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博伽梵歌原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完全在奎师那知觉中,才能毫无恐惧。受条件限制的灵魂之所以有恐惧,是因为记忆迷乱,忘记了与奎师那的永恒关系。《博伽瓦谭》(11。2。37)说:“奎师那知觉是无畏的唯一基础。”因此,只有奎师那知觉者能够进行完美的修行。而且,由于瑜伽修习的终极目的是要看见内在的主,因此,奎师那知觉者已是最好的瑜伽师。这里所论及的瑜伽系统的原则,与时下流行的所谓“瑜伽协会”的原则是不一样的。
  15。神秘的超然主义者,不断地训练自己,控制身体、心意和活动,使心意规范化,这样就能够终止物质存在,到达神的国度(奎师那的居所)。
  要旨:修习瑜伽的终极目的现在已解释清楚了。修习瑜伽并非要得到任何物质的方便,而是要终结一切物质的存在。寻求强身健体,或慕求物质的完美者,都不是《博伽梵歌》所说得到瑜伽师。终结物质存在也不包含进入“虚无之境”。“虚无”不过是虚构的神话,在主的创造之内,均无“虚无”。相反,物质存在的终结却助人进入灵性天空,进入主的居所。主的居所,《博伽梵歌》也有清晰的描述,那里无需太阳、月亮或电力。灵性国度的每一星体都是自明的,就象物质天空的太阳一样。神的国度无处不在,但灵性天空和那里的星体,则称为高等居所(param 
  dhama)。 
  在这里,主奎师那亲自说明了,完全了解主奎师那的完美的瑜伽师,可获得真正的平和,而且最终到达他的至高无上的居所奎师那楼卡——名为哥楼卡温达文(Goloka 
  Vrndavana)。《布茹阿玛萨密塔》(5。37)清楚地说,主虽总是住在他的居所哥楼卡(goloka),却凭着他的高等灵性能量,显示为遍存万有的梵和区限化的超灵(para…matma)。若不能正确地理解奎师那和他的全权扩展维施努,谁也不能到达外琨塔星宿(vaikuntha),或进入主永恒的居所(goloka 
  vrndavana)。以奎师那知觉进行活动的人才是完美的瑜伽师,因为他的心意总是专注于奎师那活动之中。在《韦达经》中我们也了解到:“只有了解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的人,才能克服生死之途。”换言之,瑜伽系统的完美境界,就是达到远离物质存在,获得自由,而不是用一些魔术戏法或体操绝技,来愚弄善良天真的大众。 
  16。阿尔诸那呀!吃得太多或太少,睡得太多或睡得不够,都不可能成为瑜伽师。
  要旨:这里向瑜伽师推荐了饮食和睡眠的规则。吃得太多,是指吃得超过了维持健康所需。人类实在没有必要吃动物,因为有大量的谷物、蔬菜、水果和牛奶可供应。根据《博伽梵歌》可知,这些简单的食物属于善良形态。动物食品是给那些在愚昧型态中的生物吃的。所以,那些耽于吃肉、饮酒、吸烟和吃未先供奉给奎师那的食物的人,会承受罪恶的业报,因为他们所吃的只是污染了的东西。谁为感官满足而吃,或为自己而烹饪,不把食物供奉给奎师那,所吃下的就只是罪孽。进食罪孽及饮食无度,都不能修行完美的瑜伽。最好只吃供奉过奎师那的食物。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不吃任何未先供奉给奎师那的食物。因此,只有奎师那知觉者方能在瑜伽修习中达到完美。谁人为地禁食,自己制定断食程序,是修不成瑜伽的。奎师那知觉者遵循经典所推荐的程序断食。他不自行断食或吃得大多,因此能修习瑜伽。吃得过多的人睡觉时常做梦,而且睡眠过多。人每天的睡眠不得多于6小时,一天24小时中,睡眠若超过6小时,肯定是受了愚昧形态的影响。在愚昧形态中的人懒惰贪睡。这样的人不能修习瑜伽。 
  17。饮食习惯、睡眠、娱乐和工作有规律的人,修习瑜伽系统,可减轻种种物质痛苦。
