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经济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天种植可耕地的一半,另一半闲置休耕,恢复地力。扒犁不能翻出垄沟, 

只能搅碎土壤,因此,只有来回交错犁田,才能把表土粉碎以防止极少的一 

点水份蒸发掉,并让下面土中的养料随植物的毛细管作用升到土地表层来。 

因此,这种扒犁对于地中海沿岸的砂质土壤或贫瘠的白垩土壤较为适用。在 

西欧的北部地区,广阔的平原大多由河流冲积而成,其中许多是很粘的粘土; 

由于湿润的气候,这里的地表往往长满草本植物,因此,必须翻到相当深度 

以便埋在土中的地表植物能增加土地的肥力;所以,扒犁在这一地区显得不 

太适用。6世纪时,东欧的斯拉夫人中出现了带轮的重犁。后来,这种犁便 

传到西欧地区。大致在720年以前,日尔曼人已开始在莱茵兰等地使用这种 

犁;传到波河流域的时间还略为早些,至少在643年时已有文献提到过它。9 

世纪开始,这种犁又传入了不列颠。至11世纪时,西欧各地都能看到这种犁。 

但在南部各地,由于土壤和气候的缘故,对于一般农户,重犁带来的好处不 

足以抵销增大的开支;因此,这种犁并不很通行,更没有被广大农民所广泛 

采用。重犁有许多不同形式,关于它的传播和运用,也有不同的记述。就一 

般情况来看,大多由垂直的犁刀(一把沿垄沟割草的刀)、水平的犁铧和用 

来把土铲开并将泥片翻起来的带角度的犁壁组成。重犁和扒犁相比,其优点 

是很明显的。首先,它能翻腾稠粘的土壤。其次,犁壁能翻出垄沟来,因此 

交错犁田就不必要了。第三,田间排水由于采用将田犁成长条而方便了:犁 

壁正常地把垄沟转向右方,这样渐渐把松土堆向长条的中间,而在长条与长 

条之间留出了一条排水沟来。这些优点对西欧北部地区是非常适合的。然而, 

用扒犁耕地只须用一对牛拖拽,使用重犁时则往往要用8头牛。由于一般农 

户很少有8头牛,这种犁的使用又需要田地的耕作形式作相应调整,以致触 

及旧的土地重新分配问题,重犁的传播因此受到一定局限。正因为如此,它 

在西欧的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时可能主要在一些新垦区使用, 

等到土地的调整使农户有可能合伙使用耕牛共同耕种时,重犁才得以广泛使 

用。 

     重犁在西欧各地特别是北部平原地区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的时候,新的 

土地耕作制度也应运而生。因为扒犁要求交错犁田,这个方式一般使田亩成 

正方形。这种方块土地可以有效地用篱笆围起来,耕作是以较为独立的形式 

进行的。重犁则要求把大田安排成长条形式,以便更好地发挥耕作的效率; 

