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单世联]西方美学初步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纯的舒适和娱乐。三是“净化”有清除的意思,但不是清除其中的低级因素,更不是全部清除,而是只要它们过度,就清除它们。

    “净化”是亚里士多德对悲剧和音乐的审美效果的理解,它是一些而不是全部艺术的功能。在这个问题上,历来有两派,一重道德教育,一重快感,“净化”则把它们统一起来,渲泄感情的同时也陶冶性情,使自然的、本能的人向社会的、道德的人过渡。亚士多德承认,人并非完全是理性的,他的性格中还存在着一个决不能消除或忽视的情欲成分。有德的人允许非理性的情欲、冲动得到适当的位置,并使它们与他的理性计划保持和谐、避免冲突。所以美德应当瞄准处于完全的压抑与完全的放纵之间的感情的中间状态。当人们避免极端的行为或能理智地采取适度的方式时,他就能获得美德和幸福。艺术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无害的、公从众乐于接受的、能够调节生理和心态的途径。

    为了能够唤起怜悯和恐惧之情,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人物的性格必须善良,使观众对他的遭遇产生怜悯和同情;同时他又必须近似常人,可以使观众联想到自己而不寒而栗。在情节安排上,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不应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怜悯是由于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恶运而唤起的,恐惧是由于一个与我们相似的人遭到失败唤起的。理想的悲剧人物是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他之所以陷入厄运,不是因为他为非作歹,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这样才能到唤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的审美效果。

    柏拉图说诗是激发感情的,不符合理性的要求,所以要驱逐。亚里士多德承认诗是激发感情的,但他在伯拉图止步的地方向前作心理分析,一个背上这种情感重负的心灵是不能适应实际生活的,但它可以观看悲剧时释放。柏拉图是严肃的、理性的,他要按原则办事;亚里士多德也是理性的,但同时是经验的,他愿意尊重现实,不唱高调。

    艺术通过亚里士多德找到了一位最清醒、最周延的辩护师。很难设想,在柏拉图的凌厉的攻势面前,没有没有亚里士多德,艺术在美学理论上会是怎样的一幅面貌。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美学史上第一个诗学体系,从古罗马的贺拉斯、文艺复兴时代众多的诗学著作、17世纪的布瓦洛,都根据亚里士多德写了无数《诗学》、《诗艺》,它们在总体上没有超过亚里士多德。只是到19世纪黑格尔的《美学》,才重新创造了一个可以与亚里士多德并列新的诗学体系。如果说在美的理论上,有柏拉图主义与康德主义两个时代,那么与之相应则是在诗学即艺术理论上,则有亚里士多德与黑格尔两个时代。但这并不是说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黑格尔以后就没有意义了。即使在20世纪,两个截然不同的美学家,马克思主义系统的卢卡契和分析美学家族的布洛克,都在他们的著作(《审美特性》、《艺术哲学》)中对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作了高度评价和新的阐释。
 
 
 2005…7…8 9:43:00           
 
  buteramj2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26
  积分:1374
  注册:2005…3…28
              第 10 楼  
 
 

 

第一编   柏拉图主义

第5章   希腊化的思潮

手携手,
慢移流浪的的脚步,
告别伊甸,
踏上他们孤寂的道路
    ──(英)弥尔顿《失乐园》

    公元前323年,征服过欧亚非大陆的亚力山大大帝病死,古代世界开始进入希腊化时代。公元30年,当最后一个主要的希腊化国家埃及陷入罗马人手中时,希腊化时代结束。这是经济史与政治史上的伟大时代,“西方世界”从此开始形成。然而在文化学术领域,这个时代基本上是延袭希腊。从亚里士多德死后到耶稣诞生的300多年间,希腊的思想自由和探索精神已不复存在,理性沦为理智,艺术变为技巧。因此,史家们干脆认为,希腊文明是一个整体,它经历了古希腊时代、希腊化时代、罗马时代,或简称之为希腊罗马。

