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杂、富于吸引力的知识研究领域。 

     斯特劳森批评了现代形式逻辑在哲学研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其 

中,对罗素摹状词理论的批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罗素把命题分为三种 

情况:真的或假的或无意义的,例如“法国国王是秃顶的”,这个命题 

不是真的,因为现在的法国没有国王;也不是有意义的,因为这个命题 

没有所指,那么它必然是假的。斯特劳森不同意罗素这种三分法,认为 

真、假不能与意义并列。他认为,一个语句可能有意义或无意义,但不 

一定是真的或假的;一个语句可能是真的或假的,但一定有意义或无意 

义,这取决于语句是否被使用。语句和语句的使用必须区分开,一个语 

句被使用于各种不同的语境时并不存在真假 (对错)的问题,但这个语 

句是有意义的;而只有把这个语句用于特定的语境时,它才有真假之分, 

并仍是有意义的;语句不被使用时则无意义。例如“法国国王是秃顶的” 

指的并非路易十四或路易十五或其他国王,那么这个语句无真假,当特 

指某位国王时才有真假出现。在这里,斯特劳森区分了语句和语句的使 

用,强调了语句在使用中才有意义,在特定使用中才有真假,这是他重 

视日常语言的必然结论。 

     斯特劳森在他的日常语言逻辑的研究中,逐渐发现仅仅研究日常语 

言的实际用法不能充分满足哲学的需要,还必须探讨语言背后的概念结 

构的一般特征,这就是他对“描述的形而上学”的研究。他认为,笛卡 

儿、莱布尼兹、贝克莱的学说是一种“校正的形而上学”,即试图用一 

个理想或概念系统去取代以往的理想或概念系统;亚里士多德、康德的 

学说是一种“描述的形而上学”,即只描述人们关于世界的思想结构, 

而不去构造更好的结构。他通过对殊相与共相关系的论述,对思维结构 

作了形而上学的描述。斯特劳森对形而上学的重新研究,标志着新一代 

分析哲学家不再陷于语言的精细分析之中,而是开始从本体论上把握语 

言和逻辑的问题。 



      (2)日常语言学派向美国的传播 

     从40年代起,日常语言学派的影响逐渐向其他国家传播,尤其在美 

国,深深地渗透到后来的语言哲学研究中。 


… Page 48…

     日常语言学派传向美国,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这一学派的 

思想代表到美国讲学,宣传他们的思想。如,奥斯汀曾于1955年到哈佛 

大学主持詹姆斯哲学讲座,斯特劳森也曾受聘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多次 

往美国讲学。他们的讲稿及著作在美国被整理出版。另一途径是通过在 

剑桥和牛津两大学的学生学成后到美国的介绍和继续研究。 

     日常语言学派在美国的传播大致有两个时期:40—50年代主要是介 

绍后期维特根斯坦和日常语言学派观点的时期,60—80年代则主要是继 

承和发展的时期。在前一个时期,除奥斯汀、斯特劳森等人的讲学外, 

布莱克、拉策罗维茨、马尔科姆等也起了很大作用。他们都曾先后于30 

年代在剑桥大学直接从学于摩尔和维特根斯坦等。甚至维特根斯坦后期 

的思想在公开之前曾向拉策罗维茨和另一学生面授过,拉策罗维茨等以 

自己的听课笔记最先将《褐皮书》的基本观点传播开来。这些学者在美 

国出版了大量介绍日常语言学派的著作,如布莱克的《语言和哲学》、 

 《模型和隐喻》,拉策罗维茨的《摩尔回忆录》、《维特根斯坦:哲学 

和语言》,马尔科姆的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心的问题、从笛 

卡儿到维特根斯坦》等书,都是介绍日常语言学派两位创始人思想的。 

50年代以后,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代表作《哲学研究》,以及赖尔、 

奥斯汀等人的著作相继出版并流传到美国,使美国哲学界更直接地了解 

了这一学派思潮。在后一个时期,塞拉斯、齐硕姆、塞尔等人对日常语 

言学派的研究,使这一学派在美国哲学界占有一席之地。 

     威尔弗利德·塞拉斯(1912——)曾于1933—1937年在牛津大学奥 

里尔学院学习,以哲学为主。当时正是剑桥学派形成时期,英国哲学界 

的活跃及日常语言学派的观点对他后来的思想产生了影响。塞拉斯的哲 

学研究范围很广,涉及到本体论、逻辑、元心理学等许多方面,他还是 