农户为了解决使用重犁而遇到的畜力不足问题,也往往相互联合,组成一个 

耕作队把牛并在一起使用,根据每人合伙的牛数分配犁田的行数。这样,重 


… Page 21…

犁的传播便逐渐破坏原有全部田间界标和私人产权。在此基础上,西欧产生 

了一种新的耕作制度——二圃制。在二圃制下,由方块地转化而来的长条形 

土地要求一个村庄的全部耕地分成两大块,一块秋播地,另一块休耕一年以 

便恢复地力。并且,在每一大块土地内私人所有的长条地之间不再设阻隔的 

东西。这样,二圃制在保持地力之外,还产生一种附带性后果:牲口经常被 

放在休耕地上吃草或放在收割完的土地上吃残梗剩粒。它们随吃随拉,为土 

地增添了肥料。这样,农耕和畜牧就有了一种更为密切的关系。到8世纪后 

期,在塞纳河和莱茵河中间肥沃的大平原上,又出现了一种更有效率的耕作 

制度——三圃制:一块地休耕;一块秋播地主要种小麦、黑麦和大麦;一块 

春播地大部分种植燕麦以及豆科植物。由于这种三圃制较二圃制更易耗费地 

力,所以它仅适合土壤天生较肥沃的地区。三圃制与二圃制相比较,其优点 

是:一年中两次种植作物,能获得较多的收获物;它使全年犁田的劳动力分 

布得更为均匀。但三圃制的实行,需要更多的土地以供轮种,这就引起了开 

垦荒地的巨大新浪潮。在找不到第三圃土地的地方或土壤贫瘠的地方,以及 

那些在既得利益阻止把现存的二圃土地分成三圃的地方,农民们则采用一种 

带有折衷性质的方案。他们把种植的土地分成两块,一块春天播种,另一块 

秋天播种。三圃制的推行和燕麦种植的增加,使马的饲养更加普遍,并开始 

把马作为畜力用到农业和其他生产活动上;这是因为燕麦是喂马的最好谷 

物,而燕麦的必要剩余部分是在三圃制的春季种植中生产的。由于马的敏捷 

快速使得在耙地时盖好种子、压碎泥块和碾平场地、便于收获等工作上特别 

节省时间,于是,到11世纪中期,一种新型的长齿耙便被发明出来。当然, 

马的广泛运用还必须有相应的技术的进步,如套马方法的改进。较早形式的 

套马方法和套牛差不多,由于马的脖子被勒紧,一对套上轭具的马只能拉总 

重量不超过500磅的东西。8世纪时,中国和中亚的较为先进的套马法已传 

到西欧。9世纪初,套马方法有了进一步改进。即把一副固定的轭用车杆或 

挽带系在车辆或其它农具上。到这时,马才能用来干田间重活或供驮运之用。 

其它如马蹄铁和车前横木的发明对于发挥马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西欧北部地区的农业技术的发展到 11世纪中期开始停顿下来。与此同 

时,意大利北部却开始表现出明显的进步。在此之前,意大利农业的进步主 

要表现为一些作物和动物的引入。大约600年时,水牛从印度传入,并运用 

于农业生产。9世纪时,高粱从南部非洲传入。10世纪后期,桑树和蚕辗转 

从中国传来。稍迟的某个时期,一种含蛋白质十分丰富的硬粒小麦也从伊斯 

兰传入。但在意大利乃至沿地中海的整个西欧南部地区,由于气候和土壤的 

原因,就像重犁一样,三圃制也没有被广泛采用,从而也不可能在农耕中从 

用牛转向用马。12至13世纪时,意大利的波河流域开挖了两条较大的运河, 

并形成完善的灌溉网络。这时,意大利人的园艺技术也有很大进步。在此基 

础上,意大利的水果和蔬菜种植有很大发展,如甜瓜、芦笋、杏子等。随着 

这些东西向北部地区传播,西欧人的食物大大丰富。 

     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技术的进步,西欧农业生产有很大发展。从12世纪 

初开始直到13世纪中期,从大西洋沿岸直到第聂伯河的整个西欧北部地区, 

成为一个农业繁荣区域,意大利和其它南部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繁荣景 

象。耕地被大量地开垦出来,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小麦的收成和种子的比例 

一般都能达到6∶1,有的领地甚至达到15∶1。农业生产还呈现出多样化, 

葡萄和其它水果的种植随处可见。13世纪时,法国的每个城市都有环城的葡 


… Page 22…

萄园地带。牲畜的饲养也极为常见。在英格兰沿森林和沼泽边缘一带地方, 

在大陆的山区和沿地中海的意大利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以及法国南部,畜牧 

业都达到很大规模。饲养的主要牲畜是绵羊和乳牛。 

     13世纪中期前后,西欧的人口达到高峰,而土地的开垦趋于极限。此后, 

不少土地因施肥不足、使用过度和休耕不够不得不再次荒废。由于气候的日 

益恶劣和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的平均收获量大大降低,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破 

坏。因此,从14世纪初开始,饥荒和疫病接连发生,特别是1348至1350 

年的鼠疫流行,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死亡率约占总人口的25%。所有这一切, 

都使14至15世纪中期西欧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土地和村落都出现明 

显的倒退景象。1440年以后开始出现恢复迹象,但进展是缓慢的。 

     16世纪至中世纪结束,西欧的农业生产状况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在 

封建庄园基本瓦解、小土地持有占优势、工商业较发达的地区如尼德兰、英 

格兰、法国北部等地,无论在生产结构还是耕作技术上都有显著进步。在另 

外一些地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