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91-成方切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膏润 
注 
又 
腹大如鼓,百药不效。用猪膏四两,发灰四两,一剂而愈。仲景岂欺我哉。 

卷八上润燥门
人参白虎汤
属性:原治太阳中喝,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卷八上润燥门
竹叶石膏汤
属性:治虚烦燥渴。 
以上二方俱见卷八下泻火门 
喻嘉言曰∶按此二方,治火热伤其肺胃,清热救渴之良剂也。故消渴病之在上焦者,必 
取用 
而 
饮 
津 
门 
亦不传下消矣。三消皆可用,予实不敢信其然也。乃至三因之石子荠 汤,洁古之清凉饮子。 
俱从此方增入他药,引入他脏。全失急救肺胃之意,此后贤之所以为后贤耶。 

卷八上润燥门
甘麦大枣汤
属性:(金匮) 治妇人脏燥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亦补脾气。(妇人血室 
受积而郁久为热,则脏为之燥。灵枢曰∶一阴主关,关至阖折,则肝气绝而喜悲,则知 
乘肝,为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病从血来,故见阴象也。灵枢曰∶胃病善伸数欠颜 
则知燥气侵胃,为欠伸。但使肝气津润,君火不亢,则脏阴不燥,何致乘肝侵胃。今令悲 
伤欠伸,其肝阴之热可知,心肺之热亦可知,故以甘麦大枣汤主之。) 
甘草(三钱)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且有消烦利溲止汗之功,故以之为君。甘草泻心火而 
和胃 
主, 

卷八下
泻火门
属性:(内经至真要大论所列病机,凡言火者五,言热者四,似皆谓之火也。然诸病之见于诸 
篇者 
悉病 
于篇 
为真 
之不 
甚则 
之元 
病在 
为病 
急烈 
又何难哉。惟虚 
病为最者,正以 
大肠之火。山栀 
此不可。黄芩清 
之火,善除骨蒸 
梨汁贝母,解上 
清肝肾大肠之火 
泻诸经之浮火,元 
胡黄连,泻五脏之 
火,泽泻车前子, 
泻阳明诸经实热 
滋心肾不交, 
已若尽之。然 

卷八下泻火门
黄连解毒汤
属性:(相传此方为太仓公火剂,而崔氏治刘护军,又云其自制者。) 治一切火热,表 
盛,狂躁烦心。(邪入于阳则狂,心为热所扰则烦,躁则烦之甚也。)口燥咽干。(火盛 
大热干呕。(热毒上逆。)错语不眠。(热昏其神,崔尚书曰∶胃有燥屎,令人错语。 
亦令人错语。若秘而错语者,宜承气汤。通而错语者,宜黄连解毒汤。)吐血衄血。( 
衄血者,当汗不汗,蕴热逼血上行也。)热甚发斑。(热毒入胃。)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等分。 
三焦积热,邪火妄行,故用黄芩泻肺火于上焦,黄连泻脾火于中焦。(王海藏曰∶黄连 
泻心 
膀胱 
也。 
微热 
三下 
湿热 
水丸,名三黄金花丸。治中外诸热,寝汗切牙,梦语惊悸。吐衄淋秘,劳嗽骨蒸。加大 
黄名 
粥丸 
火生 
气 
( 
汗 
阳 
连 
( 
丹 
受 
则血归经而自安矣。寇宗 曰∶以苦泄其热,就以苦补其心,盖一举而两得之。吴鹤皋曰∶ 
治病必求其本。阳毒上窍出血,则热为本,血为标。能去其热,则血不治而自归经矣。李士 
材曰∶古人用大黄治虚劳吐血,意甚深微。盖浊阴不降,则清阳不升。瘀血不去,则新血不 
生也。杨仁斋曰∶血遇热则宣流,故止血多用凉药。然亦有气虚挟寒,营气虚散,血亦错行, 
所谓阳虚阴必走是已。法当温中,使血自归经,宜理中汤加木香,七气汤加川芎,或甘草 
干姜汤,甚效。)又大黄用酒浸,蒸晒九次,蜜丸,名三黄丸。治三焦积热,头项肿痛,目 
赤口疮,心膈烦躁,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及消渴羸瘦,(消渴羸瘦,由于火炎水干。) 

