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课程能涵盖这种真正的学生,因为人只要一息尚存,就有基本责任当这种学生。
Lak 的意思是「原则、标准、标竿、防波堤和界桩」,它是我们可遵循以求稳定和安全的东西。明智的学生会先研究基本教义原则,基础扎实之後再慢慢深入。事实上,通常奠定真正的基础就够了,认清教义原则是第一步,它能确保我们进入佛法的核心,若再加以认真地内省,就更能帮助我们理解。但最後唯有将法义融入生活中去实践,它们才会真正成为可靠的壁垒。
Dhamma (法)的意思很难诠释。 它是所有精神努力和所有生命(即使是最平常、最世俗的也算在内)的核心,它可说是「事物」、「教义」和「至上绝对的真理」。在此,为了修行的开始,我们要强调的是 Dhamma(法)的四个生命意义:
自然 所有事物,包括人类本身和我们的所作所为,以及那些事的本质。
法则 归类和统理所有的自然法则。
责任 每个人及所有众生,在每一呼吸间和每一机缘 ,依据自然法则所展现的
生活方式。
结果 依据自然法则,正确履行责任後所产生的结果。
追求生命真理的学生要掌握学习原则,必须以这四点为基础,所有的学习都必须导於此处。
Samrab 意指「给」。 法义原则不是飘浮在不可捉摸的极抽象、哲学化的玄学领域,它们有清楚的目标和修行价值,提供给对生命认真,有心了解自己现在做什麽、将来要到那 去,以及厌离自私、痛苦的人,以启示、充实学习者的生命。然而,它们不是以信仰、记忆、背诵来满足虚幻安全感的对象,它们是用来学习、调查和实验以使自己了解人生意义、真理的方法。
这本书涵盖了许多常被混淆或忽略的主题,然而它们却是佛教教义中必须传递的精髓。例如「苦」和「空」的义理,透过学术讨论後变得模糊不清、模棱两可,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於现代佛教里。佛使尊者极力想帮助我们在自己最贴切的「呼吸」和「生活」中看到「苦」、「空」。东西方学术界着眼於理论和哲学,佛使尊者则着眼於把生命安住在真理与和平中。他的观点、教导清楚而简洁,我们希望透过英文翻译,能使佛使尊者和他的导师们 佛陀、法、生命和苦 充分展现出来。
我们把求法者问过的问题 集成册,以後如果有人再问起这些问题,就可以很方便找到清楚、简洁的回答,尤其这些答案有些直接引用佛陀的话。更可贵的是这本书所提供的方法是落实的,它没有涉及使我们乐在其中而会自我干扰的神秘论和神话论。我们须不断研究这本书,并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实际、直接地去除一向腐蚀宗教的错误资讯,单纯地面对这些真理。那麽,这些真理的深度将会在日常生活显露,令我们从苦和导致苦的无明中解脱出来。
这本小书自从亚力扬难陀比丘( Ariyananda Bhikkhu )首次翻译後,已再版了许多次。这次出版我和他又先後订正一些小错误和印刷上不统一的地方,想办法增强它的可读性,但没有做太大的改变。在筹备这一版期间,许多解脱自在园( Suan Mokkh )的访客也提供宝贵的建议,并帮忙审稿,遗憾的是他们多到无法一一列名。 最後 Phra DusadeeMetamkuro 、 Chao Assara 和他们在佛法解行中心( The Dhamma Study & PracticeGroup )的朋友们负责发行和出版。他们出版了许多宝贵的佛书,这份善意和奉献值得我们认同、感激和支持。
愿这本书的出版不仅让付出努力的同修们增长智慧和清凉,也能利益全世界的朋友,愿大家能再三细读此书,如此,深远的真理将会在我们的心中扎根。愿我们都研读真理,并与这些真理朝夕和谐相处,那麽,各种无明、自私、痛苦就会荡然无存。
山帝卡罗比丘(Santikaro Bhikkhu)
解脱自在园
一九八八年结夏安居
【译注一】一九六六年,泰国政府因滥用权力,实行专制,又派兵镇压示威游行的大学生
,捉拿学生领袖,社会因此动荡不安。
志同道合的学佛朋友们:
今天演讲的主题是 Lak Dhamma Samrab Nak Seuksa (给学习者的法义原则)。
