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和谐与冲突-儒学与现代管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营者”。而且没有信赖关系,组织的向心力就不存在了,活力也不能焕发出
来。

[敏]孔子说:“敏则有功”(《论语·尧曰篇》),就是说勤奋、行
动敏捷就能成功。在西方,有“只有早起的鸟才能吃到虫子”这样的谚语。
干事业也是这样,只有具备勤敏作风的人才能成功。

[惠]所谓惠,对政治家而言,要以“民之所利而利之”,即经常想到
国民的利益,给老百姓以恩惠。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则应常想到职员的利益,
就是应想法使职员能安心工作。这样职员就会拼命工作,为企业带来发展。

·以义致利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学也,禄在其中。君子忧
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篇》)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君子而言,第一
任务在探求道之所在,而不是谋求衣食,耕田,常常饿肚子,而学习则能得
到俸禄。故君子担忧的是学问,而不是贫穷。

孔子在社会分工合作的前提下,提出了“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篇》)的主张。孔子认为:高级知识分子是深研专门的学问且时时动脑,指
导经济生产,治理国家使天下安定;

篇》)的主张。孔子认为:高级知识分子是深研专门的学问且时时动脑,指
导经济生产,治理国家使天下安定;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篇》)孔子还认为,能
第一考虑“义”的是君子,而小人却是最先想到“利”。

所谓“利”,就是对每个人自己都方便合适的事物,所以一定会跟别人
起冲突。为追求利益而生活可说是追逐利益却反而丧失利益,就利来说这是
错误的,最后会造成无尽的悔恨。原因就在于不明了“义者利之本也”这句
话。

孔子说,品行方正的人常会以“道义”为标准,来体察万物;但是品行
不佳的人,在面对任何事时,只会马上以利来衡量而已。

品德方正的人注重道义,所谓“得道多益”就是透过道义给予他人利益,
且在不损及他人利益的前提之下,品德方正的人最后会得到本身所应得的利
益。

就企业而言,今日最大任务乃是优先考虑对社会服务的公共性事物,来
增进国家利益及促进企业的国际化。特别是企业经营者为了己身的私利私
欲,忘却道义与义务,沉溺于金钱的追逐,使得社会成为个人私有物;或是
政治家忘却国民的整体利益而一味追求私利等等,这都是人类所应引以为戒
的事。


“安民”技法

“安民”技法

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A。 H。 Maslow)曾经提出过一个“需要层次论”。
他把人类的基本需要从低层到高层归纳五类:一是生理上的需要,二是安全
上的需要,三是社会性的需要,四是对尊重的需要,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先秦儒家如孟子涉及马斯洛的前三类需要,对于后两类需要,注意不够,
但并不是毫不关心,而是从不同的侧面予以触及,以下事例,对当代人来说,
不无启发。

先富后教

孔子前去卫国,冉有为孔子驾车,到了卫国,见人口众多,冉有便问:
“百姓既然众多,还要加添什么呢?”

孔子答道:“人既众,就怕贫穷,所以需使百姓富足。”

冉有又问:“百姓既然富足了,又还要添加什么呢?”

孔子说:“须广施教化,使他们受教育,懂得礼义廉耻,便无人为非作
歹了。”(《论语·子路篇》: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
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可知孔子对于国家管理,首重经济建设;其次是政治、教
育的施行。

一个国家管理者,当制定能够使社会经济安定发展的长远计划和方案;
组织百姓,让他们从事各种规模较小的经济活动;而且,必须调节两者至一
均衡程度,实施上下监督;如此一来,百姓的生活将丰足不缺,经济也可持
续发展;然后便可致力于政治、文化、教育各方面的活动,以求教化百姓。

假使做不到这些,假使经济管理无法顺利推展,假使陷百姓于挨饿受冻
之境,根本谈不上治国;一旦民怨四起,便很有可能发生暴乱。

孔子认为,“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就是说生于贫穷,困苦不堪,
能不生怨恨很难;处于富裕,宽裕顺逐,能无骄奢之气便较容易。

孔于主张先让民生富裕,而后施以教育。孟子和荀子继承了这个管理思
想。管子在“治国篇”中提到;大凡治国之道,必先使人民富足安乐。这个
主张和孔子的想法相当类似。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篇》)

说到供养国民的政治、企业,必需以谋福利为第一优先。

这表明了孔子的主张:以顺利推展经济管理为先,富裕人民的生活,强
化国防军事,获得人民的信赖。

孔子说道:“衣食足而知礼节。”管仲在《牧民篇》中扩充为:“仓廪
足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仲认为,并不是衣食不虞匮乏,就知道
礼节;应该是如果民生富足了,再教以礼节,广立学校,施以教育。这是非
常必要的。

孟子曾说:“虽没有恒产,却有恒心,仍可有所成就;一般人却因有恒
产而没有恒心。”孟子私淑孔子,并宣扬孔教;没有祖传的财产和工作,就
无法安定的话,可说是没有一颗安定的心。中心思想仍然是为了让民生能够
富足,所以尽可能地减征税金,让人民多置家产;同时也应以教育人民作为
政治的基本。

减税则民富


减税轻徭是孔子“施惠与民”经济管理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孔子家
语·贤君》中有一段话:

减税轻徭是孔子“施惠与民”经济管理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孔子家
语·贤君》中有一段话:

孔子在这里强调,减轻劳役的目的在为使人民能够专事生产。这跟“使
民以时”有同样的旨趣。

鲁哀公曾向孔子的弟子有若询问:“饥馑荒年,国库预算不足,该怎么
办呢?”

有若说:“将现在的税租减半,只取一半,不是很好吗?”

哀公立刻就说:“目前的税收都不足了,如果只征一半,那还能做什么
呢?”

有若答道:“百姓的用度够了,您怎么会不够呢?百姓的用度不够,您
又怎么会够?”有若所提倡的说是孔子的思想也不为过。孔子一贯反对苛征
巨敛,现在就举个例子。

鲁国的大夫季孙主政时,比周公时代还要富有;自从冉求辅政后,协助
季孙横征暴敛,更增加了财富。

冉求是孔子第一个弟子。对这个不听自己教诲的学生,孔子非常生气地
说:“冉求已经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大家可以一起声讨他!”

从这里也可以知道,孔子主张轻徭役少税租,还要让人民有更多的时间
从事经济生产,也让他们能更充分地享用自己的工作所得。这是能够促进经
济生产的经济管理原则。


组织方法

组织方法

儒家起于乱世,因而强烈要求组织的安定与和谐。他们认为,维持安定
及和谐关键即在于每一个成员皆能心甘情愿地“各安其位,各尽其分”。对
于这点,荀子做了许多阐释。

《荀子·富国》“离居不相待则穷,群居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急者
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
争则乱,乱则穷矣。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而人
君者,所以管分之枢要也。”依荀子看来,社会组织的形成有其实质上的好
处及必要。如果人人皆独自生活,则个人的力量有限,能够完成的事情也是
很少的,结果是每个人都生活于穷困落后的境地。因此,为了使生活更为富
足,人们必须相互结合以汇集力量。但是,一群人若是不能组织妥当,人愈
多反而争执也愈多,相互争斗的结果,还是穷困落后,依然没有享受到群体
的好处。

《荀子·非相》:“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
辨也。。。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荀子·礼论》:“曷谓别?曰:
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荣辱》:“夫贵为
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则从人之欲,则执不能容,物不能
赡也。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