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和谐与冲突-儒学与现代管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遵循帝规则。”尧又看到一位老人,嘴里含着饭,挺着大肚子,一边敲
着乐器一边唱着歌儿:“太阳出来就劳作,日头下山就休息。要喝水,就凿
井;要吃饭,就耕田。自己过日子,不靠任何人;皇帝有威力,与我何相干!”

依照上面的记载,一般老百姓对于帝尧的统治“不识不知”,说不出来,
甚至还认为统治者与自己的生活“不相干”。这在儒家看来,正说明尧的领
导方式达到了出神人化的地步,也就是在管理上达到“无为而治”的极致。

尧为古代传说中的“圣王”,关于他的治国之道,后人多有理想化的描
述。《文韬·盈虚》篇中记述道:

帝尧当君主时,不用金银珠玉作装饰品,不穿锦绣华丽的衣服、不观赏
珍贵奇异的物品,不把玩好器物当作宝贝珍藏,不听淫逸的音乐,不用白粉
粉饰宫廷的墙壁,不作雕梁画栋的装饰,庭院的野草不加修剪。以鹿皮为裘
衣抵御寒冷,用粗布衣遮蔽身体。吃粗粮做的饭,喝野菜煮的汤。不因派劳
役修宫室而耽误农民耕织的时间。抵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顺其
自然地治理国家。对忠心耿耿,正直奉法的官员,就升高其爵位;廉洁爱民
的,就给他优厚的俸禄。对百姓中有孝敬父母、慈爱幼小的,就尊敬爱护他;
尽力从事农耕、发展蚕桑的,就慰劳勉励他。为了辨别善恶,对于秉性善良,
品德高尚的人,就在他们门前挂以标志,以示崇敬。。

帝尧作为君主,要求自己心志公平,节操端正,并以法令制度禁止邪恶
诈伪。对于所厌恶的人,如果有功也要同样给予奖赏:对于所喜爱的人,如
果有罪也要同样进行惩罚。对于鳏、寡、孤、独、无依无靠的人,要进行慰
问和赡养;对遭受天灾人祸的家庭,要给予救济。帝尧本人的生活却十分朴
素,向人民征用的赋税劳役也很轻。因此,全国人民富足安乐而无饥寒之苦,
百姓尊崇君主好像日月一样,亲近君主好像父母一样帝尧是否真的如此贤
德,治国是否真的如此得道,后人实在难以考证。不过,儒家学者们都是相
信如此的。正是从帝尧和其他古代“圣王”的治国之道中,儒家得出结论:
管理国家必须顺应客观规律,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这用孟子的话来说,就
是要“行其所无事”。

孟子在谈到大禹治水时指出:“禹的使水运行,就是行其所无事,顺其
自然,因势利导。假如聪明人也能行其所无事,不违反事物的自然规律,那
他的聪明也就不小了。”在儒家看来,治国就像治水一样,要顺其自然,行
其所无事。其具体内容就是要求管理者“巧于使民”、“惠而不费”、“为
而不为”,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极端。

关于“巧于使民”。《荀子·哀公》篇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鲁定公手下有一个人很会驾驭马车,名叫东野毕。定公为此而感到自豪。
向颜渊说道:“这个东野毕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驭手了吧?”颜渊听了却不
冷不热地回答道:“是不错、可是他的马也快要逃跑了。”定公很不高兴,
对左右说:“原来君子也会说人家坏话啊!”

鲁定公手下有一个人很会驾驭马车,名叫东野毕。定公为此而感到自豪。
向颜渊说道:“这个东野毕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驭手了吧?”颜渊听了却不
冷不热地回答道:“是不错、可是他的马也快要逃跑了。”定公很不高兴,
对左右说:“原来君子也会说人家坏话啊!”

