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时,孔子还运用谦虚的态度渡过了难关。他曾自云:“吾有知乎?无
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
他讲了一个故事,说有次一个农夫问他一个问题,他本来对此空空如也,毫
无所知,于是他就放下架子,谦虚地旁敲侧击,从那个问题两侧相关的事问
起,结果终于弄清了问题,渡过了难关。看来谦虚在孔子那里确实是件灵验
的求知法宝。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一天,孔子吃饱粗糙的饭食,喝足清凉的冷水,头枕手臂,仰身而卧。
忽然一片白云飘过头顶,孔子喟然长叹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论语·述而》)俨然一副不慕富贵、以苦为乐、自甘淡泊的苦
行僧模样。但是,有时孔子又对弟子说: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
语·述而》)似乎他又不是一个全然漠视富贵、彻底忘记物质享受的人。原
来要紧的是是否取之得当,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若取之无道,
孔子是不屑一为的。因为他说: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
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一次孔子问公明贾:“真的吗?公叔文子不言、不笑、不取吗?”公明
贾说:“此传话者失实之过。公叔文子时(适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
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论语·宪问》)当说
则说,当笑则笑,此人之常情。同样,当取则取,当拿则拿,人们也是能够
理解的并乐于提供的。衡量这当与不当的准绳则是义与不义。“义”就是孔
子去取的原则,因此他常说:“见利思义”(《论语·宪问》),“见得思
义”(《论语·李氏》)。甚至将重义轻利作为君子的优秀品质之一: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推而广之,义是君子处理天下大事的行为准则,孔子说:“君子之于天
下也,无敌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行事处事,不绝对地迎合,
不一概地否定,是非之际,不感情用事,而是以义作为标准。(《论语·里
仁》)因此,孔子号召人们“见义勇为”(《论语·为政》),对合乎道义、
原则的东西去勇于追求它、实践它,继承这一观点的孟子,甚至鼓励大家“舍
身取义,杀身成仁”!可见,“义”是关键,是人们行为、言论所必须遵循
的原则。
推而广之,义是君子处理天下大事的行为准则,孔子说:“君子之于天
下也,无敌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行事处事,不绝对地迎合,
不一概地否定,是非之际,不感情用事,而是以义作为标准。(《论语·里
仁》)因此,孔子号召人们“见义勇为”(《论语·为政》),对合乎道义、
原则的东西去勇于追求它、实践它,继承这一观点的孟子,甚至鼓励大家“舍
身取义,杀身成仁”!可见,“义”是关键,是人们行为、言论所必须遵循
的原则。
“身正”才能“令行”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篇》)政就是正派。这段话的意思是,你若修身养性,带头
正派,又有谁敢不正派呢?
孔子非常重视执政者本身的品行修养在治理国家方面所起的效果。他对
季康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
渊篇》)其意是说,执政者想把国家治理好,老百姓也想把国家搞好。执政
者的作风好比风,老百姓的作风好比草,风往哪边刮,草往哪边倒。又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其意
是说,执政者己身修得端正,就算不下命令,人民也能自觉行动;若己身不
正,虽强行命令,也不能够叫老百姓服从。所以,作为一个执政者,就必须
做到“先之劳之”(《论语·子路篇》)。一个执政者,当以正身为前提。
季康子曾对孔子提问,怎样才能得到人民的尊敬?是不是忠于职守,勤
政爱民就可以了?孔子回答说: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
政篇》)这段话意思是,为政者如果办事严肃认真,人民对你的政令也就能
严肃认真;为政者如果能孝敬父母,慈爱幼子,人民也就能对你尽心竭力;
为政者对贤能之人给予选用,对没有能力的人给予教育,人民也就能勤勉向
上了。
孔子还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子路篇》)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自身行为能遵守礼法以自正,
从政何难?不能遵守礼法而多污点,何能正人呢?”
管理者如果能正身以行,便能端正他人的行为,做到为政者应有的要求。
这就是正人先正己的道理。
·节用而爱人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
而篇》)
为政者在治理国家时,一定很节省经费,财政方面须有所节度,努力为
人民谋富足安乐的生活;为了获得人民的信赖,征用民力,以不妨害生产为
前提,须避开农忙季节,将人民的便利与否列入考虑。这个原则,即使在今
天,亦不失其积极意义。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讲道:“乐晏乐,损矣(沉溺于酒色了就有
害)”。同时在《论语·学而篇》也说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君子居住不求华厦,饮食不求锦食,才能不为物质欲望所困。孔子主张节约
政府经费,为政者绝不能用此过奢侈浮华的生活,须将其用于教育、文化、
军事、国防等方面。
在企业经营方面,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一铢一毫都必须看重。滥用经
费不好,为私利私欲而用也不好。
费不好,为私利私欲而用也不好。
克己复礼
颜渊向孔子询问有关“仁”的事情。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篇》)
“克己”,古解是“约身”,即自身须彬彬有礼的意思;“复”,作“返”
解。新注“克”则是胜,战胜私欲的意思。中国南宋儒家学说代表人物朱熹
的注解是,能战胜自己的欲望,能回返到天理的理便是仁。为了破除私欲,
为了能行仁,只有克服自己的私欲,回到礼法。“克己复礼”可以解释为导
入天理。
中国明代政治家、思想家王阳明说:“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克
己”就是要消灭自己心中的贼。“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这只能靠自己,靠别人是没有用的。怎样才能做到呢?这就是“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礼对人一生的行为,具有指导、节制、总合、公平判断等作用。同时也
能使人际关系更臻圆满,如果有礼度,便能够行仁。
·信赏必罚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法,齐之以礼,有
耻且格。”(《论语·为政篇》)
孔子认为,以法律或禁令的手段来整饬人民,并对违反规制者处以刑罚,
只能使人民为躲避制裁暂时免于犯罪,并不能使人民对自己的坏行为有些微
的羞耻;而以道德来训导人民,人民不但有知耻心,且能格。
无论是国家的治理或是企业的经营,根本之道在于遵循道德礼教,不依
规制或刑罚的原则,可称之为德治主义和礼治主义。以德教化民众或公司员
工,民众和公司员工的品德总会提高,可以使企业的组织及营运更具弹性。
施行德治的重要手段在于赏罚分明。这是在国家管理及企业经营时,所
不可缺的一个根本条件,而信赏必罚在实际运用上是相当困难的。
从孔子的思想上来看的话,罚就是刑,赏就是德。这是明君领导臣下,
统御他们的两个必要方式。至于臣子是惧刑罚而喜恩赏的,因此,君主本身
在施行刑德时,要让众臣惧于刑的威力而不犯罪,鼓励他们去得到恩赏。
·温良恭俭让宽信敏惠
孔子说:善为五德者为仁,“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
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