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外邪夹杂。与前数条因外邪发喘者不同。且痰阻脉道。故脉沉闭。痰滞上焦。肺气不宣。故胸膈
闷塞。是实喘而非虚喘也。
若因汗下之后发喘者。乃真气不能接续。气短似喘也。病源在下。其症呼吸喘促。
自丹田以上。气道阻塞不通。提不能升。咽不能降。呼吸不能接续。主治在肾。以肾
主纳气也。当以景岳贞元饮主之。气虚脉微。汗大出者。合参、麦、五味。收之纳之。或
生脉合左归亦可。足冷脉微者。熟附都气饮。加胡桃肉以纳之。(以上是虚喘治肾)
邵评∶汗下之后。邪退正虚而发喘者。乃元海无根。真气不纳。短气不能接续。似
喘非喘。由于下焦肾气大亏。此是虚喘。与前列之实喘大异。盖丹田在下焦。升逆直冲而上。肺气不得
下行。阻塞升降之机。呼吸短促。不能接续而似喘。由于肾真失纳。根蒂不固所致。治以摄肾固真纳气为主。
若饮邪犯肺作喘。当以温药和之。二陈汤加桂枝、姜汁。
邵评∶寒饮射肺。肺逆作喘。当理肺涤饮治之。古人云。治痰饮者。宜温药和之也。
卷三伤寒变症
奔豚述古
属性:(注释参古方选注)
奔豚者。病从腹中有气攻上。一如江豕以臀愤起而攻也。阅伤寒论。凡伤寒发奔
豚者二。一曰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一曰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
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邵评∶针处被寒。寒从针孔而入也。核起而赤者。针处红肿如核。寒气所郁也。心
气因寒而内虚。肾虚因寒而上逆。发为奔豚。气从少腹冲心。寒邪挟水气凌心也。灸其核上。以杜再
入之邪。与加桂汤以泄上逆之气。若脐下悸者。心气不足。肾水乘火而上克也。肾气上冲。名曰奔豚。
盖肾为水脏。豚为水畜也。茯苓以泄水。桂枝伐肾邪。以保心气。甘枣培土以制水也。因奔豚者。豚为水
畜。奔则昂首疾驰。酷肖水势上干之象。然悸在脐下。其水尚在下焦。欲作奔豚。尚未发
也。当先其时而治之。
按此二症。一属少阴寒气凌心。故用桂枝加桂。温肾散寒。病由外召寒邪。仍从太
阳表治。惟加桂枝两数。便可以温少阴。而泄阴邪矣。一属水邪上逆。故重用茯苓以制水邪。
桂枝保心气以御水凌。甘草大枣补脾土以制水泛。取甘烂水者。不欲
其助水性也。伤寒奔豚。惟此二方为主治。而汗后脐下悸。作奔豚之症尤多。定当以苓桂甘枣汤为治。
若夫金匮要略中所载奔豚汤。方用半夏、生姜、(散结)芍药、甘草、(安中气)芎归、(和心气)
黄芩、(泻火)生葛、(欲降先升)甘李根皮。(大寒折冲逆之气)此治因惊恐而得奔豚者。
其为病也。聚散靡常。作止无定。腹痛冲逆。发则为热。退则为寒。乃心中热邪凝结
而成。与伤寒水气寒邪作奔豚者迥异。不可混治。
邵评∶此言杂病亦有奔豚者。与上伤寒之奔豚不同。由于肝邪内发。上犯于心。
肝胆相火内郁。是奔豚之属于热者。较寒水上凌逆心而作奔豚者。大相迳庭
矣。盖伤寒之奔豚因于寒。以桂枝为主药。杂病之奔豚由火热。当宗金匮方为主。
王晋三先生曰。奔豚气有三。犯肺之奔豚属心火。犯心之奔豚属肾寒。脐下悸。欲
作奔豚。属水邪。证自分途。治亦各异。
邵评∶心火克肺金。由于火热。宜金匮方治之。肾寒克心火。由于寒。用桂枝加桂
法。肾水上逆凌心。由于水气。用苓桂甘枣方。
卷三伤寒变症
动气(新法参景岳全书)
属性:动气者。筑筑然动于脐旁上下左右。甚者连及虚里心胁。而浑身振动也。此病由于妄汗妄下。气血大
亏。以致肾气不纳。鼓动于下而作也。或由其人少阴素亏。因
病而发。恒见于瘦薄虚弱之人。方书都以理中汤去白术、加肉桂、倍茯苓治之。以
伐肾邪。恐未切当。盖奔豚属水邪。而动气属肾虚。不若八味饮加五味、胡桃。直培
根本。以收纳肾气。多服自效。
邵评∶动气由于土虚不能制水。水气凝结而成。肾中虚气。逆乘土位也。若虚里
