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西夏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背宋自立,联辽抗宋,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迫使宋朝统治者归还了四
州八县之地。其子德明继立,一方面同宋友好,保境息民,发展社会经
济;另方面竭尽全力初步统一河西,从而为元昊进一步建立西夏国家奠
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发展阶段,自公元1032 年(宋天圣九年,夏显道二年)——
1086 年(宋哲宗元祐元年,夏天安礼定元年),首尾55 年。大体上经历
① 《宋史》卷264,《宋棋传》。
② 《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了11 世纪中期和后期,约半个多世纪。这是西夏国家建立和巩固时期。
也是宋夏战争最频繁的时期。这个大的段落,也可以分为两个小的发展
阶段。第一个小阶段,自公元1032 年至1048 年(宋仁宗庆历八年,夏
天授礼法延祚11 年)。首尾17 年。这是景宗元昊创建西夏国家的时期,
也是西夏封建制确立的时期。在这期间,元昊首先用武力彻底统一了河
西,接着称帝建国,确立典章制度,确定尚武重法的立国方针,同时进
行侵宋抗辽战争,并获得胜利。
第二个小阶段,自公元1048 年至1086 年首尾39 年。这是西夏国家
的巩固时期。在这期间,西夏国家经历了外戚专政(没藏氏擅权与梁氏
擅权)和对外战争(辽夏战争与宋夏战争)的严峻考验,统治者采取了
诸如加强皇权、增官职,重用汉人等一系列措施,从而使西夏国家得到
了巩固。
第三个发展段落,自公元1086 年至1206 年(宋宁宗开禧二年,夏
襄宗应天元年)首尾121 年。约当11 世纪末期,12 世纪、13 世纪初期。
这是西夏国家的繁荣昌盛时期,也是西夏封建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和完善的时期。这个大的段落,可分为两个小发展阶段。第一个小阶段,
自公元1086 年至1139 年(宋绍兴九年,夏大德五年)首尾54 年。这是
西夏政治经济文化得到较大的发展并进入初步繁荣时期。在这个阶段
里,崇宗乾顺适应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改变过去“尚武重法”的
立国方针为“尚文重法”的方针。他内兴改革,外抗宋朝侵扰,利用辽
金、宋金之间的矛盾,开疆扩土,将西夏的疆域扩大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第二个小阶段,自公元1139 年至1193 年(宋光宗绍熙四年,夏乾
祐二十四年),首尾55 年。在这个阶段里,由于国内比较安定,加上仁
孝继续推行“尚文重法”的路线,对内实行改革,发展生产,振兴文教,
励行节约,及时粉碎外戚任得敬分裂夏国的阴谋,对外同宋金保持友好
关系,从而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使西夏国家进
入了它的全盛时期。
第四个发展段落,自公元1193 年至1227 年(宋宝庆三年,夏宝义
二年)首尾35 年。约当13 世纪初期。这是西夏社会矛盾日益积累加深,
西夏国家走向衰亡时期。这个段落可分为两个小阶段。第一个小阶段,
自公元1193 年至1205 年(宋开禧元年,夏元庆十二年),首尾13 年。
这是西夏由盛转衰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里,桓宗纯祐一方面继续推行崇
宗乾顺既定的立国方针,对内安国养民,对外附金和宋。但此时的西夏
面临着蒙古入侵的严重威胁,同时西夏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开始激化,社
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停滞不前,这些,说明西夏国家开始走下坡路,“夏
叶中衰,于是乎始”。①
第二个小阶段,自公元1206 年(宋开禧二年,夏襄宗应天元年)至
1227 年(宋宝庆三年,夏宝义二年)首尾22 年。这是西夏国家走向灭亡
的时期。这个阶段经历了襄宗安全(5 年),神宗遵顼(13 年),献宗
德旺(3 年),末主■(1 年)的统治。在这个阶段里,统治阶级内部矛
盾更加激化(突出地表现在联合谁打击谁的问题上意见分歧,斗争尖锐、
激烈,以及皇位更替频繁,每隔5 年更换一个)。从襄宗安全开始,执
① 《西夏书事》卷42。
行了一条附蒙侵金的错误的对外路线。侵金的结果,元气大伤,终于在
蒙古强大的军事进攻面前,节节败退而寿终正寝了。①
