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一法师。玄冠,黄裙,绛褐,绛帔二十四条;
高玄法师。玄冠,黄裙,黄褐,黄帔二十八条;
洞神法师。玄冠,黄裙,青褐,黄帔三十二条;
洞玄法师。芙蓉冠,黄褐,黄裙紫帔三十二条;
洞真法师。元始冠,青裙,紫褐,紫帔三十四条;
大洞法师。元始冠,黄裙,紫褐,五色云霞披;
三洞讲法师。元始冠,绛裙,黄褐,九色离罗披;
大洞女冠。飞云凤气之冠;
山居法师。二仪冠,上下黄裙帔三十六条;
凡常道士。平冠,上下黄裙帔二十四条;
凡常女冠。玄冠,上下黄裙帔十八条。
书称〃服以象德仪形,道士女冠,威仪之先参佩经法,各须具备一如本法,不得叨谬。违夺算三千六百〃。⑧对于披、裙、褐等的尺寸,也有明确规定,并与教义思想相联系。〃帔,令广四尺九寸,以应四时之数;长五尺五寸,以法天地之气。里青表紫,当全二十四条,里全十五条,内外三十九条,以应三十九帝真之位〃。⑨《要修科仪戒律钞》还对道士的冠服穿着有所禁忌,指出〃勿贪细滑、华绮、珍奇、宝冠缨络。当服法服,粗涩而已,净以周身,不得广大,敬形止寒,不得重厚,过三通者,即以施人也〃。AB〃若斋堂,衣冠履笏不整,罚油五升〃。AC道教徒的玄冠、芙蓉冠、元始冠、飞云凤气之冠等都是科仪中使用的。平时,正一派道士戴九梁巾,亦称九转华阳巾,早期的全真道士也戴九梁巾,王重阳的《洞玄金玉集》称:
〃重阳悯化妙行真人,时在昆仑山居庵,用三尺半青布,造成一巾。顶排九叠,九缝。言梦中曾见,名曰:九转华阳巾。〃AD后来全真道士多以簪代巾,《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称:〃簪用牙角、竹玉,任依时制,皆不得雕镂为异形象。〃AE全真教派的《全真清规》还有弃俗入道者的〃簪披次序〃,称〃弃俗簪披,先将簪冠道具等置于祖师案上,大众圆坐,拜辞俗亲,更换衣服鞋袜等事,跪在祖师之前,引度之师梳头簪披〃,然后在大殿和真官堂上,诵经行礼,听从本师之授道。AF平时道士女冠的鞋,〃或用草,或以木,或纯漆、布帛、絁绢,漫饰衣帔,皆二仪或山像内外,朴素不得綵饰、华绮〃。AG现代道士平时穿着道衣,亦称海青,多为棉制品,斜襟,直领,蓝紫色。在科仪中,一般穿着道袍,亦称八封袍,大袖,袍身绣有八卦图,红色、蓝色等均有。在发表、步罡踏斗时、高功法师常穿着绛衣,绛衣往往金绣辉煌,图案精美,两手横向平伸,其袖宽大着地,绛衣展开即成四角形,象地之四角。
注:
①②⑥⑦⑧⑨ABACAEAG《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431页,431页,478页,第10册40页,第8册530页,432页,432页,432页,532页,53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③《十三经注疏》1679、1680页,中华书局,1980年
④转引自《秦汉农民战争史料汇编》337页,中华书局,1982年
⑤《太平经合校》460页,中华书局,1960年
ADAF《道藏》第25册559页,第32页15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守一
守一是道教早期修炼方术之一。其主旨为守持人之精、气、神,使之不内耗,不外逸,长期充盈体内,与形体相抱而为一。以为修习此术,可以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久视。
守一术源于老庄。《道德经》第十章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许多注家皆释〃营魄〃为〃魂魄〃,〃营魄抱一〃即魂魄合一,形神合一。《庄子·刻意》云:〃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庄子·在宥》谓广成子云: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余岁矣,吾形未尝衰。〃
道教因袭老庄思想创造守一术。早期许多道教经书皆强调修习它的重要意义。《太平经》云:〃欲解承负之责,莫如守一。〃①〃人知守一,名为无极之道。……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②《老子想尔注》云:〃身为精车,精落故当载营之。神成气来,载营人身,欲全此功无离一。〃③《西升经》云:〃天地物类,生皆从一,子能明之,为知虚实,……
