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读不尽的人生-欧美小说史话(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频母盖祝⑶椅岵撇髡刀贰@峡ɡ曜糠虻酵砟昊购统ぷ诱岱缟烁衤成昕ǎ绯源祝敝粱ハ喽洹8跽撸峡ɡ曜糠蚓辜槲哿艘桓龇枧錾渌缴铀孤蠖芽品虺ご蠛笥衷谡飧黾彝コ涞背Γ嗽骱拚飧黾彝ィ苏岵撇资稚彼览峡ǘ曜糠蛴旨藁鲇谌恕�

  卡拉玛卓夫这个道德论丧,人欲横流的地主之家,有一种共同的精神气质,文学史上称之为“卡拉玛卓夫性格”,那就是卑鄙无耻、自私自利、野蛮残暴、淫逸放荡、腐化堕落的集中表现。这一家人的丑恶关系也是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社会中人们之间畸形关系的反映,小说同时也提出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等种种社会问题,是一部社会伦理小说。作者对于当时社会中人们遭受的苦难表现了深切的同情,也鞭挞了“卡拉玛卓夫性格”,但他脱离社会根源去看待生活中的罪恶,宣扬基督的仁爱和宽恕精神以拯救人类,是错误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最大的特色在于细腻的心理刻划。他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写得如此传神,仿佛曾经同主人公一起经过磨难和挣扎似的。鲁迅曾称这种办法为“精神苦刑”的方法,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往往以“残酷的拷问官”出现,“布置了精神上的苦刑”,把人物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层层剥析他们的灵魂,“不但剥去表面的洁白”,“还要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来,但又不把主人公立即处置,而是竭力让他们活动得更长久一些,多经受些痛苦。为了表现主人公极度紧张、极为矛盾的思想情绪和心理状态,作者喜欢用内心独白的手法,尤其注重写梦境和幻觉,直至写出心理的病态,精神错乱、歇斯底里等等,有时则写出主人公失去自我控制时的下意识活动。他由于醉心于描写病态心理,强调直觉主义,而被现代派作家奉为鼻祖。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精华和糟粕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正如高尔基所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无可争辩、毫无疑问地是天才,但这是我们的一个凶恶的天才。”

  培育革命家的书——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

  尼古拉·加夫里洛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 1828-1889)是伟大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作家。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怎么办?》。在整个俄国文学中,《怎么办?》是第一部社会政治性的革命小说。列宁对《怎么办?》的评价极高。他说:“这才是教导人、鼓舞人的真正的文学。”“在它的影响下,成百上千的人变成了革命家。”

  《怎么办?》小说的女主人公薇拉是个渴望自由和独立自主的女性。贪财的母亲要把她嫁给一个庸碌无能的军官,遭到薇拉的反对,后来薇拉结识了进步大学生罗普霍夫。罗普霍夫向她介绍唯物主义哲学,讲述妇女独立生活的权利,向她灌输争取自由和为幸福而斗争的思想。薇拉和罗普霍夫秘密结婚后,离家出走。开办了一个缝衣工场,积极为妇女的解放而斗争。她让女工参加工场的管理,还开办学校,将工场的盈利所得均分给从业人员。薇拉结识了吉尔沙诺夫,彼此产生了爱情。罗普霍夫不愿妨碍他们的幸福,便假装自杀身死,然后暗中出国。后来罗普霍夫化名回国,和薇拉的好友卡杰琳娜结婚。此后两家始终保持着友好关系。

  小说企图解答要反对专制制度应当怎么办的问题。作者的答案是:必须产生一批“新人”,由他们来实现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因而全书的中心内容是“新人”的生活道路和精神面貌,作者描写了“普通的”和“杰出的”两类“新人”。

