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道教3-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拭!F运福酰醪荒芏郎桑匾匝粝嗯洹P氖裟戏奖』穑鞘⒀糁鳌<戎#孕氖刂艏认铝伲跫瓷媳ǎ且曰莆恚粞俸【徘希匏淮铮嗄芪蛞喝绺视辏匀蟛菽荆餍校阅洹!ˋE卷六十《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法·行气诀》云:〃每三连咽,即速存下丹田,所得内元气,以意送之,令入二穴,因想见两条白气,夹脊双引直入泥丸,熏蒸诸宫,……想身中浊恶结滞邪气瘀血,被正荣气荡涤,皆从手足指端出去,谓之散气。……如此一度则是一通,通则无疾。则复调之……如前闭气鼓咽至三十六息,谓之小成。……至一千二百咽,谓之大成,谓之大胎息。〃AF这是与存思结合的行气法。
  (四)墨子闭气行气法。《云笈七签》卷五十九载:〃长生之道,唯在行气。……行气名炼气,一名长息。其法:正偃卧,握固,漱口咽之,三日,行气,鼻但纳气,口但出气,……
  初为之时入五息已一息可吐也,每口吐气欲止,辄一咽之,乃复鼻内气,……凡内气则气上升,吐气则气下流。〃AG道教行气法即今日之所谓气功,其内容十分丰富。实践证明,经初步整理后,推广于社会,确有治病健身的效果。今后进一步加以发掘整理,将对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注:
  ①⑥《太平经合校》第96、220页,90页,中华书局,1960年
  ②ABACADAEAFAG《道藏》第22册383页,234页,242页,405页,406页,422页,411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③《奴隶制时代》262~263页,人民出版社,1973年
  ④《庄子集释》第3册535页,中华书局,1982年
  ⑤《古学甄微》336~337页,巴蜀书社,1987年
  ⑦⑧⑨《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114页,149页,149~150页,中华书局,1985年

