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存在主义作了别有特色的解释,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一套社会政治理
论,希望修正马克思主义。他与萨特之间,虽然后期出现争论,但在基
本思想上的相互影响仍十分明显。
知觉现象论。
梅洛…庞蒂与其他存在主义者一样,试图超越物质本体论或意识本体
论,而主张存在本体论。梅洛…庞蒂的特点是从知觉出发来论证自己的观
点。他认为,一切存在都包含物质和精神,同时又都既非物质又非精神。
要说明这一点,莫过于揭示人的存在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四个相关而区
别的境界:知觉境界、运动性境界、社会性境界和认识境界。知觉境界
具有基础的意义,因而应当首先加以研究。
知觉是对象在主体中的显露。梅洛…庞蒂认为,知觉不同于思维,它
不是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是关于世界的科学,因为它没有理性的参与,
没有目的性,它仅仅呈现世界。但由于这种呈现使人与世界发生一种素
朴的、本真的、活生生的接触,既未受到理性思维和科学概念的影响,
也没被物理世界所同化,因而是主体与对象最直接的接触,具有“前对
象”或“前意识”的特征。在知觉中,主体和对象的差别不存在了,它
们融合在一起,一同存在,既有主体性又有对象性。知觉的这一特性,
使对象以主体性形式存在,使主体包含了对象。
知觉的主体是身体一主体。知觉的主体是知觉显现对象的能动性,
… Page 23…
但它不是纯粹的自我,而是依赖于身体的,是身体的主体。身体的结构
与世界的结构相通,因而使主体成为“世界中的存在”,与世界不可分
离。知觉对象的主体结构性和知觉主体对身体的依赖,表明了知觉是精
神与物质的统一、意识与身体的统一。这既证明了不存在精神与物质何
者为本源的问题,也证明了知觉作为人的存在结构的基础,应当成为哲
学的首要研究对象。也就是说,哲学只有在生动的知觉层次,才能发现
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间的交流,从而超越传统的偏见。
现象学的历史观。
梅洛…庞蒂从他的知觉现象论出发,提出了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历史
观。他不同意萨特的自在与自为观点,认为这是把人的意识与人的身体
及环境隔离开了,也就使历史成为不可理解的了。在个人与社会历史之
间,个人是社会的个人,具有身体—主体的决定性和由社会决定的被决
定性;历史是意义与非意义的结合。梅洛…庞蒂说:“‘存在’一词有两
种意义,也仅仅有两种意义:一是作为物而存在,另一是作为意识而存
①
在。” 那么,个人的存在既不是纯粹意识的自为存在,也不是与他人、
社会无关的孤独存在。个人是与他人、社会共同存在的,个人直接就是
社会,因为个人之存在于社会既由自己决定又由他人决定,个人通过身
体感知社会,同样又被他人感知。因此,人的自由并不如萨特所言具有
绝对性,自由既是个人的决定,同时也是社会的决定,社会限制着个人
的自由。如果认为自由都是绝对个人的,那么社会就成了各个个人的自
由活动的总和,没有了社会的共同活动,这也就没有了社会,当然也不
会有个人了。同样,历史也不是完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不是
思想的,但又不是无意义的。历史中的人的意识具有主体的自由选择性,
这使历史在发展中能够避免一些错误。梅洛…庞蒂举例说:“造反并不是
客观条件的结果,而毋宁说是具有革命意愿的工人所采取的一种决定,
①
它使他成为一个无产阶级。” 。
以上可以看出,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哲学具有突出的现象学特征。
在本体论问题上主张亦物质亦精神又非物质非精神的超越观点,在历史
观上认为决定与非决定的统一,在政治倾向上既对资本主义不满又对社
会主义不赞成。他试图找到所有对立事物的中间状态,试图用存在去模
糊事物的区别。正由于这样,他的思想被称作是“含混哲学”,而他自
己,当然也仅仅是一位不谙政治的哲学家。
(3)加缪的荒谬哲学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一位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哲学
家和文学家。他早年丧父,生活困苦。毕业于阿尔及利亚大学,获哲学
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积极参加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战后主要从
事文学和哲学创作,195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47岁时因车祸身亡。加缪
的代表作有小说《局外人》、《鼠疫》,哲学论著《薜西弗斯的神话》、
《反叛者》。他还写过戏剧作品,和他的小说一样,表达了他的哲学观
点。
① 梅洛…庞蒂: 《知觉现象学》,引自《存在主义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年版,第377 页。
① 梅洛—庞蒂: 《知觉现象学》,引自《存在主义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年版,第379 页。
… Page 24…
加缪的思想被称作“荒谬哲学”,是因为他独特地表述了关于荒谬
和反叛荒谬的存在主义观点。他并不承认自己是存在主义者,但由于他
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都明显地同存在主义一脉相承,人们还是认为他
的哲学属于存在主义。加缪的思想主要有两部分内容:关于“荒谬”的
论述和关于“反叛”的论述。
荒谬
加缪首先描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荒谬感,认为这是现代人的普
遍感受。在《局外人》中,他描写了一个空虚孤独但又对自己诚实的人。
主人公是一位轮船公司职员,他对母亲的去世无动于衷,依然做他想做
的各种事。由于他莫明其妙地杀了人,他被判处死刑。临刑时,他只有
快活的感觉,甚至希望人们来观看他被处死,以憎恶来欢迎他。加缪塑
造的这个活在现实生活圈外、完全不被世俗规范和习俗约束的人物,被
赋予了撕碎世俗虚伪后真实表现自己的性质。加缪认为,当一个人有一
天认识了生活的伪装而去寻找自我的时候,他就会真切地感受到那种与
社会格格不入的、被抛到局外的绝对孤独的感觉,这就是荒谬感。这种
感觉如同演员被逐出了舞台、土生土长的人被抛离了故乡的空洞感;与
世隔绝、不被接纳、无依无靠;世界一下子变得陌生,周围的人不予理
解,痛苦、厌烦、恐惧、绝望扼住喉咙。加缪认为,在现代人的生活中,
随时随处可以体验到这种感受。只要你问自己一句“为什么”,那么在
难以回答之中立刻就能体验到生活的荒谬感。
荒谬感来自现实的荒谬。加缪认为,现代人的普遍的荒谬感来自现
代生活随处可见的荒谬。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在做一些莫明其妙的事,
如指控一个无辜的人犯了暴行,指责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自己的妹妹心
怀邪念,或者身佩军刀却冲向机关枪的扫射,等等。这种可能与现实、
能力与目标不相平衡的状况就是荒谬。荒谬来自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人
处在生存中的一种状态。人对世界充满种种希望,希望世界合乎理性,
世界有意义,而实际的世界恰恰相反,既无理性又无意义,人的唯一可
能的结局是死亡。对此,萨特在评价加缪作品时曾这样表述:“荒谬是
事实的状态,原始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除了人与世界的关系
外,也就别无所指了。根本的荒谬证实了一道裂痕——人类对统一的渴
求和意识与自然之间的断裂;人类对永生的渴求与生存有限性之间的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