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从未探讨的与现实需要相关的问题,如关于孔子思想核心究竟是仁、 

     是礼,还是“中庸”的问题;关于孔子的政治立场是代表封建阶级还是 

    代表奴隶主阶级的问题;关于孔子为代表的儒学的哲学性质是唯物主义 

     还是唯心主义的问题;关于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贡献方面是否整理了六 

     经的问题;关于孔子著作的“君子”与“小人”代表的是否民众利益的 

     问题;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什么样的借鉴价值的问题,等等。显然, 

    作为学术领域里的儒学研究,由于当时社会的需要,受政治的影响比较 

     大,这在当时难以避免。对于一个刚刚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出来的 

     民族,结束封建帝制仅仅三十年,从政治上、意识形态上对旧文化进行 

     清理和批判,以推动民族新文化的建立,是很必要很有积极意义的。只 

     是,在这个本来很正常的学术批判过程中,出现了意识形态的过份干预。 

          1958年,《哲学研究》杂志第一期首篇文章《反对哲学史工作中的 

    修正主义》提出了哲学史要批判修正主义的问题。认为古代哲学研究中 

      “出现了危害更为严重的修正主义倾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与唯心分 

     界线、哲学的阶级性等原理受到了忽视。到1962年,这种政治批判进一 

     步升级,在全国性孔子学术讨论会上,一些“马列主义权威”指名道姓 

     地把一些著名学者划为“修正主义”。如冯友兰、刘节、高赞非等,他 

    们的研究成果及方法都被判定为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主义。这种状 

     况到1966年以后发展为对儒学和儒学研究的全部否定。 

          1966年到1976年是儒学的危机时期。这次危机,并非来自儒学及其 

    研究自身,而完全是政治斗争的结果,即那场被称为 “无产阶级文化大 

     革命”的全国性政治运动。这场运动发动者的初衷是通过政治方式破除 



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章;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 



次会议开幕词》。 

② 《毛泽东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1 版,第707—708 页。 


… Page 109…

    封建和资产阶级的腐朽文化,建立无产阶级的新文化。然而不幸的是, 

    新文化没有建立,优秀文化遗产却连同封建文化一起被破坏殆尽。与发 

    动者意愿相违的另一个结果是,原已退隐的学术领域里的儒学及其历史 

    人物,在这场政治运动中又被推到现实的前台,以被否定方式得到了一 

    次广泛宣传,使二次大战以后出生、在现代科学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 

    人接受了一次儒学文化的否定式扫盲教育。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文 

     中提出了“破四旧”和“横扫牛鬼蛇神”的口号。“四旧”指旧思想、 

     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牛鬼蛇神”指文化学术领域里的专家、学 

    者、权威及其“祖师爷”(即历史上的代表人物)。儒学和孔子被划入 

    破除、横扫之列。70年代前期,全国范围内又掀起一场以批孔批儒为名 

    的群众性政治浪潮,儒学被贬为极右的反动思潮,孔子被斥为虚伪狡猾 

    的政治骗子、凶狠残暴的大恶霸、开历史倒车的复辟狂、不学无术的寄 

                               ① 

    生虫、到处碰壁的丧家犬 。显然,这个时期对儒学和孔子的否定,完全 

    是一种狭隘的政治偏见与谩骂,已毫无思想价值。但是,这场“革命” 

    对儒学及其研究所造成的物质危害、政治危害及思想混乱却延续多年, 

    以至于当这次文化浩劫过去之后,人们不得不投入很大力量去拨乱反 

    正。 

         1976年至90年代是儒学复起时期。这个时期有两个阶段:1976年 

    至1984年为学术界重新树立孔子和儒学地位的阶段;1984年至90年代 

    为全面研究儒学体系及其历史、研究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儒学与现代 

    文明关系的阶段。在后一阶段,儒学研究形成了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局面。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国家明令要求:一切在“文革”期 

    间被破坏、被污蔑的人和事都必须纠正过来。1978年8月12日,《光明 

     日报》发表庞朴的文章《孔子思想的再评价》,提出了重新确立孔子及 

    儒学地位的问题,由此揭开儒学复起的序幕。从1978年到1983年,祖 

    国大陆举行过三次大规模的孔子及儒学讨论会,推翻了“文革”加在孔 

    子身上的不实之词,肯定了孔子的历史地位,也初步讨论了“五四”运 

    动否定儒学的功过,达成了尊孔的时代和反孔的时代都已经过去、应该 

    对孔子及儒学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加以研究的学术界思想共识。 

         1984年,孔子诞辰2535周年,在纪念活动期间,民间成立了“中国 

    孔子基金会”和“中国孔子研究会筹备会”,这标志着全国性孔子专门 

    研究机构的形成。80年代后半期,祖国大陆又举行过五次大规模的学术 

    讨论会。其中后三次扩展为国际性会议。来自亚、欧、美、大洋洲的各 

    国学者普遍认为,儒学是世界思想与文化宝库的一部分,它不仅与中国 

    的现代化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对东方工业国确立自己的思想文化模式、 

    西方发达国家反省原有文化的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进入90年代以后, 

    儒学进一步向国际性思潮发展,甚至越出学术界向现代生活方式、现代 

    人的价值观念渗透。 

         祖国大陆的儒学及其研究几经磨难与颠簸,发展到现在,与一大批 

    思想家和学者的执著追求分不开。其中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熊十力、 

    郭沫若、赵纪彬、侯外庐、蔡尚思、张岱年等。 



①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孔丘其人》,载《红旗》1974 年第4 期。 


… Page 110…

         熊十力(1884—1968),原名升恒,字子真,湖北黄岗人。早年参 

    加辛亥革命,1920年至1922年在南京支那内学院学佛学。1922年以后, 

    除到四川讲学外,主要在北京大学任教,直至逝世。熊十力的思想以40 

    年代中期为界,明显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着重于佛学,试图以儒学改造 

    佛学,提出了自己的佛教唯识学说,著有 《新唯识论》、《破“破新唯 

    识论”》、《十力语要》、《佛家名相通释》等书。40年代中期以后, 

    他放弃佛学转向儒学,立足于儒学阐发自己的思想。主要著作有 《读经 

    示要》、《体用论》、《明心篇》、《原儒》和《乾坤衍》等。 

         熊十力的思想主要针对近代以来西方科学主义思潮泛滥及其对传统 

    文化的冲击,他以鲜明的道德人本主义反对哲学的知识化、逻辑化、实 

    证化倾向,也反对西方的理性人本主义和个人人本主义。为阐述这样的 

    思想,他将道德上升到形而上学高度,提出道德的“本心”、“性智”、 

     “良知”是人人生而俱有的“生命之本然”;而西方的传统形而上学则 

    脱离人的社会生活和道德实践,“凭理智作用,向外界去寻求”,“各 

    用思考去构画一种境界,而建立本体,纷纷不一其说”。这样的哲学虽 

    然推动了科学和认识论,却不能为人们提供安身立命的根据,只能是“始 

                                                    ① 

    终盘旋知识窠臼,茫无归着,遂乃否认本体”,导致怀疑论和现象论兴 

    起。他认为,哲学所求之真或实在,与科学所求之真或实在完全不同, 

    哲学是“修养的学问”。 

         熊十力所建立的道德的形而上学,沿儒学的思孟、陆王一系发展, 

    以心性学说为基本立场,以佛学禅宗唯识论为补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