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2005-03-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 张宗子
  一
  毛泽东作诗词,常因袭古意,甚至直接袭用古人原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之类。公推为杰作的《沁园春·雪》,其下阕的中间一段,如周泽雄指出的,命意颇似清人孙髯翁题云南大观楼长联中的一段:“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比较一下毛的词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句法语气用词,如出一辙。毛泽东很熟悉孙氏这副“古今第一长联”,曾亲口赞为“从古未有,别创一格”。孙联固然好,写法只是老套路,上联写景,下联怀古,没有什么创意。中国文学成熟早,年代久,名家高手众多,几乎每一寸田地,都被人千遍万遍地开垦耕耘过了,要想完全创新,谈何容易。
  毛泽东在诗词上天分极高,立意好,胸襟开阔,但毛泽东特别不善于对对子,这可以说是毛诗逊于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毛的七律中,找不出一副完整的对联,更别提像杜甫那样严整精工的对联,常常是有了上句没下句,或先有下句再去凑上句。在词中,对句相对不那么重要,标准可宽松些,像在《沁园春》这样的词牌里,要对的句子字数少,就更加容易。“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毛一成不变的是“不对”,上下联同意重复,所以周泽雄说他文字非常不经济。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如“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后三字完全不对。
  有时候,似乎在凑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也是意思重复的不“对”之联,而且说山势如走泥丸,或者如某些评家解释的,是红军走在乌蒙山上只当脚踏在泥丸上,无论如何让人费解。《沁园春·雪》中在“山舞银蛇”之后,对一句“原驰蜡象”,自幼读过诸大家的解说,感觉就是朱熹说的那样:“他自在僻处自说”,我们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山势如蛇,形象生动,但经千百人用过,犹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后人再沿袭,不成俗套也成了俗套。至于大雪覆盖下的平原,怎么能像一群奔跑的蜡做的大象?无论如何有点匪夷所思。以蛇象作为比喻写山写雪景,又恰好做成一副对子,《红楼梦》上倒有一个现成的例子。第五十回,芦雪庵即景联诗,宝琴黛玉有一联,道是“伏象千峰凸,盘蛇一径遥”。峰峦凸起,如伏卧的大象;山径逶迤,如盘绕的长蛇,形容得就十分贴切。
  古诗作法的起承转合,知易行难,每一个步骤都做得好的,千百中无一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收上阕的写景,一句引下阕的感怀,比大多数人利用上下阕之分时省力气的轻轻一转高明得多。后面更高明的是“俱往矣”三个字的总收,说是收,却能临去秋波再一转,于无余地中翻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思,这正是我说毛泽东天分高的地方。其实“江山”那两句,还是从苏轼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来的;“俱往矣”三个字,历来备受称赞,说是“大笔如椽”。这种句法,在词中差不多已成定式,远的不说,《儒林外史》收尾的那首词,恰好也是一首《沁园春》,其中的一句作“今已矣”。
  二
  毛泽东读书广博而杂,史书上下的功夫尤其深厚。古文古诗词虽然喜爱,涉猎的范围并不广泛,基本上停留在名作名篇的层次。惟其如此,在毛传世的几十首诗词中,一些意象反复出现。
  毛自称喜欢“三李”李白、李商隐、李贺的作品,应当说,这是一个很有个性但也十分奇特的组合。“三李”共同的特点是爱做白日梦,富于幻想,且有绮艳的一面,风格上彼此相差太远。
