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
内心深处“也具有一种本身就是善的本质”。对人的信仰,如果只停留
在人自身,就不能超出种种现世的罪恶;只有把信仰建立在超人的出发
点上,才能发现人心深处善的力量,从而摆脱现实中的功利主义。这超
人的信仰便是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现世中的一切都是有限的、终究
要灭亡的,只有超越有限,相信上帝赋予人的善的力量,才能达到无限
与永恒。
“精神之光”的理性主义。
①
② 《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64 年版,第421 页。
… Page 71…
作为神学哲学家,马利坦继承了经院哲学中唯名论的思想。同时,
他吸收17世纪洛克、18世纪孔狄亚克、19世纪约翰·司徒亚特·密尔
等人的感觉主义,和他称之为天赋观念论者的 17世纪笛卡儿、17~18
世纪莱布尼兹、18世纪康德的思想,以一种新的面貌阐述他的理性主义
认识论,他认为人之为人,就在于人的理智和理性。
首先,马利坦认为感官和想象为理性提供了可供抽象的对象。他对
感觉的叙述很有唯物主义的意味,认为感觉是通过影象对对象的再现。
他认为正因为是再现,感觉认识就仅仅是关于个体的认识;而一切认识
都从感官开始。他说:“我们除了通过与事物直接接触的感官以外,是
①
没有别的办法从事物引出观念来的。” 由此可以看出神学哲学在当代对
唯物主义某些观点的吸收。
其次,马利坦认为人的观念的形成、理性的存在,不是来自感觉内
容的综合或提炼,而是来自对感觉的抽象,这种抽象能力属于一种更高
级的能动主体,他称之为“一种理智之光”、“一种特殊的能力”、“我
们心中的精神之光”。为了证明这一点,马利坦举出观念与感觉不同的
例子。他说,马的观念不是具体的某一匹马;而诸如天使、幽灵这些观
念在感觉中也没有具体的清晰的影象;哲学上的本质、实体、偶性、潜
能、现实等概念则更是纯粹的共相观念。这些非物质等级的内容,只能
由理智去认识,而理智的源泉来自“精神性的灵魂”。
最后,马利坦得出灵魂存在的结论。人的抽象能力和理智机能的第
一本原是“人富有一种精神性的灵魂”,它的本性就在于与一个身体相
结合,即附着在人的身体上。由于灵魂的附着,人才有精神,并通过精
神之光的照耀而使人具有着不同于动物的理性力量。马利坦的这一结
论,充分说明了他那典型神学哲学的倾向,而他对感觉主义的吸收,则
是为了使这种神学哲学更适合当代潮流。
“作为存在的存在”的本质。
马利坦反对现当代哲学思潮中取消形而上学问题的倾向,强调形而
上学具有现实意义,认为哲学就是要研究一切事物的第一因或最高原
理。他把这最高原理称作“作为存在的存在”,意即一切具体存在的物
背后的那个本质的存在。他认为,具体的感性存在物是缺乏独立性的存
在,它们只是偶然的、短暂易逝的。在没有被赋予普遍存在意义的时候,
它们只是潜在的、可能的存在,它们是处于低层次的存在。在感性存在
物背后才是支配它们的、具有“纯理智价值”的存在,这是纯粹的精神
存在物,它不同于感性存在物,具有超时间性和超自然性。它是独立的、
与感性存在物相隔绝的,但又作为一种精神,“直接呈现于人心面前”。
它表现为“任一事物的观念”,表现为“定义所表达的东西”,因而在
本质上就是“思想对象本身”,它是“自在地存在着的存在,一种完满
意义上的存在”。马利坦认为,这一高级存在就是一切的本质,由于这
个本质,万物才成为可理解的。马利坦是用精神本质与物体现象的关系
来说明精神在现实中的地位和意义,表达了他对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视,
也以哲学方式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中追求物质的倾向的忧虑。当然,也
表达了他作为神学哲学家的思想特点。
① 《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64 年版,第426 页。
… Page 72…
2。吉尔松的正统经院哲学
埃齐厄纳·吉尔松(1884—1978),法国巴黎人。他生长于天主教
家庭,从小立志研究中世纪哲学。早年从学于柏格森,获巴黎大学文学
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服役、被捕。战后任法国斯特拉斯堡大
学、巴黎大学教授,曾赴加拿大组建并主持“中世纪研究所”,直至1973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停止了一切活动。战后获法国科学院院士,
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他积极往来于加拿大、美国等地,从事中世纪
哲学的讲学与研究。他一生写过700多部(篇)著作和论文,二战前的
主要著作有:《托马斯主义》、《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精神》、
《圣奥古斯丁研究概论》、《基督教主义与哲学》等;二战后的主要著
作有: 《存在与本质》、《邓·斯各特基本论点概论》、《基督教哲学
概论》、《哲学家与神学》、《质料与形式》等。
“经院哲学即基督教哲学”。
这是吉尔松于20年代末提出的命题,曾引起新托马斯主义内部十余
年的大辩论,波及法国、比利时等多个西欧国家。吉尔松之所以提出这
个命题,是针对19世纪末复活起来的经院哲学思想——新托马斯主义中
的现代派观点。他反对经院哲学的世俗化,认为是庸俗化、赶时髦,是
对经院哲学的歪曲。为此,他用这一命题来论证经院哲学就是宗教哲学,
以纠正现代派把经院哲学与神学区别开的观点。
首先,吉尔松提出,哲学必须以信仰为基础。因为,信仰是“认识
的开始”和“保证”,是“人类思维通向真理的第一步”。信仰,是人
类知识的要素,包含着人类知识的一切价值。因此,哲学离不开信仰。
尽管哲学研究理性,但是“对理性来说,信仰是亲密的指路明灯”;“尽
管哲学有自己的范围和方法,但离不开上帝的权威”。
然后,吉尔松从整个天主教哲学史去证明经院哲学的神学信仰基
础。他认为,经院哲学既不同于古希腊哲学,也不同于现代一般哲学,
因为这两种哲学都只强调理性而脱离信仰,称不上是真正的哲学。真正
的哲学以“认识永恒的生命”为对象,经院哲学正是如此。它“只有两
个对象:一是上帝,一是灵魂”。吉尔松认为,经院哲学起自公元初的
教父哲学,以教父奥古斯丁为代表。奥古斯丁就论述过哲学与神学没有
本质区别,主张把“理智的真理”与“信仰的真理”汇集于一个真理。
在奥古斯丁那里,已经明确提出了“基督教哲学”这一概念。吉尔松又
引证中世纪时代托马斯的论述,说托马斯也曾断言神学是关于信仰的学
问,“哲学是神学的侍仆”,要体现神学的教导,哲学就是神学。托马
斯主义既不是柏拉图主义,也不是亚里士多德主义,而主要是基督教主
义。吉尔松还引证了欧洲近代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关于经院哲学是基督
教哲学的论述,来证明经院哲学作为真正哲学的神学性质。他一再强调:
“正由于基督教的神学,哲学发生了如此深刻的变化”,也就是说,圣
托马斯最基本和最深刻的哲学概念渊源于神学。他是个神学家;“笛卡
儿之前的哲学就是神学”。
“回到中世纪去”。
吉尔松之所以直言不讳地称中世纪哲学、托马斯主义是基督教哲
… Page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