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刻-字里藏珍-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一八20)这个应许,不但适用于公众崇拜,也适用于日常的相交生活。当两个或以上的基督徒聚集分享属灵的事物时,神就在他们中间,正如在主日崇拜中一样。
有什么因素拦阻相交?最少有四样:
第一种障碍是傲慢。一个人若看不见他需要彼此倚赖;藉此得着属灵的帮助,就不能有相交。属灵上的傲慢态度,可能反映出一个人未经历悔改,在灵性上是死的——对他来说,一切属灵的事情都看似不真实;或许也反映出懒惰的基督徒的属灵状况,他们的属灵眼睛是半瞎的(参来五12等节;罗一二l一3)——他们做了基督徒多年,始终仍停留在尚未成熟的阶段;或出于一种文饰的态度,一些人因着骄傲、内疚,或故意假冒为善(或三者兼备),而不愿意与人分享他属灵的需要,也不请求别人帮助。但无论它的根源是什么,傲慢自始就排除了相交的可能性。
第二种障碍是形式主义。有些人以为参与公众崇拜的正式程序,尤其是守圣餐,就等于基督徒相交的全部;至于更亲密的相交,他们则退避三舍。这些人的观念,在我们这个时代颇受打击,尤其是经过灵恩运动那有力而无拘无束的作风影响之后,但在某些地方,这种观念仍然继续存在。充满生气的仪式礼拜肯定是相交,但相交并不是仪式礼拜;我希望大家对这一点现在已很清楚了。
第三种障碍是苦毒。这是一种持续的敌对态度。希伯来书十二章十五节警告说,有一些“毒根”可能会扰乱信徒。苦毒很多时候是出于受创的自尊和自卫式的恶意,是由于感到受屈、受苛待或被人出卖,或对别人的恩赐、地位或成就存有不赢的嫉妒。特别是嫉妒:它经常在争论中、在个人的冷漠中、在闲言闲语中(有人为此下了一个很好的定义,就是一种为别人的罪认错的艺术)、在反对中和在分裂中成为一个隐藏的毒根。在真正的相交中,如果目标是要使另…个人在神面前有长进,那么,批评就有其应有的地位(正如为父母者都知道的,批评可能是出于爱心的);但批评必须是建设性的,而非破坏性的;批评的人要知道自己也是一个罪人,明白到我们各人在任何一个时候所能接受的批评是有限的,就会以温柔的心,谨慎地予以批评。然而,当动机是出于苦毒的时候,批评的人就自会傲慢地任意批评,以致不但下能促进相交,反而否定相交。
第四种障碍是优越感,把其他人拒于千里之外而产生小圈子的优越态度。这是撒但所制造真正相交的膺品;而真正的相交除了不信之外,什么都不排斥。当一些自视“高人…等的小组自成圈子,而维系着他们的,是一些特殊但微不足道的信念,或一位领袖的个人魅力的时候,骄傲就滋生,而相交就荡然无存。
关于相交的障碍,还可以列出一张很长的单子,但这是不必要的。从上文所说的,要回答”为什么这里没有相交?“这问题,就不应该有困难了。无论这个问题是在哪里提出,都可以有答案。从上文所说的,我们还可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今天的基督徒需要交。每一个世代的基督徒都需要。没有一个人在灵命上可以自给自足的:神没有把我们造成可以如此。若没有相交,不论我们能否觉察得到,我们始终仍会是软弱的基督徒,这是一个属灵生命的定律。我们已引用卫斯理那明智而真确的明言:没有什么比基督徒离群独处更不合基督教的精神。
第二,今天的基督徒缺少相交。我们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所谓”团契“或相交的聚会,但普遍来说,部没有相交的实质,而且甚少人追求真正的相交。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思想中,我们用一种世俗的社交观念,去取代圣经中所说与三位一体的神有关的相交;我们只高高兴兴地聚在一起,却没有藉着圣灵的能力,彼此帮助,使各人更亲近圣父和圣子。于是我们自以为已经在享受着相交,但事实上却一点也没有经历到相交。对于这一方面,我们需要更现实地重估我们的现况。