  要旨:饮食、睡眠、防卫、交配,这些都是躯体的需要,但若过度,就会妨碍瑜伽修习的进步。一个人只有培育自己,接受祭余(普热萨达玛),才能逐渐做到使饮食有节制,有规律。根据《博伽梵歌》,供奉给主奎师那的是蔬菜、花、水果、谷物、牛奶等食物。这样,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就自然而然地受到训练,不吃不属于人类的食品,即不在善良之列的食物。而在睡眠方面,把时间浪费在不需要的睡眠之中,这在奎师那知觉者看来,实在是很大的损失。在奎师那知觉者的一生中,即使有一分钟的时间没有为奎师那服务,他也感到难以忍受。因此,他的睡眠时间保持在最低限度。这方面的典范是圣茹帕哥斯瓦米这位圣者总是不停地为主服务,每天睡眠不超过两个小时,有时甚至不睡。哈瑞达斯塔库尔每日手执念珠唱颂主的圣名30万次,未唱完之前,他甚至不接受祭余(普热萨达玛),也不会睡上片刻。至于工作,奎师那知觉者也不会做任何与奎师那无关的事情。因此,他的工作不为感官享乐所污染。人在奎师那知觉中便无所谓感官享乐。因而也就无所谓世俗的闲暇了。他的工作、言语、睡眠和其他身体活动均有规律,符合规范,所以醒时就没有物质之苦了。 
  18。瑜伽师修炼瑜伽,规范心意活动,抛弃物质欲望,安处超然境界,可谓已坚定地处于瑜伽之中。
  要旨:终止种种物质欲望——特别是性欲,是瑜伽师有别于一般人的活动的独特之处。完美的瑜伽师善于控制心意的活动,不再受任何物质欲望的干扰。这种完美的境界,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可自然而然地达到,正如《博伽瓦谭》(9。4。18…20)所说:“首先,安巴瑞施玛哈茹阿哲将心意专注于主奎师那的莲花足;然后逐一地,以言语描述主的超然属性,以双手洗擦主的庙宇,用双耳聆听关于主的活动,双眼注视主的超然形体,以身体接触奉献者的身体,以嗅觉品味供奉给主的莲花的清香,用舌头品尝供奉在主莲花足下的图拉茜(tu1asi)叶,用双足前往圣地和主的庙宇,用额头顶拜主,而他的欲望在于执行主的使命。所有这些超然的活动都十分适合纯粹的奉献者。” 
  在主观上,非人格主义者对这超然的境界,可能无法表述,但对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来说,就非常容易而且切实可行——就如上述安巴瑞施玛哈茹阿哲的活动中那样显而易见。除非心意不断想念并专注于主的莲花足,不然,这些超然的活动便无法实行。因此,在为主的超然服务之中,把这些规定的活动叫做“arcana”,即以所有的感官为主服务。感官和心意均需投入,简单放弃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对于一般人来说特别是那些不在生命的弃绝阶段的人,将感官和心意如上述那样超然投入,便是超然成就的完美程序,这在《博伽梵歌》中叫做“坚定地处于瑜伽之中”。 
  19。正如灯在无风的地方不再飘忽晃荡,超然主义者控制了心意,便常安然处于对超然自我的观想之中。
  要旨:真正的奎师那知觉者,常专注于超然境界,毫不分神地观想令人崇拜的圣主,就好象无风之处的一盏灯那样安然稳定。 
  20…23。在神定(萨玛迪)的完美境界之中,人的心意通过瑜伽的修习彻底地摒除了物质性的心智活动。这完美之境的特点就表现在人能以纯净的心意而看见自我,并在自我中品尝到快乐。在这种喜悦状态下,人便处于无尽的超然快乐中,以超然的感官而觉悟。这样达成之后,人就永不会违背真理;获得了这些,他认为再没有更大的收获了。人一旦处于这样的位置,即使陷于最大的困难之中,也永远不会动摇。这才是摆脱了一切来自于与物质接触而产生的苦难而得到的真正自由。
  要旨:人们通过修习瑜伽,就会逐步地不依附物质概念的框框。这是瑜伽原理的初步特征。然后,便进入神定,就是说,瑜伽师通过超然的心意和智性觉悟到了超灵,而且没有任何担忧和顾虑,怕将自我与超我混为一团。瑜伽的修习或多或少是基于帕昙佳里体系的原理之上的。有些未获授权的释论者试图把个体灵魂与超灵等同,而一元论者认为这就是解脱之境,但他们都不了解帕昙佳里瑜伽体系的真正目的。帕昙佳里承认有超然快乐一说,但一元论者害怕因此危及一元的理论,拒不承认超然快乐的存在,知识和智者的二重性,非二元论者不能接受,但超然快乐——通过超然感官而觉悟的——在这节诗中得到承认。这一点得到了著名的瑜伽体系倡导者帕昙佳里的进一步确证。这位伟大的圣者在他所著的《瑜伽苏陀》(3。34)中说:purusa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