胎息

  胎息是行气法中的一种。意谓炼气至深入程度,可以不用鼻口呼吸,全靠腹中内气在体内氤氲潜行,如婴儿在母胎中不用鼻口呼吸一样。《太清调气经》说:〃胎息者,如婴儿在母腹中十个月,不食而能长养成就,骨细筋柔,握固守一〃者。①《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修养大略》说:〃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气,握固守一,是名曰胎息。〃②道教从逆返先天的理论出发,认为炼气到无鼻息出入、返还到婴儿在母胎中之状态时,就能返本归元,长生不死,故视胎息功为修仙之至要与最高之鹄的。
  胎息是行气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其出现时间当晚于行气术。现在所知实行此术之最早者为东汉末之王真、郝孟节。《后汉书·方术传》云:〃王真、郝孟节者,皆上党人也。……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又能结气不息,身不动摇,状若死人,可至百日、半年。〃③其后,三国吴道士葛玄亦善胎息术,葛洪《抱朴子内篇·释滞》云:〃予从祖仙公(葛玄),每大醉及夏天甚热,辄入深渊之底,一日许乃出者,正以能闭气胎息故耳。〃④从此以后,胎息术渐普及于道教内(连修习内丹者亦以此为功夫深入之表现),胎息著作亦不断面世。《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胎息经》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养生胎息秘诀》《太上老君服气胎息诀》《少玄胎息歌》《胎息诀》《胎息根旨要诀》各一卷。现存于《正统道藏》者有:《太上养生胎息气经》《诸真圣胎神用诀》《胎息精微论》《高上玉皇胎息经》《胎息经注》《胎息秘要歌诀》各一卷,《摄生纂录·胎食胎息法》《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之《胎息口诀》《胎息精微论》《胎息杂诀》《秘要口洪》,《云笈七签》卷五十八《胎息根旨要诀》、卷六十《中山玉柜服气经·胎息羽化功》等。⑤以上各书大都为唐代或北宋作品。
  修习胎息的方法各家不同,常见的有:
  闭息法。如《抱朴子内篇·释滞》云:〃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渐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⑥《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所述亦为闭息法,略云:先叩齿三十六通,集中精神,随即转颈一匝,舒展喉管,接着调整呼吸,闭气不息。闭到闷极不能再闭之时,方可微微吐出或呵出口中浊气。然后调气再闭。
  闭气之后,可以咽气。这样闭气、咽气,长久修习,自然成功。⑦多纳少出法。如梁丘子《黄庭内景经注》所述,其法为:
  纳五六息而吐气,至十吐气,稍作频伸,从头吐纳,久久行之,渐至不吐不纳之胎息。⑧咽内元气法。如《胎息精微论》所述:〃从夜半后服内气七咽,每一咽即调气六七息,即更咽之。〃纳元气毕,〃关节还闭,徐徐鼻出纳外气,自然内外不杂,胎中气亦不出。但潜(心)屈指数息,从十至百数,从一百至二百、三百,此为小通。〃〃从夜半后服七咽,……至五更又服七咽,平旦又服七咽,三七都二十一咽止。〃〃久久习惯自然,内外之气不相混杂也,渐渐关节开通,毛发疏畅,气自来往,亦不假鼻中徐徐通外气也,胎息之妙穷于此也。〃⑨存思服气法。如《云笈七签》卷五十八《胎息口诀》所述,其法为:端坐宽衣,两手握固(屈拇指于四小指下握成拳),调息、咽气、闭息,存想三丹田神人,次存五脏各出青赤白黄黑五色气,与三丹田所出素云合而为一,想自身在气中,想气海中胎气出入。闭息至不可忍时,从鼻中微微放气出。候气平,依前闭息存想。〃久久行之,口鼻俱无喘息,如婴儿在胎以脐相通,故谓之胎息矣。〃AB胎息功追求的不以鼻口呼吸,只有内气氤氲全身的境界,实即鼻息微微、若有若无的高度入静境界,类似于动物冬眠状态。达此境界时,人体各部生理机能将极大限度的减缓运用节奏,新陈代谢过程将极度放慢,身体各部器官将得到全面彻底休息,其结果必将使人体生理机制得到调节,备部器官功能得到改善与增强,从而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注:
  ①②⑦⑧⑨AB《道藏》第18册406页,424~425页,444页,第6册540页,429页,第22册406~407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③《后汉书》第10册2750~2751页,中华书局,1964年
  ④⑥《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150页,149页,中华书局,1985年
  ⑤《云笈七签》卷五十八至六十收有多篇胎息功法,有的已被收入《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中,故此处不再列。

导引

  导引是修炼者以自力引动肢体所作的俯仰屈伸运动(常和行气、按摩等相配合),以锻炼形体的一种养生术,与现代的柔软体操相近似,属气功中之动功。道教根据古人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认为人体也应适当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帮助消化,通利关节,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唐道士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导引论》云:
  〃夫肢体关节本资于动用,经脉荣卫实理于宣通,今既闲居,乃无运役事,须导引以致和畅,户枢不蠹,其义信然。〃①导引术起源很早。《吕氏春秋·古乐》称:〃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为舞以宣导之。〃②此古人为通利筋骨所制之舞蹈,实为导引之雏形。此后,至迟在战国时期,医学家和神仙家分别从治病和养生目的出发,相继将它发展为导引术,使之流传于世。《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云:
  〃中央者(按指中原地区引者注),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③蹻按即按摩,表明医学家将它和按摩术相结合为人治痿厥寒热病。《庄子·刻意》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④表明神仙家将它和行气术相结合进行养生,旦出现了像彭祖那样长寿的人物。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绘有四十四个演练导引动作的人物图像,图中人物多著庶民衣冠,男女老少均有,表明导引术在汉初已普及于社会。
  早期道教承袭方仙道纳入此术,为各派共同修习的方术之一。《华阳国志·汉中志》称,张鲁〃以鬼道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