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验的积累,而缺乏对机器生产的强烈要求。所以,手工业技术难于有实质性
的提高。
此外,民营手工业的行会组织与欧洲中世纪的行会制度有着重要的区
别。欧洲中世纪的行会制度,是欧洲封建经济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指
导作用是封建平均主义。为了使每一个会员都能在均等机会下生产和生活,
它建立了严格的监督制度,严密监视着会员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经济行为。
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倾向的产生,特别是为了严防商业资本的侵入,它不允许
会员以不同的生产方式包括个人的手艺技巧来进行生产,不允许使用不同的
生产工具,不允许拥有不相等的学徒和职工,不允许降低价格的薄利多销来
招揽顾客,总之,绝不允许同行之间的互相竞争。中国手工业者也有自己的
组织,也叫“行”。但与欧洲行会组织有着重要的区别。
如前所述,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专供封建统治阶级和军队的需要,不在市
场上销售。私营手工业多经营纺织、造纸、染色、冶铸等。随着手工业的发
展,民间手工业者渐渐向城市集中,并受到政府的保护。一些主要的手工业
生产部门,如煮盐、冶铁、丝织、金银器制造、兵器制造等部门,虽然还都
掌握在官府手中,但是在生产技术上,有时却要依赖民间手工业者来提高。
… Page 52…
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既巩固了民间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也开始影响到官府作
坊中劳动者成份的改变。由于官府手工业的某些部门需要由民间手工业中的
工匠来充役,以及需要依靠民间手工业中的工匠来改进生产技术,唐代封建
政府就把民间手工业者组织起来,以便官府手工业能有固定的劳动力来源。
与此同时,手工业者为要防止同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和破产农民大量涌入城市
手工业部门,于是从唐代开始,就出现了维护手工业者自身利益的行会组织。
到了宋代,这种手工业者的行会组织,就更加发展和壮大起来。可见,行会
组织的目的和作用不是为了管制同行业者的经济行为。营业者用什么方法生
产,以什么方式经营,完全是各人的自由,因而同行之间的竞争便更加激烈,
同行之间的贫富差距便越来越悬殊。中国的手工业生产结构以家庭为基本核
心,生产技术完全由家庭保密,这是中国手工业没有欧洲中世纪那种基尔特
型行会制度的一个直接结果;反过来说,生产技术世代相传,每个生产者可
凭家传的独特技术独立自主地经营,并能在剧烈的竞争中保持着自己所开辟
的市场,这一切使欧洲中世纪基尔特型的行会制度不可能在中国产生。
(3)手工业部门的发展
隋朝以前,主要的手工业部门被国家所控制,虽然民间手工业仍有部分
的发展,但它的发展却受到相当大的限制;同时农村里的手工业与小农业顽
固结合,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也局限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资本则密切与
地主经济相结合,一部分化为高利贷资本,成为剥削农民兼并土地的手段,
对于手工业的发展很少帮助。由于以上原因,使手工业的发展停滞下来。不
过,隋唐统一以后,由于国内环境得到相对的安定,生产逐渐发展,手工业
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一些部门:
纺织业:尤其是其中的丝织业、棉织业。丝织业是中国的传统手工业部
门。隋朝时,今河北、河南一带是北方丝织业的中心。相州(今河南安阳)
的绫纹布非常精美,是上缴王朝的贡品。唐代更为发达。当时丝织品的品种
