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和谐与冲突-儒学与现代管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的心目中,周公承袭夏商两代的既有规模而为周朝制作的典章制度是相
当完备的,它树立了人与人之间的规范,从而维系住政治的秩序及社会的安
定。不过,这套在周初发挥强大效力的礼乐制度,经过五六百年的长期实施,
到了孔子之世,似乎已经丧失其原先的功能;这就是所谓的“周文疲敝”。
一般人若是面对这种情况,大半会归咎于制度的不合时宜,而要求修改、甚
至废除、更替旧有的制度。在这点上,孔门弟子亦不例外;如子贡之欲去告
朔之饩羊(《论语·八佾》),宰我之欲去三年之丧(《论语·阳货》)。
但是,孔子对此则有其独到的看法。

孔子承认,春秋时代的种种乱象之所以出现,乃是由于周文疲敝。依孔
子看来,周文之所以疲敝,根本的症结并不在周文本身,而在于实践周文的
那些人。他们在长期不自觉和因循奉行后,逐渐把这些礼乐制度看成死的教
条。表现上行礼如仪,心里面却不知所为何来。如此,“为礼不敬,临丧不
哀”,礼乐制度流为虚文,成为表面文章。久而久之,人们甚至连这种表面
文章都懒得敷衍。结果就造成所谓的“礼坏乐崩”。

面对这种周文疲敝、礼坏乐崩的状况,孔子一方面提醒世人不要只从外
在的形式去看礼乐制度,而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
云乎哉?”(《论语·阳货》)另一方面则呼吁世人要以内在的真诚贯注在
客观的礼乐制度之中,故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意思是说,若是实践者麻木不仁、缺乏真诚,徒具形式
而僵化的礼乐又有什么用呢?

典章制度是外在的、客观的,实践者的真诚则是内在的、主观的。这两
方面原来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孔子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
彬,然后君子”:外在的制度与内在真诚能够相互配合,才算是文质彬彬。
在孔子的时代里,内在的真诚流失了,外在的制度逐渐成为一个空壳子。因
此,他特别强调内在的“仁”。一个人若是麻木不仁,所言所行只成虚假。
有仁心,才有内在的感动与真诚。

孔子之强调主观面的仁心,其实正是为了充分地实现并成全客观面的礼
乐制度。

归结言之,对于主观面、内在面的强调乃是儒家学问的特色之一。其次,
儒家学问的另一项特色,则在于他们把治乱的责任归诸统治阶层。

由前面的说明可知,对孔子来说,天下大乱的原因在于周礼流为虚文,
而周文之所以疲敝的原因,是由于人在实践上出了问题。归根究底,人要为
乱世负起责任。更确切地说,必须为乱世负起最大责任的人,不是老百姓,
而是统治阶层。


先秦儒家从未把治乱的根源归咎到老百姓的身上,以往曾经有人批评儒
家是替统治阶级说话,他们其实是在为老百姓请命。他们认为,天下之得治
不得治,均决定于统治得当不得当。而统治得当不得当的关键与其说是“法
病”,不如说是“人病”。我们看到,儒家一方面将动乱的根源往内追溯,
另一方面将动乱的责任定位在统治阶层。这是儒家管理思想的两大特色。

先秦儒家从未把治乱的根源归咎到老百姓的身上,以往曾经有人批评儒
家是替统治阶级说话,他们其实是在为老百姓请命。他们认为,天下之得治
不得治,均决定于统治得当不得当。而统治得当不得当的关键与其说是“法
病”,不如说是“人病”。我们看到,儒家一方面将动乱的根源往内追溯,
另一方面将动乱的责任定位在统治阶层。这是儒家管理思想的两大特色。

《贞观政要》一书最能表现儒家思想对统治阶层的影响,其中,君臣都
相互劝勉力行儒家管理之道。例如,论君道,则曰以修身为本;论政体,则
曰以爱民为本。其余如:论任贤、求谏、鉴戒、择官,甚至如:论仁义、忠
义、孝友、公平、诚信、俭约、谦让,都充斥儒家强调德治的色彩。

也许有人会进一步问,这种影响究竟是表面的,或实质的?它影响到的
是管理的口号,或管理的实务?儒家的道理是否只停留在中国人的嘴边,抑
或体现于实际行事之中?