在此我想先向大家说明,今天的演讲只谈佛法重要的基本原则,所以主要是针对学生,也可以说是针对知识份子而说的。我将采用问答方式来讨论这些法义原则,也就是先提出一个问题问你们,再提供答案,如果你先听过问题,就会发现比较容易了解并记住答案。我认为对学生或知识份子说法,这是最恰当的方式。在佛世时,知识份子除了问及佛法的基本观点和重要原则外,不会再问其他事情,因为他们不想要冗长迂回的解释,以便能节省时间。
因此,今天我会这麽做:先提出问题当成主题,然後从基本法义原则的观点回答这个问题。用这种方式会帮助你掌握论题的要点,并且能建立良好的基础。拥有这些基础知识,将来会蕴育出美好的果实,方便各位日後自行阅读或听其他人演讲。再者,我演讲的另一个目的是,以後如果有其他国家或宗教人士问你问题时,这些问答内容能帮助你回答,而且不会引发对教义的误解。
好好记住这些主题或其主要内容,如果你能把它背下来,那是最好不过了!而且,我相信这样对你们会有很大的益处。现在我们依次来讨论这些主题。
。。。。。。。。。。。。。。。。。。。。。。。。。。。。。。。。。。。。。。。。。。。。。。。。。。。。。。。。。。。。。。。。。。。。。。。。。。。。。。(1)假如有人问你:
「佛陀教导什麽?」 。。。。。。。。。。。。。。。。。。。。。。。。。。。。。。。。。。。。。。。。。。。。。。。。。。。。。。。。。。。。。。。。。。。。。。。。。。。。。。
这个问题最好引用佛陀所说的话回答:「比丘们!现在和从前一样,我只有教导苦( dukkha )和苦的止息。」(泰本巴利藏第12册,278页)。
不管这回答是否符合你原来的想法,请好好思惟它。我们当然也可用其他方式回答,但是在这段话中,佛陀确实已将自己的教导归纳得相当简洁了。
佛陀只教导「苦」和「苦的止息」,所有和止息苦没有直接相关的问题就不回答,例如「死後会再投生吗?」、「是什麽去投生呢?」这些问题可以以後再思考。
所以,若有西方人问起这个问题,我们应依照这个准则回答:佛陀除了教导「苦」和「苦的止息」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了。
。。。。。。。。。。。。。。。。。。。。。。。。。。。。。。。。。。。。。。。。。。。。。。。。。。。。。。。。。。。。。。。。。。。。。。。。。。。。。。(2)接下来,可能有人问我们:
「佛陀有什麽特别的教导?」
。。。。。。。。。。。。。。。。。。。。。。。。。。。。。。。。。。。。。。。。。。。。。。。。。。。。。。。。。。。。。。。。。。。。。。。。。。。。。
如果有人问起这问题,我们可以由许多不同角度来回答:
(一)首先我们可以这麽说:佛陀教导我们践行不松不紧、不偏不倚的中道。一方面避免修禁欲的苦行,因为它只会带来无谓的困扰和麻烦;另一方面也避免纵容感官的满足,对於只爱享受感官乐趣的人,有一个相当贴切的反讽:「明天可能就要死了,好好地吃喝玩乐吧!」
相反地,中道则主张不自我折磨,同时强调不耽溺在感官的满足上。践行中道能使生活、学习、修行和灭苦各方面都恰到好处,它可广泛地应用在许多不同情况,而且让你不会误入歧途。践行中道与「七知」 知因、知果、知己、知节、知时、知人、知众,是并行不悖的,「七知」让我们懂得践行中道。这是一种回答方式。
(二)我们也可采用另一种回答:佛陀教导「自助」( self…help )。 「自助」的意思你们可能都懂,似乎不必再作解释。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别想依赖运气或命运,也不应该依赖天神和所谓的「上帝」,我们必须自己皈依自己,这在巴利文藏经中有记载。甚至有神论者也这麽说:「上帝只帮助愿意帮助自己的人」。其他的宗教里或多或少存在着「自助」的教义,但在佛教中则要完全「自助」,例如当一个人在悲惨、迷惑的处境中,身心遭受痛苦时,他必须「自助」。佛陀说:「诸佛只指出道路,用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