  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薇拉体现了普通的“新人”的特点。他们对社会起了资产阶级启蒙学家的作用,他们的行动准则和处世哲学是“合理的利己主义。”他们受到费尔巴哈“幸福论”的影响,认为追求个人幸福是“人的本性”,但应在他人的幸福中来满足“我”这个“本性”的要求。小说还塑造了一个“特殊的人”——拉赫美托夫,他是“杰出的”新人形象。他在吉尔沙诺夫等人的影响下,背叛了贵族家庭,走上了革命道路。为了应付未来艰苦的革命斗争和专制制度的残酷迫害,他顽强地锻炼自己,特意睡钉子床,在物质生活上也有所克制;他到处流浪,同劳动人民一起做工,体验他们的生活。作者热烈地颂扬他为“茶中的茶素”,“原动力的原动力。”

  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的小说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在自己半世纪以上的文学活动中创造了许多天才的作品”,主要描写了1905年革命前的俄国,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并拥有巨大的艺术力量,从而“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第一流的地位”。托尔斯泰是个复杂的作家。为了对他有正确的理解,列宁曾写过《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等七篇文章作了专门的论述。列宁指出:“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因为他的全部观点,总的说来,恰恰表现了我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农民在我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又说托尔斯泰这面镜子“反映了一直到最深的底层都在汹涌激荡的伟大的人民的海洋,既反映了它的一切弱点,也反映了它的一切有力的方面。”

  《战争与和平》这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史诗性长篇小说,不仅题材重大,内容丰富,而且表现出作者多方面反映现实的艺术才华。它集中地反映出托尔斯泰六十年代的主要思想艺术特征,是他全部前期创作的一个总结。这部巨著为托尔斯泰赢得了世界文豪的声誉。

  小说以1812年俄国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俄奥联军同法国在奥斯特里齐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波罗金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法军溃退等。其中着重写了1805年至1807年在俄国国外进行的申格拉本战役和奥斯特里齐战役以及1812年在国内进行的卫国战争。小说以保尔康斯基、别竺豪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作主线,在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的交替描写中,展现了广阔的生活画面。小说描绘了五百五十九个人物,上自皇帝、大臣、将帅、贵族,下至商人、士兵、农民,反映出各阶级和各阶层的思想情绪,提出了许多社会、哲学和道德问题。

  小说愤怒谴责拿破仑的野蛮侵略,歌颂库图佐夫所领导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多方面地表现出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

  这部史诗的中心主题是要表现俄国贵族的命运和前途。根据作家当时对俄国贵族地主的看法,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库拉金为代表,这是远离人民、接近宫廷的上层贵族,他们自私贪婪、虚伪堕落,甚至在国难当头的重要时刻仍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沉湎于荒淫无耻的寻欢作乐之中。“舞会仍旧在进行,还是同样演出法国戏。宫廷的兴致一如往昔,还是同样的争名夺利和勾心斗角。”库拉金公爵使用诡计窃取别竺豪夫伯爵的遗嘱,又耍尽手腕撮合遗产继承人彼尔与自己女儿爱伦的婚事。爱伦是一个放荡无耻的女人,在波罗金诺会战的重要关头,她竟写信给战场上的彼尔,要求离婚,以便和情夫结合。公爵的儿子阿那托尔在安德烈去前线参战的时候,伙同一群歹徒诱拐安德烈的未婚妻纳达莎。

  另一类是彼尔·别竺豪夫、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和罗斯托夫,他们是接近人民的庄园贵族,厌恶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经过长期的精神探索,都成了社会的精华。安德罗为了成就功名,当了库图佐夫的副官,作战英勇,在奥斯特里齐战场上受了伤,他仰望天空,领悟到大自然的伟大和个人功名的渺小,产生了厌世情绪。但是卫国战争爆发后,他为了祖国又投身波罗金诺战役,战斗中他体会到了普通士兵英勇而崇高的精神,终于在临死前理解和接近了人民。彼尔向往理想的、有道德的生活。妻子爱伦的堕落和上流社会的腐朽使他痛苦绝望。他曾被共济会的博爱教义所吸引,热心从事慈善事业,也在自己庄园里实行改革。战争时期,他同情人民的苦难,并因企图行刺拿破仑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