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一体;同真善,即追求真理与伦理的统一,即真即善,即善即真。还 

     有三个次要特点:重人生不重知识;重了悟不重论证;不依附科学亦不 

     依附宗教。他十分推崇熊十力的思想,认为六个特点中的合知行、同真 

     善及重了悟不重论证得之于熊十力。张岱年认为在中国哲学中历久常新 

     的东西是它不把实在与现象割裂开来的自然整体观念;有论有序、不妄 

     不乱的变易观念;反复两一乃自然固有条理的观念;视人我和谐的人生 

     理想为生活准则的观念;注重学说与行为一致的观念;等等。中国哲学 

     中也有致命大弊,最主要的就是尚无薄有倾向、崇天忘人倾向、重内遗 

     外倾向、重“理”略“生”倾向等。张岱年认为,中国哲学中,墨家、 

     名家虽有过贡献但久已中绝,道家虽曾经与儒家平分天下,但对中国人 

     心习多有贻害,唯独儒家兼容并顾甚广,是中国哲学特点及其活的东西 

     的主要代表。 

          80年代,张岱年针对70年代中期由于政治原因学术界被搞乱的问 

     题,就孔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孔子思想的十个特点:第一,述古而 

     非复古。认为孔子虽称“从周”但不是要复辟周代,因为孔子也提倡“行 

                           ① 

     夏之时,乘殷之辂”,主张允许与周制不符的知识分子(士君子)参政。 

     第二,尊君而不主独载。认为孔子的尊君是有条件的,即“以道事君, 

                                                      ② 

     不可则止”,“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第三,信天而怀疑鬼神。 

     孔子以“天”为大,同时不谈鬼神,如《论语·述而》记:“子不语怪 



① 侯外庐等: 《中国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1961 版。 

② 蔡尚思:《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第72 页。 

① 《论语·雍也》。 

② 《论语·先进》、《论语·八佾》。 


… Page 113…

     力乱神。”第四,言命而超脱生死。孔子强调“知天命”,又认为“志 

                                                 ③ 

     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置生死于度外。第五,标仁 

     智以统礼乐。孔子虽然强调礼乐之规,但更重视仁之伦理,主张以仁统 

     帅礼乐,使礼乐从属于仁。第六,道中庸而疾必固。孔子讲中庸但并不 

                                                    ④ 

    绝对化,提倡“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反对走极端。第七,悬 

    生知而重闻见。孔子的“生而知之”论只是悬虚一格,因为他从未讲过 

    怎样的人是生而知之者,相反,孔子称自己是学而知之者,并且教导学 

    生要多闻多见多思考。第八,宣正名以不苟言。孔子的“正名”主张并 

     非只是正政治名份,而更多含义是纠正名义,有逻辑意义。因为他把名 

     与言相连,强调正名是为了不苟言。第九,重德教而卑农稼。孔子在政 

    治观点上注重道德教化,轻视生产劳动。第十,综旧典而开新风。孔子 

    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功不可没,对后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因而孔子的 

    历史贡献不能因其政治观点而贬低,应给予充分肯定。张岱年的这十点 

    评价以《论语》为证,在学术研究转折时期对拨乱反正,对祖国大陆儒 

     学研究起了推动作用,有着广泛的影响。 

         祖国大陆的儒学研究中还有许多著名学者,不再一一述及。 

                             2。港台新儒家思潮的形成 



         港台新儒家是50年代香港、台湾等地学者提出以实现儒学现代转型 

     为宗旨的儒学复兴思潮。它的核心人物是1949年从大陆移居港台的一些 

     学者,如牟宗三、唐君毅等。他们曾是梁漱溟、熊十力的学生,思想上 

    继承了梁熊在“中西之争”、“科玄论战”时坚持的发扬民族文化、力 

     主实现中西融会的观点。他们从强烈的民族意识、历史意识、道德意识、 

     宗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出发,以弘扬儒学为己任,希望通过思想运动和 

     文化运动实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重建,使儒学传统在现代世界再焕发 

     活力。 

          为实现理想,这些学者在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明确提出书院宗旨: 

      “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并旁采西欧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教育的宗 

     旨,沟通世界东西文化。”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强调中西结合。1964年, 

    新亚书院与另两所书院联合成立香港中文大学。1974年,为继续完成使 

    命,他们又成立新亚研究所。在建立实体的过程中,为使世人了解他们 

     的理想,并凝聚更多同仁,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牟宗三、徐复观、张君 

    劢、唐君毅四人,联名于1958年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这份 

     宣言长达四万字,广泛论及中国文化的诠释方法、精神生命、超越意义、 

    未来前途等多方面问题,成为这一思潮形成的主要标志。宣言作者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死文化而是活文化,“这中间有血、有汗、有泪、有 

    笑,有一贯的理想与精神在贯注”,它的核心就存在于中国人的思想与 

     哲学之中,这便是儒家的心性之学。心性之学以道德实践为基础,由道 

    德实践而证实形而上学,因而它统贯天人、内外、伦理道德和宗教精神。 

     它既是一些人们日常的规范、信条,也是代表超越情感的宗教信仰。作 



③ 《论语·卫灵公》。 

④ 《论语·子罕》。 


… Page 114…

    者还认为,中国文化需要吸收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但不是添加,而是内 

    在的转化,这种转化须以发扬中国文化为前提,也就是要完成“使中国 

    人不仅由其心性之学以自觉其自我之为一道德实践的主体,同时当求在 

    政治上能成为一政治的主体,在自然界、知识界成为认识的主体及实用 

    技术的活动之主体”。 

         促使这一思潮形成的原因,除了学者们的努力之外,与东亚地区的 

    经济发展也分不开。60年代以后,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 

    地出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局面,形成了不同于欧美而具有东方文化特征的 

    工业文明体系。在总结其成功的原因并探求如何保持东方特征的问题 

    时,人们提出了儒家伦理精神的作用。于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从官方到民 

     间都积极推动儒家文化的建设。如,香港和台湾始终把儒家经典定为学 

    校教育必修课,并多次举办国际性孔子、儒学讨论会,鼓励有关研究。 

     日本也把儒教教育尊为教育宗旨,首相中曾根于1983年表示:“日本要 

    把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的想法和孔子的教导调和起来。”孔庙及祀孔在 

     日本民间很普及,儒家经典的翻译、注释和研究十分活跃。在新加坡, 

    从1982年起,儒学的倡导在民间流行多年后扩展为官方运动,儒学伦理 

    被政府规定为学校道德教育科目,政府成立了“儒家伦理教育委员会”, 

    以推动儒家思想的普及教育。各种儒学研究活动和机构也都非常活跃。 

    正是在这些现实需要的促进下,新儒家思潮迅速从港台发展到海外,成 

    为一种国际性思潮。 

         港台新儒家思潮的主要代表是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钱穆、张 

    丕介、张君劢、方东美等学者也都是这一思潮的中坚力量,不都一一介 

    绍。 

         唐君毅 (1909—1978),四川宜宾人。早年毕业并留任南京中央大 

    学。1949年往香港,与钱穆、张丕介等创办新亚书院,并任教授。成立 

     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