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主义的中心命题是个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纯粹的人道 

主义,并不过分。这种人道主义与其他人道主义的区别在于,它是现实 

主义的、始终独立的和乐观的人道主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就是关 

于人道主义实践的理论。 

     关于异化理论,人文学派把它上升到“社会工程学”来理解,认为 


… Page 102…

是马克思传给后人的社会活动工具。为此,人文学派的思想家们把马克 

思著作中的每一个与异化有关的范畴都抽取出来,一一加以解释,建立 

了一个概念体系,并用来分析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以及消除办 

法。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异化既是历史性的又是超历史的,它 

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未完成所决定。要消除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异化,主要 

在于改造国家、改造党和官僚制度,在于改变越来越严酷的自然环境, 

在于为形成新型的社会主义性格的人创造新秩序。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人文学派预言在未来二十年内,高度工业 

化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政治变化。这一变 

化的根据是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环境灾难已经显露。但是,与此同时, 

共产主义运动也将处于严重危机之中,这是因为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内 

部官僚主义严重、缺乏民主自由、执政的共产党机构陷于腐败。这种危 

机同样是不可逆转的,因为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都不是在马克思所阐述 

的必要条件基础上建立的,经济的单薄、政治的脆弱以及文化的落后, 

是现实的社会主义陷入危机的必然原因。人文学派认为,这一论断十分 

令人痛心,却是必须正视的现实。只有面对现实,才可能运用马克思的 

异化理论完成社会主义改革。 

     值得令人深思的是,尽管波兰人文学派清醒地看到了苏联和东欧的 

现实问题,但他们的清醒和理论探索却并未能挽救这个地区的社会主义 

体制,反而加速了社会剧变。 

     东欧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还包括捷克、东德、保加利亚、罗 

马尼亚等国的学派和思想家。其理论观点与上述学派基本相同,在各国 

内的遭遇也大致相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3。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1919年前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推翻封 

建帝制后向民主制转变的历史转折时期。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下,一些积极主张社会主义民主制的知识分子在批判封建制度和资本主 

义制度的同时,翻译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在苏联的情况。陈独秀、 

李大钊、李达、瞿秋白、毛泽东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早传播者,同时也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在20年代至40 

年代的民主革命过程中,这些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 

国社会并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且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新认识和 

新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和社会主义革 

命的开始,马克思主义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思想意识形态主 

导。 

     从1949年到90年代中期,作为意识形态主导的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6年毛 

泽东逝世,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基本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唯物辩证法、认识论方面,以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 

矛盾理论为主要代表。1978年中共中央11届3中全会召开至90年代, 

是中国开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主要表 


… Page 103…

    现在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方面,以邓小平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理论为主要代表。 



          (1)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毛泽东 (1893—1976)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 

    设的领袖,他的哲学思想始终与中国社会在不同时期需要解决的根本问 

    题联系在一起,与他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实践经验 

    联系在一起。 

         毛泽东哲学思想最突出的观点是关于矛盾的观点,这与他从投身中 

    国革命起便一直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有关。这种环境迫使他必须在各种 

    冲突中把握革命的方向,既正视冲突又利用冲突。30年代后期,抗日战 

    争的爆发,使中国社会中各种关系和各种问题变得既复杂又微妙。毛泽 

    东清醒而准确地分析并把握了政治和战争的局势,在被动中获得主动。 

    他的关于矛盾的思想也就此而成熟,以理论方式表述出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抗日战争获得胜利。毛泽东以他在抗战 

     中积累的经验和良好的民众基础,运用自如地指挥了打败蒋介石的战 

    争,他的矛盾理论也进一步完善起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和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其中最主 

    要的便是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政体,而要解决这些主要问题又必须解 

    决好其他各种问题。毛泽东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关于矛盾的哲学方法 

    论,分析各种问题,探讨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提出了他的社会主义社 

    会基本矛盾的思想。这一思想集中表述在50年代后期他的一些讲话中, 

    其中有些讲话整理成文发表,如《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首先,毛泽东肯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矛盾,解决社会主义社会 

     中的问题必须用“两点论”(即矛盾观点)。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 

    会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不能解决的问题,如贫富对立、剥削与被剥削的 

    关系、政权为少数人服务等,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了。相反,社会主 

    义社会充满着矛盾,因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① 

    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 。毛泽东肯定矛盾的普遍性和永 

    久性,一方面表明他并不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而自满,而是冷静地看 

    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和艰巨性;另一方面,他要求所有的干部应当 

    学会全面看问题,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并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化。 

         其次,毛泽东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分别归类,为解决矛 

    盾提供了依据。毛泽东认为矛盾可以分为两大类:物的矛盾和人的矛盾。 

    物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 

    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经济建设中重工业、轻工 

    业和农业彼此间如何平衡发展的矛盾,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如何平衡发 

    展的矛盾,以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如何平衡发展的矛盾等。人的矛盾 

    是物的矛盾的反映,但又复杂得多。从政治关系来看,有民族矛盾、党 

    派矛盾、敌我矛盾、是非矛盾等;从矛盾性质来看,又可以归为两种: 



① 《毛泽东选集》第5 卷,人民出版社1977 年版,第288 页。 


… Page 104…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认为,通过解决人的矛盾可以推动物 

     的矛盾的解决,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处理好两种不 

     同性质的人际矛盾。 

         再次,毛泽东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法。既然 

     人的矛盾是首先要处理好的问题,就可以根据人的矛盾的性质来确定社 

    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与人之 

     间主要是一种非对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