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结束。
胡斯革命运动在整个捷克社会生活中影响深远,成为捷克人民民主斗争
的起点、人民革命斗争精神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在黑暗的封建主义统
治下,捷克人民一代又一代地继承胡斯的革命理想和斗争精神,采取各种斗
争手段反对封建主义。当时在捷克文化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思想家和作家,其
中最有影响的是彼得·赫尔奇茨基(1390—1460),他用捷克文写的著作,
尖锐地谴责了腐败的封建制度,反对把社会分为教士、骑士和农奴三个等级,
主张废除等级制,反对劳役,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号召进行“心灵上的斗
争”。他的代表作是《真诚信仰之网》。赫尔奇茨基的信徒们于1457年组织
了一个“捷克兄弟会”。该组织一开始就反对任何形式的积极斗争,宣扬以
精神上实现自我完善。
3
十五世纪下半叶至十七世纪初,捷克封建社会进入重新巩固时期。1471
至1526年,波兰的雅盖隆王朝统治着捷克。1526年,由于捷克国王鲁德维
克在土耳其战争中阵亡,捷克贵族选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斐迪南一世为国
王。从这一年起到 1918年近四个世纪内,捷克一直处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
下。
十七世纪初,捷克历史处于新的转折时期。1618年5月23日,捷克贵
族利用哈布斯堡王朝王位继承的危机,组织了临时政府,并在布拉格举行暴
动。1620年11月8日布拉格附近的白山一战中,临时政府军被王朝军击败
而投降。但这一战役,逾越捷克国境,导致了欧洲长达三十年的战争。捷克
国家从此丧失独立而沦为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省份,全国四分之三的土地转
入德国人手中,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贫困。哈布斯堡王朝立德语为国语,
焚毁捷克书籍,强迫捷克居民改奉天主教,许多市民和作家由于不愿忍受外
族侵略和压迫而逃亡国外,捷克文化受到严重摧残,直到十八世纪七十年代
才开始民族复兴。这长达一百多年的时期被称为捷克的“黑暗时代”。在这
时期,捷克文学也遭到同样的命运。国内文学发展走向衰落,逃亡国外的文
学家怀着远离祖国的痛苦,坚持继承祖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写下了许多怀念
祖国和悲叹民族不幸的作品。其中最杰出的是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杨·阿
莫斯·考门斯基 (或夸美纽斯)(1592—1670),他出身于“捷克兄弟会”
成员之家。1627年流亡国外,先后在瑞典、东普鲁士和波兰等地居住和教书。
晚年移居荷兰,在阿姆斯特丹逝世。他一生有二百五十多种著述。他的主要
的文学著作是《世界的迷宫和心灵的天国》(1631)。书中深刻揭露了哈布
斯堡王朝统治下黑暗的社会制度,看到了金钱的罪恶,也看到了社会的阶级
矛盾;但他在解决社会矛盾时却乞求上帝,走向神权主义,这反映了他受兄
弟会宗教思想的影响,该书译成了世界许多文字,在捷克文学史上占有一定
的地位。
4
… Page 38…
从十八世纪末叶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捷克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同
德意志民族封建主义斗争,便利用广大人民对哈布斯堡王朝的反抗,掀起了
一场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争取民族解放和经济文化独立的社会运动。
于是,波澜壮阔的捷克民族解放运动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个时期被称为
“捷克民族复兴”时期。
在捷克民族复兴运动中,文化起了重要作用,而争取使用捷克语言又是
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努力提高捷克语言的社会地位方面的杰出人物是
