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94-伤寒指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味。则入中下。而过病所矣。但天行时毒。必以解毒为先。风温之邪。故必去风。邪结则肿痛。 
故当散结。寒郁于表。则无汗头痛而恶寒。当疏表散寒。此方治大头天行极妙。若日数虽多。尚有表 
症。仍宜表散。 
胃气虚者。于春夏初晴。感山谷蒸气。面肿发寒热者。先用平胃散。加羌活、荆防、桔 
梗、藿香之类以散之。次加芩连清热。盖山岚、瘴气、浊雾。皆湿热也。岭南人中之即 
死者。缘内多毒蛇所吐之气故耳。 
邵评∶胃虚而邪入中焦。感瘴气湿热之邪。入于阳明。法宜运中祛瘴。以宣散中上二焦。 
岁荒普患者。不宜峻剂。宜扶正祛邪。调理脾胃为主。 
有已汗而热不解。身渍渍汗出。右关脉大无力。舌苔白嫩。四肢倦怠者。此中气素 
弱。汗后虚热也。补中益气汤主之。汗止身凉而愈。升柴须蜜炙。(以上参治法汇) 
邵评∶忍饥而脾胃中虚。邪乘虚入。宜调中散邪。亦中焦病也。若汗出而余热不 
退。是虚热也。脉舌见症。俱是虚象。法宜扶正散邪。此正虚挟邪之治法。 
疫邪传里。毒攻肠胃。脐腹大痛。下利鲜血。或黑臭水。小便不利。身热大渴。六脉洪数。舌苔 
黄燥如刺。或红刺如杨梅状。当急治之。宜鲜生地二两。生大黄五钱。净银花五钱。黄连一钱。黄芩、 
丹皮、赤芍各钱半。生甘草五分。清之下之。 
邵评∶此火毒热邪。直入肠胃而伤血络之正法。 
疫邪传里。目赤面红。六脉洪大。舌黄燥刺。此热毒传遍三焦。经络闭塞。荣卫不通。 
以致汗不得出。 不得透。大热烦渴不解。宜三黄石膏汤。去黄柏。加连翘、银花、牛 
蒡子。表里兼解之。俾汗 并透而解。妙在麻黄、石膏。 
邵评∶疫邪自表入里。先在阳明气分。若上中下三焦表里俱有热邪。气血经络不通。表间抑遏。 
与汗均不外达。热伏于里而燔灼。必用此方解表清里。宣通上中下三焦热邪。汗出 透而愈。 
若遇天时亢旱。热疫流行。毒蕴三焦。目赤舌绛。 疹丹赤。汗出津津。阳明血热便 
闭。宜凉膈散。去芒硝。加鲜生地、牛蒡子、人中黄清之。 
邵评∶天旱热毒而成疫。三焦均受。邪热入营。而阳明热实也。宜清膈间邪热。此 
条邪在中上二焦。热侵营分。而阳明热实。上条表里同治。此宗心营肺卫。分三焦治法。 
疫邪发于岁荒之后。凡流离饥民。无不一病即死者。由于劳役饥寒。脾胃早伤。虽 
感微邪。亦不禁也。故治此者。须调补脾胃为主。补中益气、六君子之类。微加表药治之。 
邵评∶中虚受邪。正气不能胜邪。每多邪陷正脱。故必补正以托邪。正气充复。邪 
自外达耳。 
凡遇疫症。诊得右关脉虚大或软弱者。即中气虚也。当补以汗之。补中益气加羌 
活、紫苏。如诊得寸软尺迟者。此营卫两虚之症也。当以归 建中汤加防风汗之。 
邵评∶此条营卫虚而受邪。 
凡治虚症。宜外邪轻可治。若外见重症。而脉虚细无神者死。 
邵评∶正气大虚。不能胜邪。则死。 
凡治虚症。详于景岳瘟疫门汗、补、温、清、吐、下六法中。须阅之。(以上诸条系新 
法前三条实症后三条虚症) 
邵评∶景岳论治虚症。最为详细。宜参考之。 

卷四伤寒类症
疫邪吸秽浊入手经宜逐秽解毒
属性:六气之外。另有一种疠气。乃天地秽恶之气。都从口鼻吸入。直行中道。流布三焦。 
非比伤寒六经。可汗可下也。嘉言先生以逐秽为第一义。上焦如雾。升而逐之。中 
焦如沤。疏而逐之。下焦如渎。决而逐之。并以解毒兼之。营卫既通。乘势追拔。勿使 
潜滋。此喻氏心法也。叶天士先生谓疫邪从口鼻吸入。上焦心肺先受。如喉哑喉 
痛口糜舌燥者。先入于肺也。渐至神昏舌绛者。邪由肺系干于心包络也。故初病 
喉痛舌燥。最怕窍闭神昏。先生立法。清解中必佐芳香。宣窍逐秽。如犀角、银花、菖 
蒲、郁金之类。兼服至宝丹。以有灵之物内通心窍。搜剔幽微。又谓吸入疫邪。三焦 
均受。由卫及营。久则血分渐瘀。邪与三焦相溷。愈热愈结。理宜咸苦大制之法。然 
恐性速。直走下焦。仍用轻扬理上。加金汁、银花露之类。此又先生法中之妙法也。 
