑推理」是指学习使用前提,或熟练地运用前提作正确的推理,并且从这前提推论出结论。但这还是不够的,也不可倚赖这类的推论。

    请听清楚这一点:以上的说法不是禁止我们去阅读三藏经典,去向导师求教,去听研究报告和传说,或去运用逻辑性的推理。它的意思是:虽然我们会阅读、会听,但不要轻易接受以这些方式所提供的一切讯息,除非我们已经深入地探讨、思惟它,而有所领悟,直到亲自「看清楚」它真的是如此为止。

    举例来说,佛陀教导贪、  、痴是引起痛苦的原因,假如我们自己不熟悉贪、  、痴,就不能相信这个说法,如果我们相信,那就是迷信。但是当我们亲自体验贪、  、痴是怎麽一回事    当它在心中生起,我们就会像被火烧灼一样痛苦,这就是所谓亲自「看清楚」的「相信」。

    在三藏经典中,不论佛陀教导什麽,当读到或听到时,我们必须      要研究、思考,直到「看清楚」为止。假如我们还没有「看清楚」,就势必会重新回到推论,如果这样,则不妨暂时放下,先相信和践行已「看清楚」的部分,那就足够了。不必害怕,逐渐地,我们就会愈来愈相信,且愈看越清楚,这是佛陀所说非常盛行的噶拉玛经教法。

    如果你需要对外国人演讲,请务必正确地解释「不要相信」这句话,假如你解释错误,就是冒犯了佛陀。不可相信三藏经典,不可相信他是导师,不可相信研究报告或传说,不可相信逻辑,隐藏其中的深义,我们必须去发现它。

    立即相信就是迷信,佛陀曾如此坚定而明确地喝止,甚至纵使是如来所说的也不要相信,必须经过思考、试验,直到「看清楚」时,我们才可相信。立即相信就是迷信,「看清楚」後再相信才是正信,这是佛教徒的「相信」。不要愚蠢地相信人、经典、推测或推论,而是要相信亲自所「看清楚」的是什麽,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正信,身为佛教徒的我们也要这样相信。

【译注一】在噶拉玛经(Kalama Sutta)里佛陀说:「不可因为口口相传就信以为真;不
          可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轰动一时,流传广远就信以为真;不可
          因为引经据典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合乎逻辑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根据哲理
          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引证常识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符合先入为主的观念就
          信以为真;不可因为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他是导师就信以为真。」

。。。。。。。。。。。。。。。。。。。。。。。。。。。。。。。。。。。。。。。。。。。。。。。。。。。。。。。。。。。。。。。。。。。。。。。。。。。。。。(12)我们以另一个角度来看:
        「怎样可以看出凡夫和真正佛弟子的心境有何高低之别?」
 。。。。。。。。。。。。。。。。。。。。。。。。。。。。。。。。。。。。。。。。。。。。。。。。。。。。。。。。。。。。。。。。。。。。。。。。。。。。。

    现在我们要注意的这个重点,将会在凡夫和真正佛弟子【译注一】的心境有别方面,给我们一些看法。凡夫是指从来没有成为完全的佛弟子,且对真正的佛教一无所知的人。凡夫依循父母的信仰而成为佛教徒,充其量只是符合记录与注册的「名字佛教徒」而已,这表示他一直是个凡夫。

    现在,要成为真正的佛弟子、圣人( ariyan ),就必须对身旁种种事物具足正见,那种高度的知见远超过凡夫所拥有的。佛陀幽默地说:「圣人和凡夫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泰本巴利藏第 21 册, 547页)。例如在圣人的眼中或在圣戒里,唱歌与哭泣是同样的事, 跳舞是疯子滑稽的动作, 开怀地笑是未成年儿童的行为(泰本巴利藏第  21册,547 页)【译注二】。

    凡夫嘻嘻哈哈自得其乐地唱歌、欢笑,不会觉得疲倦,但在圣戒中,唱歌被视同哭泣。假如我们见到一个人声嘶力竭地唱歌、喊叫,在圣人的眼中看起来不仅与哭泣相同,它与哭泣更是出自相同的情绪。

    至於跳舞,更是疯子的行为。当我们起舞时,如果稍加留意,就会明白,我们必定至少有百分之十五的疯狂【译注三】,否则就不会去做它,但我们不会以为那是疯子的行为,因为一般人都认为它是快乐的事。

    有些人喜欢笑【译注四】,笑是快乐的,即使没有理由或适当时机,人还是常常笑。但在圣戒中,笑被认为是未成年儿童的行为,所以假如我们能笑得少一点,将会是一件好事,若完全不笑,那就更好了。

    这例证显示圣戒不同於凡夫的习俗,依照凡夫的习俗,唱歌、跳舞、欢笑,没什麽大不了,且稀松平常;而在圣戒里,则被视为可怜的行为,且与前面的评断相同。有这种观点的人,心境是高超的。

    佛陀并没有禁止我们去做上述的事情,只是要我们认识到行为的表现方式有高或低的层次,因此不需去做不必要的事。当我们还不是圣人时,可能会想要尝试较低的行为方式,但假如真的去尝试,我们将会明了:它偶尔使人快乐,但是到最後,我们会厌倦它。於是,我们可以自我提升到符合圣戒的圣人境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