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邵评∶无汗为表实。反恶寒者。风邪挟寒也。以其表实有寒。故曰刚痉。若汗出为
表虚。不恶寒者。风变而外伤筋脉也。以其表虚自汗。故曰柔痉。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此刚痉无汗反恶寒主方)
邵评∶邪在太阳阳明之界。热并胸中。津不布而无汗。肺不行水而小便少。热气
上冲于胸。则口噤不得语。驯至面赤头摇。项背强直之症。此欲作刚痉。用葛根汤治。表实无汗之
痉也。因葛根汤。即桂枝汤加麻葛。风邪挟寒而表实。此汤为治刚痉无汗者之正法。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KT KT 然。脉反沉迟。此为柔痉。栝蒌桂枝汤主之。(此柔痉汗出不
恶寒主方 KT KT 即颈项强之貌)
邵评∶太阳病者。太阳一经之症悉具也。脉沉迟。乃津液少而营卫之行不利也。
风淫于外。汗出而消伤于内。用桂枝去风。加栝蒌根。兼滋其内也。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介齿。可与大承气汤。(初病在太阳仅背项强直若
不早治则转入阳明而病更剧脚挛齿介者以阳明之脉起于脚而络于齿也承气是下其热非下其食也)
邵评∶此痉病之属阳明瘀热者。阳明之筋起于足。结于跗。阳明之脉入齿中。挟
口环唇。循喉下膈。阳明热极。故见是诸症。用大承气涤其热以救其阴。亦急下存阴之治也。乃治阳
明热盛之痉。用大承气汤。然可与二字甚活。临症酌而用之。初非定法也。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邵评∶发汗太多。津液伤而不涵养筋脉。故致痉。此为液亏致痉。病由内虚所致。
邵评∶风病应肝而主筋。妄下伤胃液。液不养筋而痉。复汗以耗其阴。阴液燥则
拘急也。此条因妄下而伤阴致痉。亦内虚也。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以上述金匮法)
邵评∶疮家身痛。是营虚筋脉失养。故戒发汗。汗之则津液越出。筋虚燥。亦挛急
而为痉矣。此疮家发痉。亦由液耗而内虚使然。
经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其势勇猛。故曰刚痉。又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其势弱
软。故名柔痉。柯韵伯以痉之属风者。不因风而因热。属湿者。不因湿而因燥。虽似
太凿。然戒人不可以劫液之品治痉。实属良工苦心。
邵评∶一由火热内盛。热极化风而成痉。一由湿热挟风内灼。伤阴化燥而成痉。
痉虽因于风湿外邪。其伤阴劫液之药。总当慎用。
愚按 症。即痉症也。其因有二。一属风湿之邪。合而为痉。即内经所云属风属湿是也。一属
过表汗多。耗其津液而成痉。即仲景所云发汗太多。因致 是也。分属之。则治法庶无悖谬。
邵评∶痉症有外邪内伤虚实二因。若外着风湿之邪。入于筋脉而成痉者。此实症也。可用金匮
诸方治之。若汗下误施。产后亡血。津液伤耗。筋脉失养而痉者。
此内伤虚症也。宜滋液熄风和络治之。
如太阳未曾表汗而发痉。明系风湿之邪混扰于太阳。风湿相持而不解。则湿热交并。留滞经络。
营卫不和。津液不行。筋脉失所养而作也。此是伤寒类症。非伤寒变症也。其证背反张。头摇。口噤。
项强。拘急。转侧艰难。身热足冷。当审其风湿甚者。
则有汗而为柔痉。风寒甚者。则无汗而为刚痉。金匮法以栝蒌桂枝汤治太阳柔
痉。以葛根汤治太阳刚痉。以大承气汤治阳明刚痉。金鉴法。均以小续命汤为主治。刚痉去附子。柔痉
去麻黄。表实去参附。加二活。里实去参附。加硝黄。
邵评∶风寒湿邪。留滞经络。未经表汗而发痉。此是外邪实症。可用金匮诸方治。若伤寒过表。
汗多而成痉。乃是伤寒变症。治分两途。盖汗多则血液干枯。筋无所养。而痉作也。非湿非风。不得妄施