和花样都很多。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仅江南东道(今浙江、江苏)
所产就有水纹绫、方纹绫、鱼口绫、绣叶绫、花纹绫、乌眼绫、绯绫、自编
绫、文绫、交梭绫、十样花纹绫、吴绫、绸绢、八蚕丝、花纱、吴绢、宝花
罗、花纹罗等花色品种。特别名贵的丝绸花纹有盘龙、对凤、麒麟、狮子、
天马、孔雀、仙鹤等。近年在新疆吐鲁番和甘肃敦煌出土了不少唐代前期的
丝织实物,其中一件晕■提花锦裙大为精巧。原锦用黄、白、绿、绿红、茶
褐五色经线织成,再于斜纹晕色的彩条上,用黄金色细纬线织出蒂形小团花。
这件锦裙突出地反映了当时的丝织水平。中唐以后,丝织生产的分工更加精
细,花色品种又有新的发展,产量也有所增加,宋代的著名丝织品,一为织
锦,二为缂丝。宋锦加金有两种办法:一为明金,一为拈金。北宋中叶时,
已能生产拈金锦,它在当时是具有代表性的高级丝织品。南宋时,拈金锦被
当作给金人的重要礼物。缂丝亦称“克丝”“刻丝”,是用许多特别的小棱
子穿引各色丝线根据画稿花纹色彩的轮廓边界,一小块一小块地盘织出来。
丝织物的加金技术在元代又有了进步。当时的加金丝织物称为“纳石矢”
金锦,包括两大类:一类用片金法织成的,也就是在织造时把一些切成长条
的金箔夹织在丝线中。用这种方法织成的金锦,金光夺目。另一类是圆金法
织成的,也就是用金箔拈成的金线与丝线交织而成的。用这种方法织成的金
锦,牢固耐用。棉布虽然很早传入中国,但我国种棉和织棉却较晚。我国南
方早已有木棉的生产,不过草棉种植较晚。从唐代开始,我国南方已开始种
… Page 53…
草棉织棉布,所谓“桂布”大概就是棉布。然而棉布在唐代和宋代前期,只
流行于南方两广、福建一带,到宋末元初,才从福建等地传入浙江、江苏。
木棉的种植,到元代才开始普遍。棉织业的发展成为元代手工业史上一件划
时代的大事,原来金、元入侵中原时,对于蚕桑大有破坏,尤其是元入侵时,
中原许多地方都变成牧场,北方蚕桑业从此一蹶不振。南方的蚕桑业也受到
较小的暂时性的破坏,衣料发生问题 (在此以前中国衣料已感不足,甚至以
纸代替)。蚕桑业不是较短时间能恢复的,于是从南方、西域两路输入棉种,
广植棉花,以补充丝织业的不足。再加上元统治者对于丝和丝织品剥削很重,
对新种的棉花和棉布的剥削,暂时还不重,所以人民改种棉花的愈来愈多,
棉织业逐渐代丝织业而兴起了。元朝在五个省区设置了木棉提举司,对木棉
设专官管理,足见木棉生产之普及。棉纺织业开始由于工具简陋,技术低下,
成品尚比较粗糙。1295年前后,黄道婆把海南岛黎族的纺织技术带到江南,
并改进了纺织工具与技术,促进了江南棉织业的进展。陶瓷业:隋唐制瓷技
术的进步比较突出。隋代制瓷业在瓷土选炼和施釉技术上都有提高。在西安
曾出土过一件隋代的白瓷天鹅壶,质地坚硬,造型美观,是我国所发现的最
早的白瓷器之一。唐代瓷器色样繁多,形式多样,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
期。浙江出产的“越瓷”,是青绿色的,发展到五代,就产生了吴越的“秘
色瓷”和后周的“柴窑”,这都是非常著名的“青瓷”,在瓷器史上,有很
高的地位。河北所产的“邢瓷”,是白色的,也很著名。此外还有著名的“唐
三彩”,是在土胎(个别的也有陶胎)上施以黄、绿、青(或蓝)三种色釉
烧制而成的。这种三彩器色彩美丽,形态生动,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具有
很高的地位。
陶瓷业到了宋代,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南北都有许多名窑,产品不仅行
销国内,而且远销国外。宋代最有名的瓷器,是京城官府所设“官窑”的产
品。北宋和南宋都有所谓“官窑”,主要的产品都是青色瓷器。北宋“官窑”
在汴京附近,南宋“官窑”有两处,都在杭州。所烧瓷器,造型精美,釉色
莹澈,为当时所珍重。元代的瓷器在宋代的基础上又有进步。原来元代贵族
重视金银器,不很重视瓷器,所以对于瓷器业的控制不很严,因此,南方民
营瓷器业得到了发展。元代的瓷器业开始集中到景德镇来,景德镇除烧造白
瓷和其它颜色的瓷器外,已开始制造青花和五彩的瓷器。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