这类疑问,并不是毫无来由的。因为,我们在现实世界里,的确看到许
多言行不一的现象,往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其间的不一致,有时
甚至可以达到俗话所谓“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程度。

这种言行差距的例子,在历代统治者中比比皆是。因此,我们必须承认,
儒家的理想很难完全落实。既然无法完全落实,为什么一定要讲个不停呢?
对于这个问题,有的人认为,被挂在嘴边的那些儒家的大道理,只不过是某
些人用来装点门面的幌子、遮丑的谎言,甚至是统治者愚民的工具。依此观
点看来,儒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似乎就在于点缀与遮掩,而传统文化中的矫
饰与虚伪即属儒家思想的副产品。事实上,任何一种东西都可能被误用;儒
家思想被扭曲、误用,也不足为奇。儒家之道的正当作用在于作为一种理想,
由此对现实有所“提携”、“转化”,从而“制衡”、“约束”现实中下坠
的力量。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过程中一个戏剧性事件。在这场变革中,儒教受
到严重打击。但是,孔子思想并没有在日本消亡。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了追
上欧美诸国,积极引进欧美先进科学技术和制度。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又把
孔子的思想引入新体制中,加以利用。制定了三条政策:一、在国民教育中
恢复儒教教育;二、继续举行孔子祭祀典礼,把孔子神化;三、大力开展儒
教研究活动。

比如,近二十年来,NIES(新兴工业经济群)各国和地区中的新加坡,
积极开展学习日本活动,拼命吸收日本式经营。这是因为他们知道日本经济
上取得的成功在于日本的经营方式。亚洲 
NIES和 
ASEAN(东南亚联盟)近二
十年来惊人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可说是以儒教理论为基础,经不断
努力而有此成绩的最佳例证说明,儒教理论不但适用于经济现代化,而且超
越群伦。他们将社会秩序和儒教的伦理行为规范互相结合,这么地产生了孔
子的经营哲学。这个经营哲学成为 
NIES经济发展和成功的基础;同时,对工
业化及产业化的社会,也发挥了功用。例如,韩国一位成功的财阀利用的便


是同族经营的效率性。像日本一些大企业经营成功,也是利用对同一家庭的
感情,因而提高了企业的效率。


时代的呼唤经理人的法宝

时代的呼唤经理人的法宝

在世界各发达国家经济全面衰退的今日,如果能够从现代社会学和哲学
的新观点来看孔子的思想,那么在经营管理方面,便会有新的发现。

孔子说:“仁者,爱人也”。“仁”字虽然只是一个符号,却代表着“软
性管理”的经营思想体系;或是说“以仁为特征的人文管理思想体系”。孔
子的经营管理思想具有实用价值,是一种教人如何在现实社会中生存,如何
增长智慧,如何获得管理成效的学说。

纵观历史上的儒家管理哲学,横看今日的中国及世界,我们不能不感受
到一种启发,即:如何把儒家的管理哲学开发出来,以利于我们正在进行的
经济建设和祖国的飞黄腾达这一宏伟事业?

美国一位汉学家曾预言:“现在已逐渐到了西方文化的没落时代,亚洲
的祖先是‘东方的太阳’(即孔子)。现在,儒家文化非常引人瞩目。为什
么呢?原因是,在日本代表的东亚各国和地区中,儒教文化影响非常大,而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取得了快速发展,所以引起世界瞩
目。”

21世纪将是亚洲儒家文化的时代,中国将成为 
21世纪的经济大国。为
了迎接这一时代的到来,我们有必要整理儒家管理哲学这一国宝。

事实上,儒家管理哲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哲学,注重实用、实实在在、
不尚空谈是它的特点。本书所纳入的儒家管理思想及其管理方法就特别注意
到了这一点。比如,“管理就是治人”、“管理就是协调”等观点,以及儒
家教你如何做人、用人,如何“修身”等等,无一不是实在、朴素又有启发
意义的。这种实用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必将成为经理人的法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