前药。故凡伤寒汗下后。痈疽溃脓后。妇人新产后。而见身体角弓反张。手足挛搐者。都是气血大亏。
液不荣筋所致。治法汇。均以八珍汤加枸杞、川断、钩藤、桂枝主之。以养筋脉。不可纯作风治。
柯韵伯以复脉汤治痉。救阴液也。
邵评∶过表汗多。阴液伤耗。筋脉失养而成痉。此是误治后变症。并无风湿外邪。
与上条之内因邪致痉者。有虚实之不同。故宜分途施治。上条邪实发痉。故用驱风散邪之方。此因误治
伤津血枯。而筋脉拘急。非风非湿。是为虚痉。治当滋液养营。熄风和络为主。切忌驱风散邪之剂也。
若汗下后。溃疡。及新产后。三者皆伤耗血。血虚生风。筋失滋养。以致反张挛搐等症。是虚痉也。
治用气血两调。和络化风之法。乃阴虚致痉之正治也。至于复脉救阴。阴回则虚风自熄。痉亦
止矣。此阴液亏乏。血不营筋而痉。是内伤虚痉。与上条外感实痉不同。滋液养正治法最合。
按过汗表虚成痉。汗出不止者。桂枝汤加归、 、人参。产后血虚成痉。归 建中
汤。溃疡去脓血过多。为风所袭成痉者。八珍汤加黄 、桂枝、川羌、防风。
邵评∶此承上条汗后溃疡新产三症而言。过汗不止。则表虚液脱。阳不附阴而
痉。养营固卫治之。产后血虚。血不营筋而痉。调营补气治之。溃疡之后。气血两伤。外风乘虚而入于
经脉。则成痉。宜气血两补。略佐化风治之。此与上条。均误治后变症而成虚痉。
又评∶金匮论痉病十二条。曰风曰寒曰热曰湿。皆是正伤寒之痉。及小儿痫热盛之痉。相去
霄壤。其所用之药。皆麻、桂、葛根。若温热暑疫之痉。亦误以此等方治之。其害甚于操刃矣。
卷三伤寒变症
发狂(合参准绳金鉴)
属性:经曰。邪入于阳则狂。又曰。重阳则狂。狂为阳盛也。伤寒热毒在胃。并于心。至于发狂。邪热极矣。
邵评∶阳邪入于阳经。故曰重阳。阳盛则狂也。若邪热内伏胃中。火毒上熏。蒙扰
心包灵气。则神不自知而发狂。
狂之发。少卧。不饥。妄言笑。妄起止。弃衣而走。登高而歌。甚则逾垣上屋。皆独阳亢极使
然。非吐下不能已。
邵评∶此是阳明实火上升。神蒙不清。吐之下之。其热外泄。则狂自止。
凡胃中热极乘心。则神昏发狂。经云。重阳则狂者。谓热入于阳。则狂乱也。表实无
汗。三黄石膏汤。里实不便。大承气汤。无表里症。白虎合解毒汤。
邵评∶太阳表热不得外泄。郁而发狂。当清解表里热邪。阳明胃热不得下泄。燥屎内蒸而狂者。
治宜下之。阳明经热。胃火内燔而狂者。治以清解胃热。
病患烦躁狂走。妄言叫骂。面赤咽痛。鼻如烟煤。或身斑如锦。或下利赤黄。此阳毒
也。三黄汤、大黄散主之。
阳毒发狂。逾垣上屋者。霹雳汤。调下鹊石散二钱。或用人中黄三钱。开水下。或
水调瓜蒂末吐痰。(以上皆实症治法)
邵评∶火毒内燔。挟痰上灼。蒙蔽清灵。如醉如痴。宜大清其毒火。或吐其痰热。
以上皆实症治法。
卷三伤寒变症
霹雳汤
属性:取粪坑中青砖。用火中烧红取出。投入水中。水沸毕。取水饮之。治狂乱
有劳心过度。曲运神思。以致神昏狂乱。语言谬妄。外无表里实症见者。当治其心
与包络之火。如川连、辰砂、菖蒲、钩藤、茯神、小草、天竺黄、琥珀、金箔、半夏、竹茹之类酌用。
邵评∶劳伤心营。则心血耗散。神思不能收敛。心火亢甚。或挟痰浊上升。蔽其清灵之气。以致
昏妄似狂。此非外邪致病。无表里实症见象。由于内伤神明。当清心与心包之火。佐以涤痰安神
为治。与上之实热发狂不同也。
有阴虚挟感。微见躁烦。医误认为阳明。用犀角、葛根等升提药。以致虚火上冒。目赤颧红。唇燥
口渴。反发躁狂。有似阳症。但两足厥冷。舌形紫色。六脉洪大而空。或细而数。当以左归饮或六味参
麦之类主之。
邵评∶少阴水亏。感受温热。外邪入于阴经。乃水亏火盛之症。医者误用升散。提
之透之。阴愈伤而火愈盛。虚火上冒而无制。现此假热之象。而反躁狂。此是水
亏不能制火。虚火上浮。故脉沉细数。或见洪大。重按则空而似无。虚阳上扰。用
壮水制火之法治之。阴旺则浮火自平。
有少阴症。阴极似阳。发躁发狂。赤身裸体。扬手掷足。欲坐卧水中。此为阴狂。外症
与阳狂相似。当以脉为辨。其脉必洪大而空。或细数而躁。或手足厥冷。六脉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