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入侵的日耳曼骑士团时,参加战争的波兰骑士就曾高唱这首颂歌,鼓舞了
全军的士气。
随着波兰国家的统一和强盛,波兰的封建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历代
王朝便开始注意文化教育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因此在十四世纪,除了至今
… Page 7…
统治的宗教文化之外,又兴起了反映骑士和贵族生活的市俗文化。反映市俗
文化的作品当时是用拉丁文和波兰文两种文字写的,前者如载于十世纪的《大
波兰纪事》中的一个叫《瓦尔采日·弗达韦的故事》,写瓦尔采日·弗达韦
的妻子和一个男人私通,弗达韦发现后,在奸夫的妹妹支持下,把两个通奸
者全都杀死。后者如斯沃达写的《关于宴会的礼节》,它产生于十五世纪,
指出了人们在参加宴会时几种不合礼数的行为,说明在这种场合应该尊敬女
人。波兰中世纪骑士文化的产生,旨在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交水平,它
曾受到西方骑士文化的影响。
可是由于封建制度的巩固,骑士阶层也越来越多地建立了封建所有制经
济,于是转化成了新的贵族,社会上的阶级矛盾,特别是贵族和平民之间的
矛盾便日益走向尖锐化,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反映阶级矛盾的作品,产生
于十五世纪的《英德热伊·邓钦斯基被杀之歌》和《对懒惰农民的讽刺》就
是最著名的例子。前者根据真人真事写成:1461年,克拉科夫贵族邓钦斯基
无故鞭打给他修理兵器的兵器匠克刊门斯,激起了克拉科夫市民的愤慨,他
们便将这个贵族杀死,结果他们中的六个肇事者被贵族的议会和法庭判处了
死刑。后者显然是一个贵族写的,他借讽刺懒惰的农民,以表示对农民阶级
的轻蔑和仇恨。
基督教在波兰经过数世纪的传播,它的教会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势力,它
不仅拥有巨额的财产,而且掌握国家许多方面的大权,成为波兰最大的封建
统治者之一,这便使它和人民群众甚至贵族处于对立的地位。在捷克当时发
生的胡斯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波兰城乡也出现了要求改革宗教的斗争。
这种斗争在文学中也有反映,如英德热伊·加尔卡的 《维克列夫之歌》,它
的作者受十四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家维克刊夫的思想影响,要求波兰教会舍弃
它的权势和财产,恢复数世纪来被他们歪曲的基督教的教义,结果遭到克拉
科夫主教的反对。加尔卡于是起诉于法庭, 《维克列夫之歌》就是他在他的
起诉书中附加的一首诗,诗中以强烈的言词指责罗马教会歪曲了基督的教
义,欺骗了人民,号召人民反对他们。
十五世纪末,波兰国家的统一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1569年,它和立陶
宛合并后,由于经济繁荣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便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强大
的国家。与此同时,在西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下,这里也传入了人
文主义思想,波兰进入了它的兴盛的时代。
波兰文艺复兴运动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性质,代表中小贵族政治立场的
知识分子是这个运动的领导者,他们都是新教徒,他们反对禁欲主义,反对
罗马教会干涉波兰事务,要求宗教自治和限制教会拥有的财产,并提出让中
小贵族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作家大都用波兰文写
作,只有少数用拉丁文写作。在用拉丁文写作的诗人中,最有成就的是克刊
门斯·杨尼茨基(1516-1543),他出身于一个农民的家庭,在教会中学里
读书时,就打下了良好的拉丁文基础,后去意大利留学,接受了人文主义思
想。他的诗揭露了大贵族的自私和虚伪,反映了“人群正义的控诉”和“人
民的呻吟”,歌颂了大自然的美。在《波兰国王的生平》一首中,他还指出
了波兰历代国王都出身平民。他的作品的民主倾向和他的农民出身有密切的
关系。
米科瓦伊·雷伊(1505-1569)是文艺复兴早期的诗人。出身贵族,年
轻时曾客居于一些拥护宗教改革的官员家,在他们的影响下,热衷于参与政
… Page 8…
事,后被选为议员,在议会上提出过贵族改革的纲领。他用波兰文写作,前
