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状“类符篆”。从笔画看,西夏字太多在10 画以上,常用字中6 画以下
仅占总字数的1%左右。
西夏文字,也像其他任何一种文字一样,尽管构造复杂,但仍是有
规律可循的。最早探索西夏文字构造的,是我国著名学者罗福苌(cháng
音长)。1914 年,罗福苌从俄国学者伊凤阁手中获得《掌中珠》,进行
研究,著《西夏国书略说》。他用汉字“六书”法,即象形、指事、会
意、形声、假借、转注法去分析西夏文字,并概括出西夏字的一些偏旁
和部首。罗福苌的研究,开我国学者研究西夏文字的先河。
外国学者沿着这一研究方向进行研究,成绩显著的有日本的西田龙
雄。1966 年,西田龙雄著《西夏语之研究》。该书将西夏文字分为基本
文字和派生文字两种,指出两种文字有五种结合关系。同时还将西夏文
字分解,归纳出329 种文字要素。此外,还概括出一些西夏字部首,将
① 《宋史》卷485,《夏国传上》。
西夏字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随着西夏时期编纂的各种字典,包括《文海》、《音同》、《蕃汉
合时掌中珠》、《义同一类》、《圣立义海》、《五音切韵》,等等的
发现与公诸于世,尤其是《文海》的刊布,给专家们对西夏文字结构的
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西夏人所著的《文海》,是一部
最系统最全面的西夏文辞书。该书以声、韵为经纬对西夏字进行归类,
对每一个字的形、义、音都有详备的注释。1983 年出版的史金波、白滨、
黄振华所著《文海研究》一书,他们除了对《文海》进行校刊、汉译、
编索引外,还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对《文海》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取得
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史金波同志对西夏文字结构特点的分析,读之令人
耳目一新。通过《文海》对西夏字的研究,我们清楚看到了西夏字构造
的规律。
西夏文字的构成可分为单纯字与合体字两大类。
单纯字一般笔画较少,因为它构成新字的机会较多,是组成文字的
基础。单纯字又可分为两种:即表意单纯字。多记录常用词,用固定的
字义。如■(人)。■(一)■(手)■(小),■(老),■(上),
■(圣),■(女),等等。这些字构成新字的比例最大。表音单纯字,
通常为借词,地名,人名和佛经真言注音。如■(吃)、■(下)、■
(居)、■(嵬),等等。这些单纯字也是构成新字的成分之一。
合体字包括合成字、互换字和对称字三类。
合成字是由2 个字、3 个字,有的甚至由4 个字组成一个字。组字时
一般只用一个字的一部分,如左部、右部、上部、下部、中部;有时也
用一个字的大部分或全体。组合方式有60 余种。合成字还可分为会意合
成。即会两字或三字之义为一义。如■(水)、■(土)合成■(泥)
字。■(膝)■(手)■(行)成合■(爬)。音意合成,即两字合成
一字时,其中一字起标音作用,它与合成字同音;另一字起表意作用,
它与合成字字义有关。如■(吃)■(做)合成■(工匠)'吃'。这种
音意合成字,与汉字中形声字类似。以上两类合成字占西夏字总量的80
%左右。成为西夏字的主干。音兼意合成,有一部分字,不仅表意字与
被解释字字义有关,其表音字也与该字字义有关。如■(木)■(渡)'■]
合成■(船)[■',这里的“木”表示“船”的质料,“渡”表示船的
用途。而“渡”字和合成字“船”同音,“船”成为“渡”字的引申意
义。反切上下字合成,即一个字由两个字合成,这两个字正是合成字的
反切上字和下字。换句话说,就是合成字的读音恰是这两个字中第一个
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拼合而成。如■(虚)■(耶)合成■(胁)。
用这种方法构成的字,仅占西夏字总数的0。5%左右,是西夏字构造中一
种特殊现象。间接音意合成,即一个字由两个字合成时,一字表意,另
一字不直接表音,而是把它译成汉语后,由该汉字的音起标音作用。如
■(汉)〔■〕■(城)合成■(姓)[汉'。长音字合成,即以发音与