丹书万卷,不如守一。〃④《抱朴子内篇·地真》云:〃余闻之师云:人能知一,万事毕。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之能知也。……故仙经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思一至饥,一与之粮;思一至渴,一与之浆。〃⑤《三元真一经》云:〃子能守一,一亦守子,子能见一,一亦见子。……不能恒守,故三一去,则正气离,夫失正气者故气邪,气邪则死日近也。〃⑥《五符经》云:〃存一至勤,一能通神,少饮约食,一乃留息,临危不疑,一为除灾,天祸在前,思一得生。〃⑦尽管各派皆重视守一术,但由于各自对〃一〃之解释不同,因而所守之内容或侧重点即不尽相同。归纳之,主要有四:
(一)守神。《太平经钞壬部》云:〃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⑧《太平经圣君秘旨》云:〃守一之法,乃万神本根,根深神静,死之无门。〃⑨《抱朴子内篇·至理》云:〃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于烛,烛糜则火不居矣。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气疲欲胜,则精灵离身矣。〃AB同样认为形体不能没有精神,故云〃形须神而立〃。其结论是:〃遏欲视之目,遣损明之色,杜思音之耳,远乱听之声,涤除玄览,守雌抱一,……以全天理尔。〃AC即遏制过多的欲求,保持精神的清静,使形神合一而长生。《太上智慧消魔真经》云:〃一无形象,无欲无为,……贪欲滞心,致招衰老;得喜失嗔,致招疾病;迷著不改,致招死殁。……
治救保全,唯先守一。……守一恬淡,夷心寂寞,损欲折嗔,返迷入正,廓然无为,与一为一,此乃上上之人先身积德所致也。〃AD《道教义枢》卷七引《老君戒经》曰:〃凡存一守神,要在正化,心正由静,静身定心,心定则识静,识静则道会也。〃AE《道枢·虚白问篇》曰:〃抱一者,炼神也。……夫能抱一守中,则神气不散,名真人矣。〃AF以上诸书所论之〃守一〃即守精神,是对老子之〃营魄抱一〃和庄子之〃唯神是守,……与神为一〃思想的继承,也是守一术最基本的内容。但是与此同时,道教又将此〃精神〃人格化,认为它们居于人体内和天地间,名身内身外诸神,以为存守和存思它们,人可长生不死,此名存神、思神。
这就远离老庄思想而纯具宗教意义了。
(二)守气。一些道书又将〃一〃释为〃气〃(或称精气,或称元气),故守一即为守气。《老子河上公章句》云:〃人能抱一,使不离于身,则长存。一者,道德所生太和之精气也。
……一之为言,志一而无二也。〃〃专守精气使不乱,则形体能应之而柔顺。〃AG〃人能自胜,除去情欲,则天下无有能与争者,故强。〃〃人能自节养,不失其所爱(受)天之精气,则可以久。〃AH〃人能以气为根,以精为蒂,……深藏其气,固守其精,使无漏泄,〃〃深根固蒂者,乃长生久视之道。〃AI《老子想尔注》反对〃指五脏以名一〃(即将〃一〃释为人体之某部位),称〃一〃为〃道〃和〃道诫〃,但它对〃道〃的解释实为〃气〃或先天元气。曰:〃一者道也,今在人身何许?守之云何?一不在人身也,诸附身者悉世间常伪伎,非真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都皮里悉是,非独一处。一散形为气,……〃AJ故守一守道实为守气。《抱朴子内篇·地真》云:〃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养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即身死,……故审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欲所以固血气,然后真一存焉,三七(指三魂七魄引者注)守焉,百害却焉,年命延矣。〃AK唐道士尹谙《老子说五厨经注》云:〃人之受生皆资一气之和以为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