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心性学说为基本立场,以佛学禅宗唯识论为补充,主要阐述了三个问 

    题:第一,人性的根本是道德性。他认为这一思想是孔子儒学原初的意 

    思。第二,人的道德性真实不仅是人性本体而且是宇宙本体。这一点的 

    依据来自陆王心学的“心即理”说,即人之心与天之理相通,性是相通 

    的中介。熊十力以“翕辟成变”来说明宇宙作为精神实体的功能作用。 

    第三,道德性不仅表现为道德律令,而且能在道德实践中呈现自身。即 

    道德良知不是一种理智的假定,而是真实的体认和直觉。熊十力的论证 

    着重从“体用不二”进行,强调孔子原儒的精神。他的思想及其论证后 

    来由他的学生发扬,成为60年代以后新儒家的主要观点。 

         赵纪彬 (1905—1982),原名化南,字象离,笔名向林冰、纪玄冰, 

    河南内黄县人。他未受过正规教育,靠自学成为中国思想史家。曾任复 

    旦大学、东北大学、东吴大学、山东大学教授。1949年以后,他继续哲 

    学史研究,并历任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平原师范学院院长、河南第二 

    师范学院院长、开封师范学院院长等职务。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 

    纲要》、《中国知行学说简史》、《中国哲学思想》、《哲学要论》、 

     《困知录》、《论语新探》等。 

         赵纪彬对儒学和孔子思想的研究,着重在学术批判而非构造体系。 

    所用方法主要遵循“训诂是义理的基础”的汉学原则,以对章句字义的 

    训诂考订建立自己的观点。《论语新探》一书是其代表作,50年代以后 

    在祖国大陆多次再版,流传甚广,并由美国学者译为英文介绍到国外。 

         赵纪彬考释了《论语》中诸多范畴的含义,如“人”与“民”、“君 

    子”与“小人”、“贫”与“富”等,进而论证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前 



① 熊十力:《新唯识论》,第250 页;“附原本绪言节存”,中华书局1985 年版。 


… Page 111…

    期儒家”的性质。他认为,《论语》中绝不以“人民”或“民人”合成 

    一词来使用,对“人”用“诲”、“爱”,对“民”用“教”、“使”, 

    表明了“人”指当时的奴隶主,“民”指奴隶。“君子”和“小人”同 

    属奴隶主阶级,但非同一等级,君子是政治上的维新派,小人是革命派。 

     “贫”与“富”概念的出现表明古代奴隶制私有制的存在,这一私有制 

    是人与民对立、君子与小人分裂的经济原因。孔门之学即是以继承西周 

    贵族维新传统自命的“人”之中的“君子”学派。 

         赵纪彬还考察了 《论语》中与自然知识、逻辑推演、认识论有关的 

    论述和语句,认为孔子对自然知识的涉及完全属于直观的原始知识,并 

    且绝大部分用来比喻政治伦理意义,没有现代知识的含义。孔子所用的 

    逻辑是“从自己推出宇宙,正是从内到外、从一到多的主观演绎方法”。 

     内容上,孔子把世界视为自身观念的外化,形式上由单称判断推论全称 

    判断,以这种方法适应其政治论和道德论的需要。孔子的认识论也是为 

    政治伦理观念服务的。如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惟上智与下愚 

    不移”,前半段为经验论,后半段为先验论,表现出认识论的二元特征; 

    孔子在“知”、“能”、“学”、“习”等范畴上也都具有经验论与先 

    验论的二元性,因此,“孔门的认识论,在本性上已经失去了探求客观 

                                                                             ① 

    真理、辨别是非同异的功能,而只是其政治伦理主张范围内的附属品”。 

    赵纪彬由此断定孔门之学是一个泛伦理主义学派,孔门思想是泛伦理主 

    义思想体系。但这种伦理主义又非单纯道德观念,而是从属于政治的道 

    德观念,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是典型代表。赵纪彬认为孔子学 

    说完全颠倒了逻辑 (认识)、伦理、政治三者之间的关系,使逻辑(认 

    识)受制并依附于政治伦理,是孔门之学的基本特点,也是儒学影响中 

    国历史几千年造成严重危害的理论根源。 

         赵纪彬的观点虽然并非全面,如孔子“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 

     中的“民”是指有王位继承资格的贵族而非奴隶;他以现代学科分类来 

    界定早期儒学成分也不尽合理,但是由于他将近代逻辑学和统计学方法 

    与传统训诂学方法相结合,以实证方式分析孔子学派的学说,其思想自 

    成一家学术之言,影响甚广。 

         侯外庐 (1903—1987),山西平遥县人。早年就读于北京政法大学 

    和北京师范大学,专攻历史。后留学法国,在巴黎大学文学院学习三年。 

    1930年回国后历任哈尔滨政法大学、北平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社会 

    史和思想史教学与研究。1949年以后,继续其史学研究,并担任中国科 

    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下属历史研究所所长等职,直至逝世。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典社会史论》、《中国封建社会史论》、《中国 

    古代思想学说史》;主编了多卷本 《中国思想通史》、《中国近代哲学 

    史》、《中国思想史纲》、《宋明理学史》等。 

         侯外庐是中国较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思想 

    文化的一位学者。他与60~70年代中那些把马克思主义个别观点当作教 

    条武断评判历史的人不同,他以翻译并长期钻研马克思《资本论》得来 

    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注重历史资料引证,以可靠、翔实的内容展 

    示历史,阐发自己的史学论断。在评价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时,他着重从 



① 赵纪彬: 《古代儒家哲学批判·自然稽求》,中华书局1950 年版。 


… Page 112…

     社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去说明,从古代奴隶制社会向封建 

     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去分析作为社会意识的孔子思想,提 

     出了“孔子思想是以‘礼’为社会的准则,这也就是‘立于礼’是孔子 

                            ① 

     的中心思想”的看法。这与近现代多数人把孔子学说核心看成是“仁” 

     的观点根本不同。由于其根据充足、论证充分,一经提出便产生很大影 

     响,尤其在祖国大陆学者中赞同的人很多。如当代学者蔡尚思,在这方 

     面作了更为全面的论证,他认为,在当代,是侯外庐最先提出这个观点 

     来的。② 

          张岱年(1909— )字季同,别名宇同,河北献县人。早年就读于 

     北平师范大学,1933年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中国大学讲授哲学,1952年 

     以后一直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1993年退休。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 

     大纲 (中国哲学问题史)》、《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张载—— 

     十一世纪中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中国哲学发微》、《中国哲学史史 

     料学》、《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等。 

          张岱年从整个中国哲学传统及其发展去研究儒学,颇有特色。他将 

     孔子以来中国哲人所讨论的主要哲学问题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辩析,构 

     造了一个包容历代哲学家及各自思想的中国哲学系统,从中概括出中国 

     哲学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不同的特征,提出了中国传统哲学中至今仍 

     有生命力的一些思想内容。他认为,中国哲学有三个重要特点:合知行, 

     即强调思想学说与生活实践相融合;一天人,即主张天与人相通,物与 

     我一体;同真善,即追求真理与伦理的统一,即真即善,即善即真。还 

     有三个次要特点:重人生不重知识;重了悟不重论证;不依附科学亦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