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Щ崛娴乜次侍猓灰弧肮テ湟坏悖患捌溆唷钡钠娴墓畋缰撬曰蟆U馐奔忧扛刹康乃枷虢ㄉ瑁抟墒呛苤匾囊桓龇矫妗K潮阋惶幔1958年1月南宁会议上,毛泽东还批示印发《登徒子好色赋》,给与会者读。
此外,1958年3月3日,毛泽东乘“江峡”轮过长江三峡时,特从船长手中接过望远镜,从几个侧面看了神女峰,接着对在场的吴冷西、田家英等讲起宋玉的《神女赋》,他背了一段,说:其实,谁也没有见过神女,但宋玉的浪漫主义描绘,竟为后世骚人墨客无限的题材。
7。有很大的说服力(读李斯《谏逐客书》)
[原文]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取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资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摘自李斯《谏逐客书》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李斯的《谏逐客书》,有很大的说服力。那时候各国内部的关系,看起来是领主和农奴的关系,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战车、武士。
——摘自毛泽东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见《党的文献》1994年第5期)
[解析]
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人季斯(?—前208)投奔秦国。他原为荀子的学生,入秦后被任为客卿。公元前237年,因韩国使郑国利用建造灌渠离间在秦国做事的客卿,秦国宗室大臣上言秦王(即后来的秦始皇),说一切入秦做事的外国人都心存不轨,向着他们本国的利益。要求把他们赶走,秦王接受了这个建议,下令逐客。于是李斯作《谏逐客书》劝阻,文中首先历叙秦穆公以来,都是以客卿致富强而成霸业,足见用人唯才,不必限于本土。然后列举种种器物玩好,虽不产于秦,而秦用之,以其与异国人才相比;揆之以事理,说之以利害,指明下令逐客无异于“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这篇散文,排比铺张,有战国纵横家辞说余风;而文辞修整,音节流畅,又与汉初散文和汉赋相近。承上启下,为散文史上的名篇,终于打动秦王,收回了逐客令。这篇文章收在《昭明文选》卷三十九,改题为《上书秦始皇》。
毛泽东高度评价这篇作品,在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说它“有很大的说服力”,进而指出那时各诸侯国内部统一程度很低的情况,大概是为了肯定李斯所主张的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
在1964年8月30日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还说:“李斯是拥护秦始皇的,思想上属于荀子一派,主张法后王。”由此可知,毛泽东称道李斯进而及子荀子,是与他晚年扬法抑儒、批孔扬秦的思想倾向有关联的。稍后他还说过,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学生。荀子是“儒家的左派”,
这是很有意思的评断。毛泽东从哲学观、阶级立场对苟子和孔孟思想作了区分,荀子的学生李斯从儒家的左派而变为法家,便合乎逻辑了。秦始皇用李斯,而法家是办实事的,这是毛推崇李斯的一个重要原因。
8。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读贾谊《治安策》)
[原文]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苦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徧以疏举。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向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遍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
──摘自贾谊《治妄策》,载班固《汉书·贾谊传》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家英同志:
如有时间,可一阅班固的《贾谊传》。可略去《吊屈》、《鵩鸟》二赋不阅。贾谊文章大半亡失,只存见于《史记》的二赋二文,班书略去其《过秦论》,存二赋一文。《治安策》一文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贾谊于南放归来著此,除论太子一节近于迂腐以外,全文切中当时事理,有一种颇好的气氛,值得一看。如伯达、乔木有兴趣,可给一阅。
毛泽东
四月二十七日
——毛泽东1958年4月27日致田家英信(见《毛泽东书信选集》第539页)
[解析]
毛泽东在许多次讲话中,说到历史上年轻有为的人物时,常常提到贾谊。例如,1958年5月8日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作“破除迷信”的讲话,一口气讲了几十个年轻有为的例子,其中也谈到贾谊。他说:汉朝有个贾谊,十几岁就被汉文帝找去了,一天升了三次官。后来贬到长沙,写了两篇赋,《吊屈原赋》和《鵩鸟赋》。后来又回到朝廷,写了一本书,叫《治安策》。他是秦汉历史专家。他写了10篇作品,留下来的是两篇文学作品(两篇赋),两篇政治作品——《治安策》和《过秦论》。他死在长沙的时候才只有33岁。
读文史著作的一些批语中,毛泽东也提到贾谊。在读王勃《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写的批语里,便说他在历史学和政治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古时的秦汉专家,是“英俊天才”。此外,毛泽东对他由于梁王坠马,自责“为傅无状”郁郁死去,深表惋惜,感叹地批注道:“梁王坠马寻常事,何必哀伤付一生。”
由于十分喜爱贾谊这个年轻有为的历史人物,毛泽东把班固《汉书·贾谊传》,特别是该传所收的贾谊的《治安策》,先后推荐给田家英、陈伯达、胡乔木读。
据《汉书》记载,贾谊(前200—前168)18岁时,以能诵诗属书称名于世。汉文帝时,被召为博士,皇帝诏下议论问题,年轻的贾谊则对答如流,才华出众。不到一年,被越级提拔为太中大夫,可为少年得志。由于贾谊在政治上主张改革,遭到当朝保守派权贵们的谤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几年后,汉文帝又召他回来,当梁怀王的太傅。后向文帝进《治安策》,即毛泽东所说“南放归来著此”。
《治安策》又名《陈政事疏》,是贾谊为国为民长治久安提出的政治办法。西汉王朝历经40年的统治,经济有较大发展,政治也较稳定,贾谊却居安思危,清醒看到实际上潜伏的种种危机。他在《治安策》里说的“痛哭者一”,是指诸侯王割据一方,相继发生淮南王、济北王企图夺取中央政权的叛乱,进而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即削小诸侯领地和权力的措施。这应该说是切中当时诸侯坐大的根本要害。此外,贾谊还指出了匈奴侵扰、抗外不力、世风侈靡、仁义不施等等弊端。所提措施,有的放矢;分析时势,有理有据。所以毛泽东认为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论太子一节近于迂腐”,是指贾谊主张对太子的教育,应选天下道德品行都很端正的人与太子作伴,使太子“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前后左右皆正人也”,“不使太子见恶行”。这种教育方法,与毛泽东一贯主张的,年轻一代要成为革命的接班人,必须到斗争实践中,到大风大浪中锻炼,正确的东西是在同错误的东西的比较和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观点,大有不同。所以,他认为贾谊的主张“近于迂腐”。
9。此深于情(读汉乐府民歌《上邪》、《盘中诗》)
[原文]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山树多,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希。出门望见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