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集解】徐彬曰∶药用鳖甲煎者,鳖甲入肝,除邪养正,合 灶灰所浸酒,去瘕,故
以为君。小柴胡汤、桂枝汤。大承气汤为三阳主药,故以为臣。但甘草嫌柔缓,而减药
力,枳实嫌破气而直下,故去之,外加干姜、阿胶,助人参、白术温养为佐。瘕必假血根据
痰,故以四虫、桃仁合半夏消血化痰;凡积必由气结,气利而积消,故以乌扇。葶苈利
肺气,合石苇、瞿麦;清邪热而化气散结血。因邪聚则热,故以牡丹、紫葳去血中伏火,膈
中实热,为使。《千金方》去鼠妇、赤硝,而加海藻、大戟,以软坚化水更妙。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
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肌肉。
【按】此言瘅疟,其文脱简,《内经》已详,不复释。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按】此言温疟,其文脱简,《内经》已详,不复释。
x白虎加桂枝汤方x
知母(六两) 甘草(炙,二两) 石膏(一斤) 粳米(二合) 桂枝(三两)
上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散主之。
【按】此言牝疟,其文脱简,《内经》已详,不复释。
x蜀漆散方x
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等分)
上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匕。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
【集解】李 曰∶牝疟证多阴寒,治宜助阳温散为主。云母之根为阳起石,下有云母,
上多云气,性温气升,乃升发阳气之物;龙骨属阳,能逐阴邪而起阳气;蜀漆乃常山之
苗,功能治疟,不用根而用苗者,取其性多升发,能透达阳气于上之义也。温疟加蜀漆,
亦取其升散之功。
卷二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属性: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注】风病,《内经》论之详矣。但往往与痹合论,后人惑之,故仲景复言之曰∶风
之为病,当半身不遂,即经所谓偏枯也;或但两臂不遂者,非中风也,即痹病也。盖痹
为阴病,脉多沉涩,风为阳病,脉多浮缓,今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其脉微者,正气虚也,
数者,邪气胜也。故病中凤之人,因虚而召风者,未有不见微弱之脉者也;因热而生风
者,未有不见数急之脉者也。
【集注】沈明宗曰∶此分中风与痹也。风之为病,非伤于卫,即侵于荣,故当半身不
遂,谓半身之气伤而不用也。若但臂不遂,此为痹;痹者,闭也,谓一节之气,闭而不仁
也。于是诊之于脉,必微而数。微者,阳之微也;数者,风之数也。此中风使然,谓风
乘虚入,而后使半身不遂也。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
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 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
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则难言,口吐涎。
【按】“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此五句与本条
文义不属,当在后条之首。后条“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
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此六句亦与本条文义不属,当在此条之首,文气相属,必是
错简。其中有“浮者血虚”一句,必是衍文。浮则为虚,寒虚相搏,二“虚”字当是
“风”字,是传写之讹。
【注】中风虚邪之脉,皆当浮缓,以浮主风,缓主虚也,荣分见缓,经络之血亡也;卫
分见缓,经络之气空也。盖邪风中人,未有不由经络血气空虚而中也。贼邪不泻,留而
不去,在左则病左,在右则病右,浅则病经络,深则病脏腑。邪在于络,则为病肌肤,麻
木不仁也;邪在于经,则为病身肢偏重, 斜不遂也;邪入于腑,则为病九窍闭不识人
也;邪入于脏,则为病舌喑难言,唇缓吐涎也。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
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气短。
【按】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二“迟”字当是“浮”字,“寒”字当是“风”字,
始得文义了然,且迟、缓二脉不能并见,必是传写之讹。
【注】上条发明虚邪贼风之为病,此条发明荣卫风寒之为病也。寸口脉浮而紧,紧则
为寒,浮则为风,风寒之邪,相搏于表,郁于皮肤经络,则令人身痒而发瘾疹也。若其
人心气不足,谓心胸之气不足,而邪气入心胸,故令人胸满而短气也。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
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注】寸口脉沉而弱,肝肾之气不足也。盖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筋骨痿缓,一
为风寒湿邪所乘,即病筋骨关节交会之处。夫人汗出时,腠理开,风尚易入,况入水中浴,
焉得不致寒耶!水伤心,心主汗,汗郁成湿,故风胜为历节,湿胜为黄汗出也。
【集注】赵良曰∶肾主水,骨与之合,故脉沉者,病在骨也。肝藏血,筋与之合,血
虚则脉弱,故病在筋也。心主汗,汗出入水,其汗为水所阻,水汗相搏,聚以成湿,久变
为热,湿热相蒸,是以历节发出黄汗也。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
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
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按】名曰断泄之“泄”字,当是“绝”字,始与下文相属,必是传写之讹。
【注】此详申上条,互发其义,以明其治也。历节之病,属肝、肾虚。肝、肾不足于
内,筋骨不荣于外,客邪始得乘之而为是病也。究其所以致虚之由,不止一端也。如饮
食之味过伤,日久亦为是病也。味过于酸则
伤肝,肝伤则筋伤,筋伤则缓不收持,名曰泄也。味过于咸则伤肾,伤肾则骨伤,骨伤
则枯不能立,名曰枯也。枯泄相搏,名曰断绝。断绝者,即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
俱虚,三焦失所,四维断绝,身体羸瘦也。若独足肿、胫冷,寒胜凝于下也;黄汗自出,湿
胜发于中也。假令发热,则属风,便为历节也。病历节者,历节疼痛不能屈伸也,故主
之以乌头汤,通荣行卫,并驱风寒湿之邪也。以蜜制乌头,亦缓毒法耳!
【集注】沈明宗曰∶《金匮》补示饮食内伤,脾、胃、心、肺、肝、肾致病,名曰历
节。然出脉证,皆因饮酒,湿壅内热而招外邪合病。谓饮酒汗出当风所致,即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是矣。或外风而合内湿,外寒而合内湿,内寒而招外湿,内热而招外湿,此等
关头,不可不晓。又当分别风、寒、湿气,偏多偏少,而处发表、温中、行阳、补虚。散
邪之法,故治此当与《灵》、《素》、《金匮》合看则备,若泛用成方,则非良工所为之事也。
x乌头汤方x
麻黄 芍药 黄 (各三两) 甘草(炙,三两) 川乌(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
乌头,五枚)
上五味, 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
知,尽服之。
诸肢节疼痛,身体 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按】温温当是“ ”。
【注】历节之证,诸肢节疼痛也。身体 羸,即上条身体羸瘦,甚言其瘦之甚也。脚
肿如脱,即上条独足肿大,甚言其肿之甚也。头眩短气,阳气虚也。 欲吐,寒邪盛也。
而不用乌头汤者,因无黄汗之湿胜也。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者,以壮阳气,散寒湿为急也,
故方中桂枝芍药倍于麻黄、防风,大加白术、附子,其意专在温行阳气,次在散寒湿也。多
用生姜,因其欲吐;更佐知母、甘草者,以其剂过辛热,监制之也。
【集注】李 曰∶此历节病,由气血两虚而致者也。风湿相搏,四肢节节皆痛,即历
节病也。身体 赢,邪胜正衰也。脚肿如脱,气绝于下也。头眩短气,气虚于上也。
欲吐,气逆于中也。此三焦气血两虚,故是汤主祛风湿而温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