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西夏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食,可不战而困也’。粱后从之。”①
由于及时采取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断敌粮道,集中优势兵力同敌作
战的正确方针,终于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转失败为成功。
第三,宋军缺乏统一指挥,领兵将领未能协同作战,也是失败的重
要原因。
按照宋神宗的要求,宋军将领应当服从李宪的统一指挥,各路大军
应当齐心协力,互相配合,但进军的实际情况却是各自为战。五路人马
除刘昌祚与高遵裕两军先后攻抵灵州城下外,其余各路均不能按期出兵
和到达目的地。如种谔所率之军,按照原定计划,本应从鄜延西进,会
师灵武,但“谔迂枉不进”②,竟率师至银州、石州和夏州,迁延时日,
无功而还。同时,将领之间互相猜忌。如泾原路副总管刘昌祚,受外戚
高遵裕节制,昌祚攻占鸣沙川,逼近灵州城下,城门未及关闭,先锋几
乎夺门而入,但高遵裕嫉妒刘昌祚独立大功,“驰遣使止之??命按甲
勿攻。”③由于忌贤妒能,坐失战机,遵裕围灵州城十八日,不但未能攻
下,反被夏人挖开七级渠水所灌,军溃南遁,狼狈不堪。
3。战争的性质及其对宋夏的影响
这场战争的性质,对宋来说是一场掠夺性的不义战争,而西夏则是
防御性的正义战争。其所以如此,这从以下两个方面可以看出。首先,
从宋夏军民对这场战争的态度看,其性质很清楚。由于赵宋统治者发动
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夺取“陷没百年”①的银、夏、绥、宥诸州,
一举荡平西夏,在进行战争的过程中,执行了一条错误的民族歧视和民
族屠杀的“杀人夺地”②的政策。因此,西夏人必然要奋起反抗宋朝的入
侵。至于北宋军民对这场不义战争,也采取不支持和不合作的态度。如
负责这场战争转运粮草的李稷,驱迫民伕运粮,“民苦折运,多散走,
不能禁”③。即以逃亡拒运的方式表示他们对这场战争的抗议。同时,那
些亲身参加这场战争并从灵州前线溃退下来的士兵,不仅怒不可遏地活
② 《西夏书事》卷25。
① 《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② 《宋史》卷335,《种谔传》。
③ 《宋史》卷349,《刘昌祚传》。
① 《长编》卷328,元丰五年七月。
② 《长编》卷405,元祐二年八月丙子。
③ 《长编》卷319,元丰四年十一月甲申。
埋了平时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军官,“士卒乃敢攘夺公私之物,至剥
夺军官衣服,生埋掩之。”而且“自去巾栉辫发诈为蕃兵,追夺财物,
军器什物,弃毁满野。④即用实际行动表示强烈反对这场不义的战争。
其次,一些看问题比较客观的赵宋臣僚并不否认这场战争的非正义
性。如北宋的史学家司马光认为:“灵夏之役,本由我起,新开数寨,
皆是彼田”⑤。苏辙也认为神宗熙宁以来的对夏战争(包括这次战争),
“曲在朝廷”⑥,等等。这场战争甚至连亲身参加战争洗礼的环庆帅高遵
裕的机要秘书、主掌机宜文字的张舜民也持不赞成的态度。他作灵武诗
云:
(一)“灵州城下千株柳,总被官军斫作薪。
他日玉关归去路,将何攀折赠行人。”
(二)“青铜峡西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
白骨似沙沙似雪,将军莫上望乡台。”
由于张舜民用诗的语言抨击了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因此使他受到
了谪迁降职等处分。“坐谪监邕州盐米仓,又追赴鄜延诏狱,改监彬州
酒税”①。
这次战争给宋夏双方都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和影响。
对宋来说,损兵折将,劳民伤财,不但未能打垮夏国,反而使边患
更多。正如大臣富弼所说:
“灵州之役,中国竭公私之力以事诛讨,未能大创西人,而使
其得吾士马,取吾器械,收吾金帛粮食以贻北敌,借兵求援,其为
边患,岂非反增强悍乎”②?
