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重庆,柳亚子赠毛泽东诗,毛泽东委实太忙,无暇答和。1946年1月28日,毛泽东在致柳亚子信中,说了自己读柳赠诗的感受:“先生的和词及孙女士的和词,均拜受了;‘心上温馨生感激,归来絮语告山妻’,我也要这样说了。总之是感谢你,相期为国努力。”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从石家庄到北平,柳亚子随诸老(沈钧儒、陈叔通、黄炎培等)赴机场迎迓。当晚宴集于颐和国益寿堂,柳归赋七律三首,第一首末四句为:“民众翻身从此始,工农出路更无疑。伫看荼火军容盛,正是东征西怨时。”3月28日,柳亚子撰《感事呈毛主席》一首:“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柳亚子在这首诗中忽然流露出虽全国解放在望,万众欢腾之时,而他个人却有一种“退缨”之意。他竟以出无车而弹铗的冯驩自况,有些个人情绪,准备步严子陵的后尘回江南故乡隐居了。这就反映了柳亚子还没有脱尽旧知识分子的诗人气质。
  毛泽东读了柳亚子这首诗后,很重视诗中表达出的柳亚子的思想情绪,尽管他当时非常忙,仍于4月29日写一首《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以诤友的身分婉言相劝: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4月29日上午,柳亚子游颐和国,回到住处,即得到毛泽东的和诗。蕴涵在诗中的诚挚的友情,深刻的开导,热忱的慰勉,盛情的挽留,使柳亚子大受教育,深为感动。当天,柳即写了两首七律《得毛主席惠诗,即次其韵》和《叠韵寄呈毛主席一首》以抒发自己读毛泽东和诗后的心情。
  5月2日,毛泽东从双清别墅到颐和园访柳亚子。在益寿堂里休息喝茶时,两人又谈论起诗歌。毛泽东说:柳先生既有清醒的政治头脑,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你写的诗,我爱读,有趣味,有意义。有千百万读者喜欢你的大作,我就是这千百万读者中的一个。
  柳亚子说:我写的是老一套。我很想写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诗,但是很不成功,我自己也不满意。最近,我拜读了毛主席写的诗词,心里真是痛快。这些诗词通俗易懂,而且寓意深长。
  两位诗人,在诗风追求上,是相近的;在诗词创作的风格上,也是相互映照的。所以,他们相互唱和,都喜欢对方的作品。 
105。鸦鸣蝉噪,可以喷饭(读棫林等《沁园春》)
  '原文'
  万里风行,一曲高歌,意荡神飘。
  念井冈陈迹,徒呼负负;
  延安今日,犹是滔滔。
  如此干戈,亦云革命,愧对陈吴况汉高。
  君差矣,尚眼空无物,自诩妖饶。
  ——摘自棫林《沁园春》,载1945年12月10日重庆《和平日报》
  十载延安,虎视眈眈,赤帜飘飘。
  趁岛夷入寇,胡尘滚滚;
  汉奸窃柄,浊浪滔。
  混乱中原,城乡分占,跃马弯弓气焰高。
  逞词笔,讽唐宗宋祖,炫尽妖饶。
  ——摘自尉素秋女士《沁园春》,载1945年12月10日重庆《和平日报》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黄老先生道席:
  新词拜读,甚感盛意!钱老先生处乞代致候。敬祝六七荣寿,并顺新年健康!若飞寄来报载诸件付上一阅,阅后乞予退还。其中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并付一观。
  毛泽东十二月二十九日
  ——毛泽东1945年12月29日致黄齐生信(见《毛译东书信选集》第264页)
  [解析]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柳亚子向毛泽东索诗。毛泽东于10月7日致柳的信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录呈审正。”柳亚子收到的,便是毛泽东1936年2月写的《沁园春·雪》,这是毛的代表作。该词随即不胫而走,在山城传开。时任重庆一家民营报纸《新民报晚刊》副刊编辑的剧作家吴祖光,辗转得到该词的三个抄本,校和一处,于11月14日在该报首次发表。这时毛泽东已于10月11日回到延安,他的词却在重庆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12月8日《大公报》发表《我对中国历史的一种看法》的署名文章,则首次公开对此进行了批判。作者说这是早已写好的一篇旧稿,“近几今人述怀之作,还看见‘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比量,因此觉得这篇斥复古破迷信并反帝王思想的文章还值得拿出来与世人见面。”接着,国民党的党报《中央日报》。国民党的军报《和平日报》及《益世报》先后发表20首(篇)和词或文章予以攻击。显然,这远非文墨官司,已转化成“围剿”《沁园春·雪》的政治斗争了。这从前面引述的署名棫林和尉素秋女士的两首和词即可看出。进步文化界也立即撰词撰文予以回去,《新华日报》,《新民报》日、晚两刊等,发表了柳亚子、郭沫若等的作品。时在重庆的王若飞把这些和词、文章收集起来,寄给了毛泽东。
  《沁园春·雪》发表时,老教育家黄齐生(1879—1946)正在延安。他是王若飞的舅父。12月18日是他的67岁生日,便用《沁园春·雪》原韵填了一首,以自寿感咏,呈送给毛泽东。毛泽东于12月29日写了前面引述的这封信给他,说“新词拜读,甚感盛意”。同时把王若飞寄来的重庆报刊上的和词和文章转寄给黄齐生。信中“鸦鸣蝉噪,可以喷饭”两句,表达了毛泽东读了“国民党骂人之作”之后的轻蔑之意。重庆《新华日报》在次年5月23日转载《咏雪词话》一文时写了一段编者按:“毛泽东同志咏雪一词刊出后,一时唱和甚多。然而也不乏好事之徒,任意曲解丑诋,强作解人,不惜颠倒黑白,诬为封建帝王思想。”1957年1月号《诗刊》上发表该词时,毛泽东写了一个自注说:“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毛泽东一向反对作者为自己的旧体诗写注解,这一例外,且言辞恳切直露,实与当年山城的风波有关,算是一种回答吧! 
106。第一次向红学权威错误观点开火(读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
  '原文'
  (略)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驳俞平伯的两篇文章附上,请一阅。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作者是两个青年团员,他们起初写信给《文艺报》,请问可不可以批评俞平伯,被置之不理。他们不得已写信给他们的母校——山东大学的老师,获得了支持,并在该校刊物《文史哲》上登出了他们的文章驳《红楼梦简论》。问题又回到北京,有人要求将此文在《人民日报》上转载,以期引起争论,展开批评,又被某些人以种种理由(主要是“小人物的文章”,“党报不是自由辩论的场所”)给以反对,不能实现;结果成立妥协,被允许在《文艺报》转载此文。嗣后,《光明日报》的《文学遗产》栏又发表了这两个青年的驳俞平怕《红楼梦研究》一书的文章,看样子,这个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也许可以开展起来了。事情是两个“小人物”做起来的,而“大人物”往往不注意,并往往加以阻拦,他们同资产阶级作家在唯心论方圃讲统一战线,甘心作资产阶级的俘虏,这同影片《清宫秘史》和《武训传》放映时侯的情形几乎是相同的。被人称为爱国主义影片而实际是卖国主义影片的《清宫秘史》,在全国放映之后,至今没有被批判。《武训传》虽然批判了,却至今没有引出教训,又出现了容忍俞平伯唯心论和阻拦“小人物”的很有生气的批判文章的寄怪事情,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俞平伯这一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当然是应当对他们采取团结态度的,但应当批判他们的毒害青年的错误思想,不应当对他们投降。
  ——毛泽东1954年10月16日致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其他有关同志的信
  [解析]
  毛泽东不限于自己运用唯物史观和反映论来感知和评价古典小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