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政治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强自己地位。信奉天主教的巴黎资产阶级既不满意国王对新教的让步,也 

不满意天主教贵族的专横,他们也组成一个“巴黎联盟”。法国四分五裂。 

     1585年亨利三世之弟安茹公爵死去,亨利三世宣布近亲那瓦尔的亨利为 

王位继承人,吉斯看到大势已去,便积极策划推翻国王,取而代之。国王与 

吉斯的矛盾表面化,双方诉之于战争。亨利三世派人杀死了吉斯。这一行剌 

事件激起巴黎天主教徒的愤怒,拒绝听命于国王。全城在“十六人委员会” 

领导下实际上形成独立共和国。北部的城市也纷纷自治。受尽封建混战之苦 

的农民和城市贫民不断起义。亨利三世无奈离开巴黎,和那瓦尔的亨利达成 

妥协,共同进军巴黎,打击北方天主教集团的势力。1589年,在进军巴黎的 

途中,亨利三世被一僧侣刺死。那瓦尔的亨利继承了法国王位,称亨利四世 

 (1589—1610年),因为他出身波旁家族,所以这个新王朝叫波旁王朝。 

     亨利四世虽然继承了王位,但地位并不巩固。北方天主教贵族集团又推 

举吉斯的弟弟为首领,继续和胡格诺派作战。巴黎的资产阶级也不承认胡格 

诺教派的国王。西班牙也乘机入侵法国。面对内忧外患,亨利四世为了确保 

王位,不顾胡格诺教徒的反对,决定改奉天主教以换取北方大贵族和资产阶 

级的支持。他说:“为了巴黎是值得作弥撒的。”1594年3月,亨利四世进 

入巴黎,成为全国公认的国王。 


… Page 41…

     为了平息胡格诺教徒的愤怒,安抚战争中受到打击的天主教徒,结束长 

期的内战,亨利四世经过反复磋商,于1598年4月13日颁布“南特敕令”。 

敕令宣布天主教为法国的国教,全国恢复天主教的礼拜,已没收的土地和财 

产归还天主教会。胡格诺教徒获得信仰和传教的自由,有权召集自己的宗教 

会议,在担任国家官职上享受与旧教徒同等的权利。此外,胡格诺教徒还保 

留100多个堡寨,作为国王履行敕令的担保。南特敕令是南北两大贵族集团 

妥协的和约,它标志着法国内战的结束。 

     (5)黎世留和专制政治的发展 

     胡格诺战争时,专制王权一度被削弱。波旁王朝建立以后,国王亨利四 

世恢复了王权,到路易十三(1610—1643年)时期,专制王权得到进一步加 

强。 

     亨利四世死后,由年仅9岁的儿子路易继位,称路易十三。因新主年幼, 

由母后美第奇家族的玛丽摄政。法国封建贵族乘机向王权进攻。1614年,贵 

族坚持召开三级会议,企图利用三级会议作为反对王权的工具。资产阶级的 

代表支持王室,贵族的计划落空,这次三级会议无结果而散。 

     1624—1642年,红衣主教黎世留出任首相,辅助国王。黎世留出身地方 

贵族,任首相的18年间,国王诸事都依靠他。黎世留实际上成了大权独揽的 

统治者。黎世留一生致力于加强王权。他在 《政治遗嘱》中说:“我的第一 

个目的是使国王崇高,我的第二个目的是使国王荣耀。”在黎世留任首相期 

间,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获得进一步发展。 

     黎世留为了强化君主专制政权,首先对妨碍王权集中的力量进行斗争。 

他本人虽为僧侣贵族,但他把国家利益置于教会利益之上,强迫教会交纳大 

量捐税,严惩耶稣会的反抗者。黎世留以同样严厉的态度来摧毁胡格诺教派 

的政治力量。1625年,胡格诺贵族在拉罗舍尔举兵叛乱,并且联络英军对抗 

法国政府。黎世留亲率军队平定暴乱。1629年,国王颁布“恩典敕令”,废 

除南特敕令给予胡格诺教徒的一切政治和军事特权,仅允许他们信仰自由。 

     黎世留与大贵族敌对势力进行不懈的斗争。他下令拆除封建主的堡垒, 

迫使一切贵族必须服从国王的法律,对国王效忠,不许他们之间内讧。胆敢 

反叛的,格杀勿论。在他执政期间,被处死的大贵族计有公爵2人,伯爵4 

人,其他41人。还迫使许多大贵族逃亡国外,其中包括路易十三的母亲。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黎世留还对国家行政机构进行改革。他在中央设 