  李白本身是不可学的,要学他也无从下手。李白纯以才气发为诗歌,艺术天资之高,古今罕有人能望其项背。历代不乏立志学李的,其结果,说刻薄点,差不多都落了马援所说的画虎不成的窠臼。不提别的,读读号称明代第一人的高启的七言歌行,你就明白其中的奥秘。辛弃疾有政治和军事的才能,有野心,气度大,不似李白一辈子神仙似的飘逸或曰糊涂。辛词也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那一路的,但他既有才学,又有一腔豪气,有这两棵大柱子撑着,大多时候不致于塌台,能做到东坡说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不过,过度自信常会使人玩火玩过头,衣服包不住身子,从前看不出的毛病一下子全部暴露出来,辛词成就固然伟大,集中总有十之一二可以归为胡扯。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中的“不须放屁”常为评家诟病或惋惜,实是少见多怪。
  再说李商隐。李的特点是纤柔娇弱,深沉隐晦。李商隐最拿手的是律诗,毛的作品中丝毫看不出玉溪生诗的任何影响。《七律·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飞”)是毛泽东放下领袖身段所作的最平易近人的一首诗,虽然有硬伤,却是毛诗中难得的甚有韵致的作品,但就是此诗,风格偏于明净华丽,也与李诗迥然不同,倒和与李商隐齐名的小杜更接近。
  毛的情感中其实有很缠绵悱恻的一面,读其一九二三年的那首《贺新郎》可知,该篇文辞虽然稍嫌浅俗,意思还是表达出来了。由于毛泽东的特殊身份,男女方面的情感被刻意压制,此后更在残酷的政治斗争岁月中被消磨。毛读李商隐,像是午夜梦回时的感情自赎,一种非常个人的私行为,又似恶战后的舔伤自疗,不无痛悔,同时为将来的回合积蓄勇气。喜欢李贺几乎找不出很强的理由,然而毛的喜欢是实实在在的,他两次完整引用古人成句,引的全是昌谷诗。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的引用,命意和李贺原诗几乎相反,更一变李贺的哀婉绝望为欢快豪迈,气魄境界胜李百倍。
  我想,毛从李贺那里找到共鸣的,也许是对时间的敏感,这可能是他喜欢李贺的一部分理由吧。李贺多病早逝,他对时间的变迁敏感到了病态的程度。伤春悲秋,早已是文学中的母题,其中的感叹,是以季节,或者说,以年为单位的。李贺则不然:“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从日到夜,自夜至天明,都能让他触目惊心。毛所借用的另一句诗,“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所写不过一夜之间,所谓“夜闻马嘶晓无迹”,便感觉天都可老,何况凡人?
  毛活到八十多岁,比起感叹人生七十古来稀,只享龄五十余的杜甫,算是很高寿了,然而他总觉得自己的事业一直没完,革命是个无穷无尽的过程,与革命的过程相比,人的一生未免太短暂。记得安德列·马尔罗的《反回忆录》中对此有生动的描写。毛的时间紧迫感,自始至终是他诗词中的一个主导动机,最典型的就是那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三
  提到《沁园春·雪》,还得提到另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大金国的第四任皇帝,后被贬称海陵王的完颜亮。
  中国历代帝王,雄才大略而同时又能文采风流的,按照毛泽东自己的认定,大概只有魏武帝曹操一人。这个意思,他在《沁园春·雪》的下阕表达得一清二楚。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文才都不错,尤其是汉武帝,即使与专业文人比,也算得上当时的优秀作家,但毛泽东显然觉得这还不够。
  曹操是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流诗人,毛泽东是颇以这位曹孟德自许的。曹操是成功者,成功的人,他所有的一切都会被放大,正像失败者原有的一切都会被缩小一样。完颜亮很不幸,他以谋杀篡位起家,以被谋杀篡位告终,死后再遭贬封,做了十三年皇帝,连个帝号都没有。
  完颜亮夙怀大志,一早的诗便表现出指点江山的抱负。他做藩王时给人题写扇面:“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他咏瓶中木樨花:“绿叶枝头金缕装,秋深自有别般香;一朝扬汝名天下,也学君王著赭黄。”词意虽浅俗,那股子霸气和野心还是咄咄逼人的。大业未成时的咏怀,无论气度如何雄浑,还只能用虚拟语气,虽然写的人和读到的人都为之激动,心里到底不十分踏实,有时候还会流于轻薄或粗俗。毛在《沁园春·长沙》里注意了分寸,只轻轻问一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格调高出完颜亮一大截。格调高是高,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