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展的问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生产力发展将因缺乏推动力而陷于停 

     滞。于是,改革社会主义体制中不合理的内容,成为各社会主义国家自 

     50年代中期以来的一个重要课题。邓小平把改革与生产力发展直接结 

     合,把改革提到解放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解决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 

     沟通和分界问题。邓小平这样评价中国的改革:“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 

     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 

     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 

                                                                      ① 

     程度的革命性变革。”“我们把改革当作是第二次革命。”改革社会主 

     义制度内不合理的成份,必然遇到社会主义性质问题,也就是改革的方 

     向究竟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理论问题。邓小平这样论述:“要害 

     是姓 ‘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 

     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 

          第三,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开放的制度。肯定社会 

     主义制度的对外开放性,同样源于对中国历史和当代世界的实际考察。 

     邓小平总结中国经济落后于西方的教训,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闭 

     关锁国。他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年的闭关 

     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 

     后。”而从社会主义的经验来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 

     搞了很多年,也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 

     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苏联的僵化,主要指斯大林的两大 

     对立世界阵营和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理论,这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处于 

     隔绝状态。邓小平正视当代高科技带来的全球性变化,肯定了“现在的 

                             ③ 

     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提出了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成果不会导致资 

     本主义的论断。 

          邓小平的思想,贵在求实和实行。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理论,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出发又运用于这一实践,获得了巨大的成 

     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使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 

     次得到发展。 



① 《邓小平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142 页。 

② 同上书,第372 页。 

③ 同上书,第90、139、64 页。 


… Page 107…

                            八、儒学的重建 



     儒学是一种古老的政治哲学和伦理哲学。它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 

要意识形态,有过两千多年的显赫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在东亚、东南亚以及欧美地区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840年以后,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自身的衰落和西方工业文明的侵入,儒学及其所代表 

的传统文化失去了独尊地位,在中国封建帝制结束的时候(1911~1919 

年),儒学被彻底否定。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及东亚、东 

南亚地区面临经济、政治、文化的重建,面临西方高效率的工业文明与 

东方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之间明显的差异和冲突,这使儒学的地位与 

价值、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等问题重被提出来,形成了关于儒学的种种 

思潮。 

     对儒学的研究和发扬,并非只流行于有儒学传统的国家和地区,50 

年代以后,在欧美一些以基督教文化为传统的国家也开始探索如何利用 

儒学解决现代生活中的问题。他们出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社会需要, 

希望那些由工业文明产生却又为工业文明所解决不了的社会秩序、家庭 

稳定、个人品质等问题,能从儒学中找到答案和办法。在美国、德国、 

法国、英国的大学里,儒学研究活跃起来,许多著名的汉学家、“中国 

通”,出版了很多儒学研究论著。当然,儒学在理论上的重建与发扬, 

主要还是在有儒学传统的国家和地区,即中国和东亚、东南亚地区。 



                       1。儒学在中国大陆的沉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国迅速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向现代 

工业社会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及在政治、经济、文 

化各方面的改造与建设,推动了这一发展。儒学在这个过程中大致经历 

了失落、危机和复起三个阶段。 

     1949年到1966年是儒学失落时期。儒学的失落,是指儒学在中国延 

续了两千多年的思想统治地位彻底丧失;但它作为文化遗产却并未被抛 

弃,在学术研究领域仍有重要地位。 

     事实上,儒学的思想统治地位在封建社会末期已开始动摇,明末清 

初的思想家陈确、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戴震等对当时那种脱离实 

际、空谈性命的腐儒进行了严厉批判。辛亥革命前后,一些痛感中国政 

治经济落后、积极引进西方民主思想的思想家,如严复、康有为、章太 

炎等,对禁锢中国人思想的儒学做了更彻底的批判。发生在1919年的社 

会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声中推 

翻了儒学在人们观念中的神圣地位。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取消儒学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统治地位,是“五四”运动的继续 

和完成。而从儒学统治地位的彻底丧失来看,是在1949年以后。中华人 

民共和国当时的代理最高权力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 

29日以法令形式确定了“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文化教育”;1954年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定:“指 


… Page 108…

                                                      ① 

     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被确立为中国 

     大陆居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知识被确立 

     为教育的内容,儒学不再被“独尊”为治国平天下的法宝,历代儒宗、 

     孔庙也不再被国家法定奉祀,儒学作为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学术研 

     究的对象。 

          在历史与传统文化研究方面,毛泽东在 1940年写的《新民主主义 

     论》,提出了“批判与继承”思想,成为意识形态的指导方针。毛泽东 

     指出:“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 

     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 

     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 

                                                                             ② 

    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 在这 

     一方针指导下,儒学的学术研究出现了新的局面。在学术论著方面,50 

     年代至60年代,出版或再版了大量儒学研究著作,如熊十力的《原儒》, 

     郭沫着的《十批判书》(再版),侯外庐等的《中国思想通史》,冯友 

     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编,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第一册等, 

     是这一时期研究水平的标志。在学术方法论方面,儒学研究首次引入马 

     克思主义方法论,对孔子及各个古代儒学思想家及其思想进行了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剖析。在学术内容方面,学者们探讨了许多过 

     去从未探讨的与现实需要相关的问题,如关于孔子思想核心究竟是仁、 

     是礼,还是“中庸”的问题;关于孔子的政治立场是代表封建阶级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