立各部大臣,权力归国王直接控制,使有贵族参加的国务会议形同虚设。向 

各省派遣赋予司法、治安和财政大权的总督,以削弱贵族把持的省长的权力。 

总督由国王任命,是中央意志的执行者。这就大大地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 

的控制。黎世留还对巴黎高等法院的权力职能进行限制,让它只有登记国王 

一切法令的义务,而无拒绝登记的权利,只承认它有对国王的上奏权,不准 

它介入政治问题。 

     黎世留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支持工商业,鼓励航海和殖民,保护贸易公 

司,加强对殖民地的掠夺等,以此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国家财富,从 

经济上巩固专制制度。 

     在对外政策上,黎世留以打击哈布斯堡王朝为目标,组织反哈布斯堡王 

朝的联盟,策动反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黎世留的政策使法国在意大利、尼 

德兰、德国和瑞典树立起自己的势力,为后来路易十四的欧洲霸权奠定了基 

础。 


… Page 42…

                     3。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中的德国政治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是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一切反封建斗争必然把矛 

  头直指教会。文艺复兴运动开展后,教会的权威已受到动摇,但人文主义并 

  没有反对宗教和上帝,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城市甚至还利用罗马教皇以反 

  对德国皇帝。而在16世纪初期的德国,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教会在德国横行 

  无忌,把德国当作教皇的奶牛,人民痛恨教皇和教会的统治。因此,对教皇 

  和教会的攻击首先从德国开始,其规模、其声势也表现得最为浩大。 

       (1)宗教改革前德国的政治形势 

       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国仍然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既没有一个权 

  威的中央政府,也没有统一的军队、统一的货币,甚至连个国库也没有。德 

  国名义上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可是从来没有真正统一过,确切的疆界是 

  怎么样也说不清楚。实际上德国是由七大选侯、10几个大诸侯、200多个小 

  诸侯、上千个独立帝国城市统治着。它们大大小小的领地,就是大大小小的 

  邦国。皇帝有名无实,地位和诸侯相差无几,权力只局限在自己的领地—— 

  奥地利公国之内,无力实行集权统治。每个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征收赋税、 

  铸造货币、设立法庭、审判案件等特权,俨然十足的国君,成为德国内部的 

   “国中之国”。诸侯对皇帝实行分权,在领地内实行集权。诸侯、骑士和城 

  市往往各自结成联盟,他们时而相互对抗,时而又同皇帝对抗。从 15世纪 

  40年代起,皇位一直由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着。尽管16世纪初哈布斯堡家族 

  声势显赫,查理五世(1519—1556年)还兼领尼德兰和西班牙,但国内诸侯 

  势力的强大,使德国不可能像英、法那样实现中央集权制。 

       德国政治上的分裂,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在当时德国的社会结构 

  中,虽然封建的生产方式还占统治地位,但资本主义因素的痕迹也逐渐明显 

  起来了。在采矿、冶金、纺织、印刷等部门中,出现了分散型、甚至少数集 

  中型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从1460年—1530年之间,德国的银矿年产量增 

                                                              ① 

  加5倍,最高年产量达300万盎司,被称为“白银大国”。德国的商业,特 

  别是过境的转运贸易相当繁荣。德国经济极为分散,发展也极不平衡,没有 

  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东部和西部几乎没有什么经济往来,南部和北部又各 

  有自己的贸易和市场,而大中城市大多集中在边境地区,以经营对外贸易为 

  主,与国外的联系比与国内的联系密切得多。经济的分散导致政治的分裂, 

  政治的分裂又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德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