穴。在乳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大虚之症。治当大补。盖由妄汗妄下。伤其正气。
其人肾气本虚。素有动气在于上焦。因之而发。肾真不纳。治以补肾纳气为主。
理中汤补脾土。去白术。嫌滞气也。加桂、苓。泄水以伐肾邪。然动气一症。是肾气
亏乏。气少收纳。非肾中水邪上逆。与奔豚不同。宜补肾气。不宜伐肾邪。故用八
味饮以补肾真。加五味子、胡桃。敛纳肾气为治。
又评∶奔豚与动气。其因各异。辨治极当。
凡伤寒至发动气。必肾气大亏。水火并衰。其见证。六脉迟软。舌润不渴。脐腹冷如
冰。暖炉昼夜不舍。饱则动缓。饥则动甚。于此可知其虚。非大剂八味多服不除。寒甚。加炮姜。若止少
阴水亏。动气亦不甚。必有舌干口渴脉数可凭。宜都气饮。加胡桃肉以纳之。左归饮加减亦可。
邵评∶阴亏虚热见症。脉象与阳虚者。自是不同。都气饮、六味丸加五味子。以补
阴纳气壮水之剂。此言伤寒之发动气者。
杂症虚。亦发动气。宜照本病施治。如怯弱痢疾之类。
邵评∶杂症之有动气。总由脾肾两虚。参合其所患之本病。而辨别治之。
卷三伤寒变症
战振栗(合参准绳金鉴)
属性:战。身抖耸动也。振、亦耸动。比战稍轻也。栗心内发抖也。振轻而战重。战外而栗内也。
邵评∶战者。身体抖摇不定。如交战之象。有形外见也。振则一身振摇。比战似轻。
亦有形可见也。栗则无形外见。但心内凛凛。似痉抖。比战振轻。为邪重耳。
战为正气胜。故正与邪争。争则股栗而战矣。振为正气衰。衰则不能争。故止于振
耸耳。栗亦正衰邪胜。不能外战而内栗也。总之。战为正气胜。而栗为邪气胜。振为
正气衰。而战为邪气衰也。三者皆邪正相交。故争也。
邵评∶正气未虚。而能胜邪。邪正交争则为战。战则邪从汗而解矣。振为正气虚
弱。不能与邪相争。故不作战而但振摇耳。栗为正气虚弱。邪气正盛。正虚不能
胜邪。故不能外战而内栗也。总之。正胜邪衰。则战而邪达。振则正气虚。而邪气
亦不盛。故不作战。而但振摇。邪不能外解耳。栗为正衰邪旺。正不胜邪。邪气内
扰。正不与邪争。但心内凛凛而发抖也。
此症若生于三法之前。乃邪衰正复之兆。欲作战栗。汗出而解也。当静候其战汗。
不可遽投汤药。若生于三法之后。则为气血两虚。不能荣养筋骨。故为之振摇。不
能主持也。当大补气血。人参养荣汤主之。身摇不得眠。十味温胆汤倍人参。
邵评∶三法者。汗吐下也。三法之前。正气未伤。与邪争胜。邪不胜正。则周身发战。
战则汗出。邪气从汗而外解也。发战之时。宜安舒静卧。不可扰乱投药。以阻其
邪出之机。若汗吐下之后。正气已虚。不能送邪外出。营血衰耗。不能滋养筋脉。
故但振振动摇。无以自主。而不能作战也。宜补气养营治之。
卷三伤寒变症
筋惕肉(参准绳)
属性:此症皆因发汗太过。邪热未解。血气已伤。筋肉失养所致。宜大补气血。人参养荣汤之类。
邵评∶惕、抽掣也。 、跳动也。筋惕肉 。因血液亏少。热邪内伏。筋肉无液滋养。热
入阴中而燔灼。致筋抽而肉跳。乃虚候也。故治以大补气血之法。
若未经过表。由其人素禀血少。邪热传于血脉之中。火性动惕而然。当作血虚火
燥生风治。宜加味逍遥散。去白术。加生地、钩藤。(此条参西塘感症)
邵评∶未经表汗而筋抽肉跳。由其人素禀血虚。不待汗而阴液已伤。邪热入于
阴分。阴亏火旺。血热生风。故见此症。治以清营化邪。滋液熄风之法。与上条之汗后纯虚不同。
若伤寒未经过汗。六七日经脉动惕。其肉不 。潮热谵语。大便闭结。小便赤涩。以
手按脐旁硬痛。此有燥矢也。加味大柴胡汤。
邵评∶此是实热。与上之虚症大异。当合参之。
如伤寒十余日。曾三四次发汗过多。遂变肉 身振。筋脉动惕。此因汗多伤其气血。加味
人参养荣汤主之。
邵评∶伤寒日久不解。正气已虚。又复发汗过多。阴血亦耗。气血两虚。筋肉失于
滋养。而见 振动惕之症。宜大补气血为治。
如汗后虚烦不得眠。筋惕肉 。此血虚兼火也。十味温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