卷八下泻火门
附子泻心汤
属性:(仲景) 治伤寒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伤寒心下满硬而痛者为结胸,硬满而不 
痛者为痞。经曰∶心下痞,按之濡,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心下痞,而复恶寒汗 
附子泻心汤。大抵诸痞皆热,故攻之多寒剂。此加附子,恐三黄重损其阳,非补虚也 
后复汗,或下后阳虚,故恶寒汗出。诸泻心汤,皆治伤寒痞满,满在心胸,不在胃也 
病痞满,有寒热虚热之不同。保命集云∶脾不能行气于四脏,结而不散则为痞。伤寒之 
为寒郁内热,宜苦泄。杂病之痞,为气不涤畅,宜辛散。)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脐。别煮取汁。) 
吴鹤皋曰∶心下痞,故用三黄以泻痞。恶寒汗出,故用附子以回阳。非三黄不能去痞热, 
无 
之 
二 
下 
者 
类 
解 
渴 
作 
痞 
中 
关上 
活人 
足吐 
心汤 
胃之 
发于 
分之 
阳发 
当有 

卷八下泻火门
半夏泻心汤
属性:(仲景) 治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身寒而呕,饮食不下,非柴胡证。 
(经曰∶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难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欲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 
陷胸汤主之。若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凡用泻心者,皆属误 
下之证,非传经热邪也。)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黄芩 甘草(炙) 人参 干姜(三两) 大枣(十二 
枚) 
成氏曰∶否而不泰为痞,苦先入心,泻心者必以苦。故以黄连为君,黄芩为臣,以降阳 
而升 
者, 
而大 
证, 
嘉言 
怫 
寒 
寒热 
不可 
阳骤 
得苦 
犹恐 
除人参再加甘草,(一两,合前四两。)名甘草泻心汤。(仲景)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 
下利 
胃虚 
退 
并云甘草能除满,以脾健运则满除也。观仲景用以消痞,岂非取其散满哉?又按此乃伤寒之 
下利肠鸣也。杂证肠鸣,亦多属脾胃虚。经云∶脾胃虚则肠鸣腹满。又云∶中气不足,肠为 
之苦鸣,宜参术补剂加甘草芩连枳实干姜等。丹溪曰∶腹中水鸣,乃火激动其水也,宜二陈 
汤加芩连栀子。)加生姜四两,名生姜泻心汤。(仲景)治汗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 
噫(嗳同),食臭,完谷不化,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客气上逆,伏饮搏膈,故痞硬。 
中气不和,故干嗳。胃虚火盛,邪热不杀谷,故完谷不化。胁下有水气,土弱不能制水, 
故腹中雷鸣下利,谓之协热利。为汗后胃虚,外损阳气,故加生姜以散邪涤饮,益胃复阳。 
刘河间曰∶泻而水谷变色者为热,不变色而澄彻清冷者为寒。若肛门燥涩,小便黄赤,水谷 
虽不变,犹为热也。此因火性急速,食下即出,不及克化,所谓邪热不杀谷也。) 

卷八下泻火门
白虎汤
属性:(仲景) 治伤寒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浮为在表,滑为在里,里寒指伤寒,即 
病热之本因也。)及三阳合病。脉浮大,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 
发汗则谵语,下之则头上生汗,手足逆冷,自汗出者。(腹满身重,口不仁, 语,阳明证 
也。面垢,少阳证也。遗尿,太阳证也。三证之中,阳明为多,属表里有邪。发表则燥热益 
甚,故谵语。攻里则阴气下竭,而虚阳上脱,必额汗出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三阳热甚也, 
与此汤以解内外之热。)通治阳明病脉洪大而长,不恶寒反恶热,头痛自汗,口渴舌苔,目 
痛鼻干,不得卧,心烦躁乱,日晡潮热,或阳毒发斑,胃热诸病。(邪热盛,故脉洪大。外 
无寒邪,故不恶寒反恶热。中风有汗,伤寒无汗。传入阳明则有汗,谓之热越,故阳明病 
法多汗。里热故作渴,阳明主肌肉,故肌热。脉交 中,故目痛。脉挟鼻,金燥故鼻干。胃 
不和故卧不安。人之阳气,昼日行阳二十五度。平旦属少阳,日中属太阳,日晡属阳明。伤 
寒证中,日晡潮热,为胃实无虚证,胃热失下则发斑。) 
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先煮石膏数十沸。(味 
淡难出。)再投 
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故以知母苦寒为君。热则伤气,必以甘寒为助,故以石膏甘草为 
臣。 
泻胃 
专治阳 
脾虚发 
力。类 
而格阳 
重寒则 
冷,而 
邪入里 
深,则 
深而病 
垣曰∶ 
皋曰∶ 
病则投 
渴,忌 
加人参三两,名人参白虎汤。(仲景)治伤寒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解热,人参生 
津。 
俱无 
癃秘 
和者 
已 
亦 
伤 
发 
寒 
其表不解,全是麻黄与葛根证,安可行白虎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