期最重要的作品是《地主、神父和村长三人之间的小争论》(1543),这是
三个统治阶级中的人物,但他们在对话中互相揭露,道出了教会对财产贪得
无厌,政府官员贪污受贿,大贵族享乐腐化和对农民作威作福,有强烈的批
判意识。后期作品主要的有《动物园》(1562),它概括地介绍了波兰古代
最著名的国王、大封建家族和其它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迹。作者在赞扬国王和
爱国贵族在促使国家统一和富强上作出了贡献的同时,对教会僧侣的贪赃枉
法和议会中的无政府主义作了无情的揭露,对于“任人宰割”的贫苦农民表
示了深厚的同情。《镜子》(1568)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一个正直的
人的一生》要说明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但要保持纯洁的良
心。其他两部分对统治阶级进行了批判,但表现了悲观思想。雷伊的作品有
散文体,也有诗体,他很讲究波兰语的运用,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波兰人
不是鹅,有自己的语言。”这说明在拉丁语作为书面语言统治波兰的时代,
他要在人民中普及祖国的语言——波兰语,他的作品对波兰文学的发展产生
过一定的影响。
波兰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诗人是杨·科哈诺夫斯基(1530-1584)。他
出身于贵族家庭,1552年曾去意大利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学,也熟悉了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艺术。1559年回国后,他住在克拉科夫,这里作为波
兰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教会和代表新兴社会阶级的改革派的斗争十分激
烈。科哈诺夫斯基和统治阶级的各种人都有接触,曾经拥护和支持改革派,
但他晚年离开了克拉科夫,定居于他家乡黑林村的领地。科哈诺科夫斯基一
生发表的作品主要的有长诗《萨尔梯,又名野蛮的丈夫》(1564)《团结一
致》 (1564)、《旌旗招展,又名普鲁士进贡》 (1569)、《圣约翰节前夕
之歌》、《挽歌》(1580),诗集《哀诗》和诗剧《拒绝希腊使者》(1428)
等。这些作品从题材看,可以分为下面三类:
第一类作品主要反映社会中的阶级矛盾。诗人把矛头指向了教会,对那
不勒斯教皇、波兰教会僧侣们的伪善、贪财、堕落腐化作了无情的揭露。在
诗剧《拒绝希腊使者》中,他借一个人物的独白,抨击了当时波兰政府和议
会中许多弊端:“王国内部一片混乱,它的末日就要降临,这里既没有法律,
也没有正义,这里的一切,都靠金钱收买。”
第二类作品描写波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祖国的自然风光。如《圣约翰节
前夕之歌》写的是:在圣约翰节前夕,照例有十二个姑娘手牵手地围在篝火
旁跳舞唱歌,气氛热烈,歌词内容大都反映农民丰收的喜悦和他们生活中的
趣事。科哈诺夫斯基在波兰文学史上首次将这种富于诗意的民间风习写进作
品,表明波兰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对民族文化的关心。
第三类作品主要反映诗人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其中以他在他刚满“三十
个月”的女儿乌尔舒拉死后写的长诗《挽歌》最著名。这首诗分十九段,写
得缠绵徘恻,真实感人,显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以人和人的思想感情为
中心的特点。
科哈诺夫斯基的创作丰富了波兰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他是波兰第一
个用十四行诗形式进行创作的诗人,也是波兰第一个戏剧作家,他的作品在
思想和艺术上标志着波兰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高峰。
西蒙·西莫诺维奇 (1558-1629)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诗人。他出身市
民家庭,曾在扎莫伊斯基学院任教。他最初用拉丁文写作,但这大都是一些
… Page 9…
应制诗,价值不大,后来他用波兰文写作,才充分表现了他的才能。他于1614
年发表的《田园诗集》是波兰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