邵评∶邪由口鼻吸受。其气先入肺卫。次者递传心营。甚至逆传心包。从上焦而及中下二焦。 
当从心营肺卫。宗三焦立法。从手经施治。若自肺而入阳明胃中经腑者。可同伤寒用 
足经药施治。凡温热暑疫等症。皆当如是。所谓与伤寒治法始异而终同也。惟治疫之法。当厘清上 
中下三焦。用芳香逐秽解毒开泄之剂。是第一要旨。 
又评∶凡病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邪入心营肺卫。尚在上焦。至入于血分。则邪干下 
焦矣。故曰三焦相溷。若直走下焦。与包络中结邪不相干涉。故仍主轻扬清上。而佐 
以咸苦之味。两相兼顾。此疫邪入手经。与前列之症不同也。 
疫邪入上焦 如口糜、丹疹、喉哑、咽痛。舌苔红中间白。或白中兼红。此邪在肺与 
包络也。宜犀角、鲜生地、元参、连翘、石菖蒲、川郁金、牛蒡子、射干、银花、人中黄之类。 
邵评∶此邪由肺卫而入心营。尚未传入包络。包络有邪。必神昏谵语。如下条之 
见象也。此是营卫交病。用泄卫透营两解之剂。 
疫邪入膻中 如见舌苔鲜红。神昏谵语。或发丹疹。或兼喉痛。疫邪逆传膻中也。 
非比伤寒客邪。无庸发散。亦非停滞里症。无庸消导。治当清血络以防内闭。大宜 
解毒逐秽。宣窍开闭。如犀角、连翘、元参、生地、银花、人中黄、川郁金、石菖蒲、西黄、琥 
珀之类。兼用至宝丹。 
邵评∶此与伤寒表里之邪大相悬绝。治法大异。此清血络而开闭宣窍逐秽之法。治温热暑疫邪 
入包络之要旨。不独疫症然也。 
疫邪遍三焦 疫疠秽邪。从口鼻吸入。分布三焦。久则血分渐瘀。其邪愈深。其热 
愈结。当以苦咸之制。仍是轻扬理上为治。加犀角水、银花露、白金汁、西瓜翠衣、栝 
蒌皮、黑元参之类。(以上参叶案) 
邵评∶邪从上受。先肺卫。次心营。此邪在上焦。至入于血。则邪干下焦矣。故曰邪 
遍三焦。邪愈深入。则热结而不能外泄。用咸苦以清下焦血热。仍佐轻扬清上 
之剂。则三焦同治矣。此咸苦清血之味。余俱轻清上热。为治疫遍三焦之良法。 

卷四伤寒类症
吴又可法(摘要)
属性:凡瘟疫如见舌苔白如粉者。其邪已入膜原。汗之必不解。当用达原饮。以透膜原 
之邪。看兼何经。加入引经表药。如兼太阳加羌活。阳明加葛根。少阳加柴胡。如舌 
苔薄而不浓。脉不甚数者。感之轻也。可从汗解。如感之重者。舌苔必浓。脉必数。纵 
服药。邪必内陷。但看舌苔渐渐黄燥。此邪渐入于胃也。前方加大黄下之。若脉洪 
长而数。汗大出。此邪适离膜原。初入阳明。白虎证也。舌上纯黄燥刺。又兼里症。此 
邪已入胃腑。承气汤选用。 
邵评∶邪从口鼻而入。直行中道。而入膜原。故舌苔白如敷粉。膜原者。脾与胃以膜相联。乃 
脾胃之半表半里。附近于胃。疫邪先入膜原。最易陷入于胃。如从表达。亦从三阳经外出。故加三阳引经药。 
疫症有两三日即离膜原者。有一旬半月不传者。有初得之。四五日厌厌聂聂。至五六日。陡然势张者。 
疫邪为病。有从战汗解者。有从自汗盗汗不解者。有无汗竟归于胃者。有胃气壅 
抑。必从下后而得战汗解者。有汗解未尽。越三四日复热者。有发黄因下而复热 
发者。有竟从发 而愈者。有里症急。虽得 。不愈者。 
疫毒甚者。日有三变。初起一二日。舌苔白如粉。早服达原饮一服。午后舌变黄色。 
胸膈满痛。大渴烦躁。此毒邪传里也。前方加大黄下之。烦躁稍减。傍晚复加烦躁 
大热。通舌变黑刺。鼻生烟煤。此毒邪最重。复合聚于胃。急用承气汤下之。至夜半 
热退。次早苔刺如失。此数日之法。一日行之。因其毒盛变速。故用药不得不紧。设 
用缓药。必无救矣。每见瘟疫二三日即死者。皆此类也。 
邵评∶下后稍缓。至夜复热。其势更甚。热而成实。灼伤肺胃津液。故舌黑刺而鼻 
烟煤。邪毒甚也。热实胃腑。故用承气急下之。使邪毒从下而解。若一日数变。用 
药亦一日行数日之法。盖病变极速。治法亦急。所谓急病急攻也。失治则液涸邪秘而死。 
疫病失下。自利纯臭水。昼夜十数行。口燥、唇干、舌裂。腹满硬痛。此热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