约·多布罗夫斯基和约·荣格曼。随着捷克民族复兴运动的深入开展,捷克
诗歌、戏剧和小说也空前繁荣起来,新作家的新作品不断涌现,具有鲜明的
民族特色。反对外族奴役和压迫的斗争成了这个时期文学的主题。
诗歌:
在捷克民族复兴运动的初期,诗歌创作最为活跃,这一时期的捷克诗歌
具有启蒙主义的特色,一批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诗人竭力想证明捷克民族没
有消亡,证明捷克历史的光荣悠久和捷克语言的优美。瓦·汤姆编辑的两卷
集《韵律诗》以及安·雅·普赫马耶尔的《诗歌选集》为捷克新诗创作奠定
了基础。瓦·汉卡和约·林达两位爱国诗人认为有必要弥补捷克文学史上英
雄史诗的不足,便大胆伪造了诗集《王室手稿》和《绿山手稿》。
捷克诗歌的真正创造者是科拉尔、切拉科夫斯基、爱尔本;特别是积极
浪漫派诗人马哈。
扬·科拉尔(1793—1852)出身于一富裕的农民家庭,他曾在德国学习
哲学和神学。同时对斯拉夫民族语言和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他最早的诗作是
《抒情诗集》。他的代表作《斯拉娃的女儿》(1832)共收入诗人的六百多
首爱情诗和爱国诗。诗中号召斯拉夫民族团结起来,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斗争。
弗·拉·切拉科夫斯基(1799—1852)出生于一个木匠家庭,他在深入
研究民歌的基础上,刻苦创作,于1829和1839年分别出版了他的著名诗集
《俄罗斯歌曲的回声》和《捷克歌曲的回声》。
卡·亚·爱尔本(1811—1870)出生于农村一个贫苦手艺人家庭。毕业
于查理大学法律系,曾参加爱国活动。1848年革命失败后,埋头研究民间文
学。他根据民间传说以歌谣形式写成的诗集《花束集》(1853)是描写捷克
人民的习俗风尚,歌颂祖国的锦绣河山,由于他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优
美流畅的语言和富有音乐性的节奏,《花束集》成为捷克诗歌的典范。
卡·希·马哈(1810—1836)生于布拉格一小商之家。自幼喜读各种神
话故事和漫游各地,马哈的作品大都充满浪漫主义激情,表现出对封建阶级
的道德的反抗,对民族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渴求。他的代表作抒情叙事长诗《五
月》(1836)由四组长诗和两组插曲组成。主人公威勒姆是个感情炽烈的人,
被家庭逐出,成了一伙强盗的首领。他杀死了诱奸他所热恋的姑娘的人,后
来发现这个被杀的人正是他的父亲。天主教判他死罪。作者提出威勒姆成为
强盗究竟是谁的罪过的问题。《五月》不仅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而且在艺
术上造诣也很高,他在描写五月之夜的自然景色时,充满哲理思想,以大自
然美景反衬出封建专制制度的黑暗。
马哈的诗歌语言通俗,富于音乐性,如:
那是五月初一,深沉的黄昏,
黄昏的五月——爱恋的时辰。
… Page 39…
斑鸠加入了求爱的合唱,在那霉湿的松树丛林。
马哈的《五月》被誉为捷克“诗歌中的珍珠”。
戏剧:
在民族复兴运动的初期,捷克戏剧的任务旨在唤起民族觉悟,增强民族
自豪感,为争取上演捷克戏剧而斗争。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是瓦·克利茨佩拉
(1792—1859)。他写了不少喜剧,其代表作是《奇异的帽子》。到了四十
年代,戏剧则进一步反映当时捷克社会的阶级矛盾,号召人们行动起来,用
斗争去解决民族和社会问题,这一特点在狄尔的戏剧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
现。
捷克现实主义戏剧的奠基人约·卡·狄尔(1808—1856)出生于库特纳
山城的一贫苦的乐师和裁缝之家,还在中学时就开始对戏剧和文学发生了兴
趣。在查理大学学哲学。大学未毕业就参加了巡回演出剧团。狄尔所创作的
二十多个剧本,可分三大类:历史剧、现实剧和童话剧。历史剧主要有《库
特纳山的矿工》、 《扬·胡斯》;现实生活剧有《菲德洛瓦奇卡》、《纵火
犯的女儿》,都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尖锐的阶级矛盾。狄尔的爱国童话剧有《伊
日的幻梦》、《林中少女》和最著名的《斯特拉科尼采的风笛手》。《斯》
剧是通过为了发财而远离祖国的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