 “科学实在论”的主要倡导者。他在日常语言学方面着重发展了后期维 

特根斯坦关于词的意义在于词的用法的观点,强调语词同语境之间的相 

关性。他认为了解一个词的意义就是从词的功能方面对词进行分类,也 

就是这个词在一定规则下对语言所起的作用。如“某某意味着某某”的 

句型是一种翻译程式,它不仅是指从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而且 

是指从同种语言的一个词翻译为另一个词,所表示的无非是两个词在语 

言中有同样的用法,也就是起同样的作用。他在这方面的论述,主要载 

于他的四本论文集中。 

     罗德里克·齐硕姆(1916—)没到英国留过学,但他通过研读后期 

维特根斯坦和奥斯汀、斯特劳森等人的著作而接受了日常语言学派的影 

响。他的研究涉及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等多方面,在语言哲学上 

主要继承牛津学派的语义分析方法。他赞同日常语言学派的基本观点, 

认为许多哲学命题的混乱在于违背了日常语言的用法,为此,他重视对 

那些与认识相关的词汇的分析,如“感知”、“知道”、“相信”、“显 

现”等。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则批评较多,对形而上学的研究 

给予重视。他在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人和对象:形而上学研究》、《第 

一人称:试论指称和意向》、《认知的基础》等。 

     约翰·塞尔(1932—)曾直接就教于牛津学派,主要继承奥斯汀的 

言语行为理论,在意义理论和指称理论方面,也继承了日常语言学派的 

观点,强调语言同语言环境的关系,并着重从语言行为角度去考察语词 


… Page 49…

的指称和语句的意义。他认为,语言交流的最小单位不是指号、词或语 

句,而是某种言语行为的完成。他继承奥斯汀关于言语行为的分类,并 

着重研究其中的语示行为,并提出了意向性的意义理论,即认为话语的 

意义、说话者的意向、话语说出的习惯这三者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他还 

把言语行为理论扩大到对隐喻、虚构、指称、间接言语行为等方面的研 

究,丰富了奥斯汀原来的内容。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言语行为: 

语言哲学方面的一篇论文》、《词语和意义:言语行为理论研究》、《意 

向性》等。 

     与日常语言学派差不多同时,从逻辑实证主义中发展起来另一个与 

之抗衡的支派,就是批判理性主义。60年代以后,它又演变为历史主义。 



                3。批判理性主义及其向历史主义的演变 



     批判理性主义的提出,源自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哲学观点的批 

判。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们认为,科学哲学是经验科学的知识论,其中 

心问题是科学知识的一般逻辑结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是进行 

静态的逻辑分析,即对科学理论的前提、假设、概念、定义、公设及推 

理等作逻辑分析。强调逻辑分析、强调归纳方法是逻辑实证主义在科学 

哲学问题上的主要倾向。 

     批判理性主义和后来的历史主义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科学哲学是 

科学发现的逻辑,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是科学知识的发展与增长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应进行动态的历史分析,即以科学史家和社会学 

家搜集的科学生活的观察资料为基础,总结科学发展的规律。在理论特 

点上,这两个思潮以反归纳主义、反证实原则为旗帜。 

     批判理性主义产生于30年代奥地利,二战以后扩大影响,50—60 

年代在英美科学哲学界取代逻辑实证主义而居主导地位,70年代在历史 

主义的攻击下逐渐衰落。历史主义在50与60年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