第三,今天的基督徒必须追求相交。孤单和孤立的基督徒、灵性枯干和灰心丧志的基督徒,还有很多兴旺的教会的会友,和忙碌事奉的基督徒——他们全都需要相交,并且必须下定决心去追求得到它。昔日清教徒习惯求神赐下一位”心腹之交“(bosom friend),让他们可以分享任何事情,并且保持全面的祈祷伴侣的关系;同时他们需要小组讨论,经常聚集,分享属灵的事。我们应该有智慧,在这两方面效法他们的榜样。在历史和神学上,相交和复兴是相辅相成的——事实上,基督徒之间重新燃起相交的精神,也是一种复兴。倘若我们看重自己的灵命和基督教会的健康,就必须学习珍视相交,并且竭力恢复它应有的地位,使属于基督身体的各肢体能藉着相交领受神的恩典。
第十八篇 死亡
“他度过了在事业上颇成功的一生,而他唯一不能够对付的不速之客,就是死亡。”英国作家查理士?威廉斯(CharlesWilliams)在他所著最有影响力的一本小说结束的时候,写到书中一个可爱的青年人与世长辞,这个青年人评定事物的价值准则,除了看看它对自己有何用处之外,就再没有别的了。威廉斯这句话或可作为今天很多人的墓志铭,因为这句话非常准确地陈述了死亡如何打击世上每一个人。死亡确是以一位不速之客的身份来临,它不请自来,谁也不能跟它讨价还价。当人感到死亡临近时,就会张惶失措。无论一个人摆出一副多么勇敢或不屑的面孔,他里面却会感到孤立无援、软弱无力、精疲力竭。事实上,他是没法应付死亡的。
邓尼(James Denney)说,在人类一切经验中,最普遍的就是良心有愧。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人类第二项普遍的经验就肯定是对死亡的惧怕。希伯来书形容蒙救赎的人是“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二15)。大家都知道死亡就是约伯记中听称的“惊吓的王”(伯一八14)。各个世代和各种文化都发觉死亡极其可怕:它使人震惊、困恼不安、丧失勇气。无论在世上任何地方,当你向人谈论死亡的时候,人总显得尴尬和慌乱。无论在哪里,丧失亲人,或朋友去世的经验,总令人震栗不已;在世界各地,死亡的期待使病人陷入绝望的深渊。(医生和医院职员往往硬着心肠,不把真相告诉垂死的病人,也是为了这个原因。)圣经把死亡的境界称为“死荫”,有十九处之多,这种描述很能表达我们对死亡的感觉。死亡在我们前头隐隐呈现,构成深沉而黑暗的威胁,它在前面投下阴影,在我们最光辉灿烂的时刻,撇下一丝丝的冰冷和阴暗。我们每日都朝着死亡前进;不久,它的阴影就会完全把我们吞噬,而生命的阳光将永远逝去,我们将进入黑暗里。当我们思想这个进程的时候,就会感到莫名的不安。在那黑暗背后是什么呢?当此生终上的时候,什么是开始?这个问题带给人们的困扰,实过于他们通常愿意承认的。
当然,有些人故意置诸不理。他们说,思想死亡的问题是不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去想它。但这种人的态度是否最明智,实在值得怀疑。首先,面对死亡其实不过是冷静地面对现实,因为死亡是人生唯一可以肯定的事实。逃避思想死亡的问题是愚蠢的,这种逃避主义也是神经质的,并会使人丧失斗志,其实它不比所谓维多利亚时代的性观念健康。如果我们承认面对与性有关的“人生事实”,对心理和精神健康都有助益,我们就应紧记:人生要面对一个更基本的事实,就是死亡迟早会介入我们的生命中,停止我们的活动;我们若要有一个健康的人生观,就不应怀疑我们是否必要面对死亡。马其顿的腓利(Philip of Macedon)有一个聪明的做法:他命令一个奴隶,在每天早上提醒他说:“腓利,请记着你必会死亡。”我们有些人或许需要同样的提醒。
近年来,科学界深入细致地研究死亡和死亡的过程。使心脏恢复跳动的医术发展,改变了心跳停顿就是死亡时刻的旧有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当心脏停止跳动约二十分钟后,脑电波的震动也停止时,才是真正的死亡。在民间,有许多心脏停止了却又重新跳动的报告,而一些鼓吹巫术的人,曾利用这些事例去解说人类的命运;但既然这些事例不能告诉我们,当人死去而脑袋不能再控制意识时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聪明的人就不会把这些事例当作是决定性的现象来处理。他也不会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