关于西夏的社会性质,主要有下列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
为西夏没有经过奴隶制,而是从氏族公社制直接过渡到封建制。持有这
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党项内迁后,其社会便开始了由氏族公社制向私有
制的过渡阶段,即向部落联盟过渡。宋初,自继迁至元昊建国,为党项
社会由氏族公社所有制向封建所有制转化的时期。元昊建国后,西夏已
过渡到封建制。②
第二种意见认为西夏社会是从氏族公社制经过奴隶制而发展到封建
制。但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在党项社会何时进入氏族制奴隶制和封建制
的问题上仍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党项羌自公元6 世纪前后已处
于氏族制走向瓦解的原始社会末期;自7 世纪70 年代内迁后,在定居内
地的300 年中,党项社会已进入了以家长奴隶制为特征的奴隶制社会。
同时也积累了封建制因素。自五代、宋初,尤其从继迁开始,加快了封
建化的步伐。元昊建国标志着西夏进入封建制阶段。同时,西夏封建制
又可细分为领主制(即采邑制)和地主制两个阶段。大体上自李继迁到
元昊建国完成为领主制阶段,元昊之后至仁宗仁孝时期为地主制阶段。①
另一种意见认为,一直到宋朝时期党项族才由氏族部落制逐步发展
为奴隶制,并进而建立了党项奴隶主国家,元昊建国是“产生于氏族公
社废墟上的奴隶主国家”。一直到崇宗乾顺和仁宗仁孝时期,西夏社会
才完成了“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化,”②封建制在夏国占据统治地位。
关于西夏的社会性质,我赞同西夏未经过奴隶制阶段,而是由原始
公社制直接转变为封建制的观点。
西夏社会的发展,就其性质而言,大体上以元昊称帝建国为界碑。
元昊建国前的党项社会为原始氏族公社制,建国以后为封建制。就其建
国前的社会而言,又可分为内徙前的与内迁后的党项社会。
内徙前的党项社会:自公元6 世纪末至7 世纪初期(隋及唐初),
党项社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这一时期的党项羌人居住在今青海省东南
部的草原上。他们过着“牧养■牛、羊”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这时
的党项社会,土地为公社集体所有,男子由于在生产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而成为公社里的主要成员,妇女在生产中起次要作用而降为从属的地
位,父权制明显取代了母权制。男子地位的提高与妇女地位的下降,突
出表现在婚姻问题上盛行收继婚制,“妻其庶母及伯叔母、嫂、子弟妇”
③。这种婚姻制度的盛行,表明妇女可以作为家族或家庭的私有财产,由
具有家长权力地位的男性及其子弟去继承,说明当时党项社会处于原始
氏族公社末期。这一时期,在党项羌居住的地区内,随着畜牧业的发达,
人口的增加,产生了许多大小部落,“其中每姓别自为部落,一姓之中
复分部落,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这些部落各有地分,“不相统
① 参阅拙作:《试论西夏的历史分期》——兼谈西夏立国方针的转变。《甘肃社会科学》1992 年5 期。
② 金宝祥:《西夏的建国和封建化》,载甘肃师大学报副刊《历史教学与研究》,1959 年第5 期。
① 吴天墀:《西夏史稿》增订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139—165 页。
② 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第6 册,书前《说明》,及正文第四章。
③ 《旧唐书》卷298,《党项传》。
一”①,“习尚武,无法令、赋役”,②“各为生业”③,也就是说这些部
落尚未形成部落联盟,产生阶级,过着相当原始而落后的生活。
内迁后的党项社会:自7 世纪中叶到元昊立国之前。这是党项社会
由原始氏族公社制向封建制的转变的时期。7 世纪中叶以来,党项羌由于
受到吐蕃的侵扰,先后迁到了今甘肃陇东、陕北横山以及夏州以北、河
套一带居住。这一带为汉人长期休养生息之地,也是中原王朝统治过的
地区。党项羌人与当地汉人杂居,采用汉人先进的生产技术,金属生产
工具及水利灌溉设施,从而提高了生产力,加速了党项社会的发展。
这一时期,一方面作为重要生产资料的土地,仍然保存了公社集体
所有制的形式,正如马克思所指出:
“在那里,财产仅仅是为公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