一语道破了宋朝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
对西夏来说,同样付出了很大代价。为了阻止宋军实现一举灭亡西
夏的战略目标,“悉其精锐,渡河保兴、灵”③。造成前线空虚,使宋军
顺利占领银、石、夏、宥诸州,并控制了横山北侧的废城和旧砦,从而
使横山境内200 里地区的老百姓不敢耕种。同时由于战争,宋朝罢岁赐,
绝和市,造成物价飞涨,人民流离失所。“虏中匹帛五十余千,其余老
弱转涉,牛羊堕坏,所失盖不可胜数④说明这场战争同样给西夏带来了很
大的危害。
第六节 宋夏永乐之战与秉常复位
一、永乐之战
灵武之战失败后,总统五路的败军之将李宪不甘心失败,向宋神宗
“上再举之策”。他鉴于灵武之战分兵的教训,建议这次会合各道军队,
④ 《长编》卷321,元丰四年十二月癸亥。
⑤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53,《论西人请地乞不拒绝札子》。
⑥ 《栾城集》卷38,《论兰州等地状》。
① 《宋史》卷347,《张舜民传》。
② 《西夏书事》卷26。
③ 《东都事略》卷127,附录五《西夏传》。
④ 《宋文鉴》卷55,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
然后攻其必救之地。具体做法应该集中主力于泾原一路,然后边进军边
筑堡障。“自西宁寨进置堡障,直抵鸣沙城(今宁夏中卫县境),以为
驻兵讨贼之地,如此,则灵州不攻自拔,河外贼巢必可扑灭”①。另外一
些大臣如种谔、沈括等则极力主张经营横山,巩固和扩大占领范围,并
最终夺取横山地区。种谔经营横山的建议是从银州筑城开始,其次迁移
宥州于乌延,然后再修筑夏州、盐州、会州和兰州。认为只有这样,才
能使“横山强兵、战马、山泽之利,尽归‘中国’,其势居高,俯视兴、
灵,可以直覆巢穴”②。沈括经营横山的建议,更为简单明确,那就是在
夏州西八十里筑古乌延城。神宗表示赞同,派给事中徐禧、内侍押班李
舜举往相其事。由李稷负责兵饷粮运,又令沈括率兵同往经办。禧至鄜
延与沈括商议,改变主意,上疏请先城永乐。永乐接宥州,附横山,距
故银州城25 里,北倚山,南临无定河,三面皆绝崖而无水泉,种谔对此
提出异议,认为筑永乐城非计,但徐禧不听。公元1082 年(夏大安八年,
宋元丰五年)八月,徐禧发蕃汉军民用了14 天的时间筑完永乐城,赐名
“银川寨”。同时命曲珍率领800 士兵戍守。徐禧、沈括、李舜举等皆
还米脂。因为永乐地处险要,西夏发兵以死争之。“夏兵二十万屯泾原
北,闻城永乐即来争”③。徐禧闻报,留沈括守米脂,自己同李舜举、李
稷赴援,及到永乐,夏兵倾国而来,禧以兵万人,列阵于永乐城下,部
将高永能,请乘夏兵尚未列好阵势之时出击,徐禧不听。夏人以铁骑(即
著名的“铁鹞子”骑兵)渡无定河,有人建议乘其“半济击之”①,禧又
不听。夏军渡无定河,大败宋将曲珍,将永乐城重重包围。夏兵切断水
源,士兵绞马粪汁为饮料,渴死大半。沈括、李宪闻讯赶来救援,因受
夏兵的阻击,无法到达。时天下大雨,夏人环城猛攻,永乐城被攻陷。
这次战争,宋方损失惨重。“是役也,死者将校数百人,士卒、役
夫二十余万”,连统兵主帅徐禧也不能幸免。“(徐)禧、(李)舜举、
运使李稷皆死于乱兵”②。
这次战争之所以惨败,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徐禧的妄谋轻敌和坐
失战机而造成。
二、秉常复位
秉常囚禁以来,梁太后为了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转移国内人民
视线,连年发动对宋战争,结果“岁赐”与“和市”两绝,物价飞涨,
老百姓因负担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不能进行正常生产(横山边民更是
不敢耕种),生活饥寒交迫,对梁氏集团的倒行逆施极为不满。在这种
情况下,梁太后与弟梁乙埋商议,决定让秉常于1083 年(夏大安九年)
闰六月,正式复位。
但秉常复位后并未掌握实际权力。实权仍掌握在梁太后和梁乞逋③手
① 《宋会要辑稿》第186 册,《兵部》二八之二六。
② 《长编》卷328,元丰五年七月。
③ 《宋史》卷334,《徐禧传》。
① 《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② 《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③ 梁乞逋,绝大多数史籍作梁乙逋。惟沈括《梦溪笔谈》作梁乞逋。据西夏陵区正献王墓出土的西夏文残
中。梁太后一面遣使与宋通好,称臣纳贡。宋朝也因此恢复西夏岁赐;
另方面,为了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