    如果说城邦制给予希腊人以安全和尊严,使他们享受美好而文明的生活,那么从希腊化时代开始,人们却不得不面对城邦衰落而引起的孤独和不安,他必须在一个更加复杂、也更具威胁性的环境里重新认识自己的位置,必须形成一个远比狭隘的城邦复杂得多的社会概念。这一时期的精神活动,就是在城邦已经无力提供安全的情况下,探索一种支撑人们在世界上生存的力量。哲学的出发点不再是公民和城邦的关系,而是孤独的个人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哲学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科学地认识自然,而是如何认识人的状况;美好的生活不再是积极的公民义务和社会责任,而是争取道德上的独立性,以便在一个充满了敌意、激烈竞争的世界中获得幸福。这种弥漫于希腊化和希腊─罗马时期的个人孤独感和寻求精神慰藉的焦虑,促成了这一时期美学思想的伦理特性和宗教特性;这一时期伟大的思想家都是道德论者而不是哲学家或理论家。

    这个时期的思想家大多与古代某一学派有联系,但他们总是表示自己对形而上学不感兴趣,这是一个沿袭前人、改编加工的时代,几乎没有新的创造性的概念(郎吉弩斯的“崇高”是一个例外),有影响的思想学说是由承古代而来的学派提出的,它们是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怀疑派和折衷派,这些学派一直存在到罗马时代。

一  伊壁鸠鲁学派:对艺术的两种态度

    伊壁鸠鲁(Epikur,前342─270年),于公元前4世纪末在雅典创立了一所学园,他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唯物主义(原子论)解释存在,以快乐主义解释行为,以感觉主义解释知识。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他反映了正在变化着的个人与城邦的关系。有智慧的人不应卷入公共事务,因为政治会剥夺人的自信和自由;聪明的人不应追求财富、权力和名声,因为这种欲望只会产生烦恼。当身体摆脱了痛苦、思想摆脱了焦虑和恐惧时,人就可以得到幸福。伊壁鸠鲁主张增加个人快乐,这快乐不是无节制的享乐主义,幸福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获得,要避免那些会产生不愉快的副作用的单纯的感官快乐,他信奉希腊传统的节制和谨慎的观念。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弗洛德谟(Philodemos,前1世纪)、卢莱克修(Lucretius,约前99─55)等。

    伊壁鸠鲁学派是唯物主义者,他们对希腊美学中的精神美不予关心;他们是快乐主义者,注重美对于个人的现实需要、个人欲望的价值;他们是感觉主义者,强调美与感觉经验的联系,认为美就是耳目来说令人愉悦的东西。在这几个方面,伊壁鸠鲁学派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不同,而比较接近智者学派。

    以享乐主义来理解美,伊壁鸠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把美与愉悦等同起来,没有愉悦就没有美,愉悦的程度等同于美的程度,它们之间的不同只是一个用词的不同。伊壁鸠鲁说过即使你谈论的是美,你也是在谈论愉悦,因为美如果不是令人愉悦的就不会是美的。另一种是把美的愉悦联系起来,但并不认为它们是同一的,美只有在具有愉悦的效果时,才是有价值的。这就是对美本身存而不论,只看其是否提供了愉悦。伊壁鸠鲁说得很清楚,如果美的事物给了我们愉悦,我们就珍视它,假如不是这样,我们就抛弃它。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美不产生愉悦,我们就向美和那些无端称赞美的啐唾沫。虽然从基本思路上说,这两种观点都差不多,但按第一种,美和愉悦同一,所以所有的美都是有价值的;而按第二种,则可能存在着不给人提供愉悦的美。

    按第二种观点推下去,伊壁鸠鲁对艺术的态度就比较消极。他有一个看法,就是人的一切活动都出自需要,但并不是每种需要都有同样的价值,都是必不可少的,美和艺术就不是绝对需要的,因为它产生在人类历史的一个较晚阶段,人类在艺术产生之前已经生存了好久了。他把音乐和诗歌说成是“噪音”,要他的门徒们不要花时间去阅读那些不提供任何实在的和有用的诗歌,甚至认为诗在制造神话,是有害的,又认为诗和音乐造成懒散、痴迷和毁灭,所以他和柏拉图一样,要把诗人逐出国门之外。他承认一个明智的人也可能光顾剧场,但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