之相应的西夏字和意义为“长”的西夏字共同组成之字。如■(阿)■
(长)合成■[阿长呼]。
互换字是把一个字中的两个部位交换位置组成新字。新组成的字和
原来的字往往在字义上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常连起来共同组333
成一个词或词组。这类字在西夏文中占有相当比重。这种字有几类互换
法。左右两部分互换。如■(指)■(趾)■(悔)■(改)。中间不
动,左右互换。如■(斫)■(断)。上部不动,下部左右两边互换。
如■(藏)■(匿)。左边不动,右边的两部分互换。如■(逃)■(服)。
右边不动,左边两部分互换。如■(缩),■(皱)。大部不动,一个
侧角的两部分互换。如■(水)■(鱼)。
对称字是西夏文中另一种合体字,即一个字的左右两部分相等。这
类字往往有双之意。如■(唇),■(双),■(分)等。有的字除左
右两边相等外,中间还有一竖。如■(称),■(中),■(畦),等
等。
此外,在西夏文中还有少量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前者如■(人)字
象人形。■(虫)字象多足的虫形。后者如■(丝),象一条虫在小屋
内,指示蚕茧的形状①。
三、西夏字与汉字的异同
党项族与汉族是古老的兄弟民族,西夏文化源远流长,它受汉文化
的影响很深,因此,作为西夏字不可能不受汉字的影响。尽管西夏在创
造文字时没有袭用现成的汉字,而且尽量避免与汉字雷同(实际上所造
西夏字无一与汉字相同)。但在造字原则,文字结构、文字笔画、字体
形态、书写规则等方面,都未能摆脱汉字的影响。因此,研究两种文字
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了解西夏文化的渊源。
西夏字同汉字的相同之处是两种文字都属表意文字,但同时都有表
音成分,其意符与音符在形式上都没有任何标志,位置都不固定;两种
文字都属“形体方整,类八分”的方块字,其笔划都有点(■)横(一)
竖(丨)撇(丿)捺(丶)拐(■)提(■),等等。在构成方法上,
西夏字的含意合成字,音意合成字同汉字的会意字和形声字类似;两种
文字的一些形体和不同部位上都有笔划变通现象;两种文字都有楷、行、
草、篆四种书体;两种文字的同音字都很多,每群同意字常用一个字作
为代表;两种文字在注音时都常用反切方法,有平、上、去、入四声的
区别。
其不同之处,西夏字比汉字更繁复,其笔划较少结构简单的字比汉
字少得多。同时西夏字超过20 画的字也较少;西夏字斜笔(撇、捺)字
较多,但没有汉字常用的竖钩;西夏文会意合成字比汉字里的会意字多,
其音意合成字(与汉字中的形声字相似)比汉字形声字少;西夏字类似
拼音构字法的反切上下字合成法构成的字,其比例比汉字大,同时更有
系统性,拼合感更强;西夏文在构字时普遍省形、省声(即用两个或两
个字以上的字构成一个字时,无论是作意符还是作音符,都可以只用一
个字的一部分),其省去的部分并不固定,而汉字构字时,省形,省声
是个别现象。西夏字每一个字的各个部分(包括上、下、左、右中大部、
全体)都可以代表这个字去组成新字。因此,它没有汉字那样明显的偏
旁体系;西夏文中的音意合成字(类似汉字形声字)的表意部分不表示
物形,而汉字形声字的义符往往与物形有直接关系;西夏文音意合成字
大多与组成它的表音字同音,而汉字形声字中仅有10%左右的字与声符
① 史金波:《从文海看西夏文字构造的特点》,载《文海研究》,1983 年出版。
同音,其余的只是发音相近或有一定的关系①。
四、西夏文字的应用和流传
西夏文字的创制,是党项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对夏国的政治和文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其意义重大,被元昊“尊为国字”,下令“凡
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①。所谓“尽易蕃书”,即一律用西夏字。由于
元昊的积极推行,西夏字作为应用文字在西夏境内便迅速广泛推广流行
开来。上自官方文书,下至民间日常生活的记事,都用西夏文字作为书
写工具。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