颜渊不慌不忙地回答:“噢,这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前的好‘圣
王’帝舜善于使用民众,好驭手造父善于驾驭马匹。使用民众不穷尽其力,
则民众不会离去;驾驭马匹不穷尽其力,则马匹不会逃跑。而现在像东野毕
这样驭马,抓得太紧,不留丝毫余地,紧赶慢赶,远跑近跑,马力已经充分
发挥出来了,却还要马儿跑个不停。我就是据此而断定,东野毕的马一定会
逃跑的。”

这里颜渊所说的道理,同《韩诗外传》记载、孔子所谈的“御民之道”,
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两人都把治民比喻作驭马。孔子指出:驭马的方法得
当,驭手就和马匹取得和谐,配合默契,各得其乐;治民的方法得当,君主
和人民也能取得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纷纷前来归附。颜渊则认为:善于驭
马,不穷尽马力,则马匹不会逃跑;善于治民,不穷尽民力,则人民不会离
散。——这从领导方式上讲,就是要求领导者对于下属的管理要留有余地,
顺其自然,行其所无事,也就是“无为而治”。

关于“惠而不费”。据《论语·尧曰》篇记载,孔子认为治理政事有五
种美德,其中第一种就是“惠而不费”,——给人民以好处,而自己却无所
耗费。孔子进一步解释道:顺应着人民能得利益之处因而使他们得利,这不
就是给人民以好处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吗?

据《贞观政要·卷一》记载,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对待臣们说过:
“隋朝的时候,横征暴敛,老百姓即使有财物,也得不到保障。而自从我取
得天下以后,着眼于使百姓休养生息,而无所征敛。人人都可以谋生,财富
都得到保障——这就是我对于老百姓的最大赏赐。如果我一边横征暴敛,一
边又给下属以赏赐,那还不如不给呢!”这段话,可以看作是对儒家“惠而
不费”原则的诠释。

唐太宗的大臣魏征进一步把这种“惠而不费”的做法同“无为而治”的
原则挂上钩。他接着太宗上面的话说:像尧舜那样的英明圣主统治天下,老
百姓都还说什么“自己种田自己吃饭,自己凿井自己饮水,皇帝同我有什么
相干呢?”现在陛下您这样关心和养育百姓,真正像尧舜那样,百姓都得到
统治者的好处却不知不觉罢了。——在魏征看来,“惠而不费”,就是要求
统治者切实为人民办事,为人民着想,使人们安居乐业而不直接感受到统治
者的存在。

魏征接着引用的一个故事也说明了“惠而不费”,“行其所无事”,乃
至“无为而治”的道理。这故事讲道:

春秋时期,有一次晋文公外出打猎,在一个水泽之地迷了路,遇到一位
渔夫。文公对渔夫说:“我是你的君主,快给我带路,我会重赏你的。”渔
夫说:“臣愿意给你带路而接受赏赐。”于是,渔夫左指右引,终于把公文
一行带出了水泽。这时,文公说:“好,现在你需要什么赏赐,尽管说吧!”

可是,渔夫却一个字也不提赏赐的事,反而对文公说:“鸿鹄生活在大


海里,如果飞到小河沟,就会有被人射中的危险;鼋龟生活在深渊中,如果
跑到浅水塘,就会有被人钓走的危险。您作为君主,不在宫中治理国家大事,
却为了打猎跑到这荒野水泽中来,未免走得太远了吧?”

海里,如果飞到小河沟,就会有被人射中的危险;鼋龟生活在深渊中,如果
跑到浅水塘,就会有被人钓走的危险。您作为君主,不在宫中治理国家大事,
却为了打猎跑到这荒野水泽中来,未免走得太远了吧?”

这里,渔夫不但不接受晋文公的私人赏赐,反而对他讲了一番如何治国
保民的大道理。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百姓对于统治者之所谓“惠”的看
法,以及对于“无为而治”管理方式的热切期望。

关于“为而不为”。孟子指出:“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管理
者要有所不为,然后才能真正有所作为。荀子也提出:“故仁者之行道也”
无为也;圣人之行道也,无强也。”这里的“无为”就是不要有意地去做;
“无强”就是不要勉强地去做。管理者既然要“行道”,那当然要有所作为;
但是,这种“有为”,又不是有意地去行为,而是按照管理的客观规律去做。
从这个角度看,又可以说是“无为”。如此看来,顺其自然,按照客观规律
办事,这是“为而不为”的一层含义。

上下分工,不要越俎代庖,则是“为而不为”的另一层含义。荀子说:
“昔者舜之治天下,不以事诏而万物成。”在荀子看来,像舜这样高明的领
导者,其领导活动并不是事无巨细,每一件事都给予明确的指示,可是一切
事情都办得很成功。这当然就要实行分工,上下各负其责。

我们知道,管理就其基本含义来说,就是通过组织和协调众人之长而去
实现一定目标的活动。因此,它既是“有为”的又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