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山夜话 作者:邓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钱雨、金雨等等奇怪的现象。 实际上这些现象的产生,道理却很简单。

  我们走到郊外旷野去,常常看见一阵旋风卷起沙土,变成一条黄色的飞龙。据说, 人要是处于这个龙卷风的中心,就非常危险。甚至天上的飞鸟,如果碰上这股龙卷风也 逃不了。所以,《宋史》《五行志》说:“庆元二年十二月,吴县金鹅乡铜钱百万自飞。” 这当然是被旋风刮跑了的。《续文献通考》载:明代“洪武八年,库钱飞。时南台民家 屋上有钱,竖立瓦上,各贯以竹,或得一二十文,皆库钱也”。明代蒋一葵的《长安客 话》也写道,“涿州旧有塔在桑乾河中,名镇河塔。嘉靖元年,塔崩,内有古钱,皆飞 空如蜨。”把这些记载同前面所举的例子连起来看,问题的真相就表现得非常清楚了。

  从下雨的趣闻中,我们不难知道,有许多离奇古怪的现象,只要仔细研究,其中都 有一些道理。因此,我们对于古人遗留下来的各种记录材料,甚至包括许多神怪记录在 内,也不要随便一概抹杀,而要从中寻找有用的东西。

  燕山夜话(四集)  发现“火井”以后

  前几天,遇见一位老乡。他告诉我:“就在咱们住的那个村庄,发现‘火井’了。” 这真是一个喜事。从来不知道有火井的地方,现在居然也有了火井,怎么不叫人高兴呢?

  可是,在发现了火井以后,就应该赶快加以利用,千万不要让它白白地浪费掉,这 是最要紧的。即便由于它是新发现的,人们对它的资源状况,还不能一下子就了解清楚; 或者因为技术设备不够,还不能很快加以利用。然而,无论如何,我们总得赶快采取措 施,尽可能地利用它,而不应该使它受到无谓的损耗。

  我们所说的火井,照现代科学的名称,就叫做天然气。这是一种气体燃料,即天然 产生的可以燃烧的气体。它的主要成分是沼气,化学名称是甲烷;此外,也包含有少量 的二氧化碳、氮气、氦气及其他气体。这就是说,它是一种混合的气体,外文译名又叫 做“瓦斯”。它的产生,如同煤炭和石油一样,也是由于埋藏在地下的有机物长期变化 而来的。正因为这样,所以它不但可以单独存在,也常常与煤炭或石油共生,因而同时 存在。这种气体聚集的地方,只要打一口井,它就会自然地喷出来。在喷口上一点就着, 火力很强,所以我国民间和古书上都把它叫做火井。

  据宋代刘敬叔的《异苑》一书的记载,我国最早发现火井的地方是四川临邛县。他 写道:“蜀郡临邛县有火井,深六十余丈。汉室之隆,则炎赫弥亘;桓灵之世,炎势渐 微;诸葛一窥而更盛。”这里说到东汉桓帝和灵帝的时期,火井已经不如最初那样旺盛 了,可是诸葛亮去看了一下,火势却又旺起来。这当然有点近乎神话,十分牵强。不过, 天然气流动的情形,有时也会在某个时候旺盛,某个时候衰微,后来又转为旺盛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记载证明,我们早在汉代就发现了天然气,就已经知道火 井的用处。在科学史上,这恐怕也是应该大书特书的。

  同书又说:“北狼山、遥火山西有火井,深不可见底,炎热上升,若微电。以草爨 之,即火发其山矣。”又据《邛州府志》载:“在州治西南八十里有火井。蜀都赋:火 星荧于幽泉,高焰煽于天陲。注曰: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须臾焰出,以竹筒盛之, 其火无灰。井有水、火,取井火煮水,一斛得盐五斗。家火煮之则盐少。”现在我们如 果到四川自流井等地,看看煮盐的情形,仍然和《邛州府志》的记载差不多。

  翻开《潼川府志》,我们同样也能看到类似的记载。如:“在蓬溪县伏龙山下,地 洼若池。以火引之,有声隐隐出地中,少顷炎炽。夏月积雨停水,则焰生水上,水为之 沸,而寒如故。冬月水涸,则土上有焰,观者至焚衣裙。”这些都可以证明,在四川各 地,历代都有许多火井,终年不断地喷出瓦斯,遇火即燃。同时,在南方其他不少地区, 同样也有火井存在。

  至于在北方,是不是也有火井呢?这在过去一般人的心目中,一直是个疑问。甚至 有的人很肯定地认为北方没有火井。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不但我们现在已经发现北 方也有火井,而且从历史文献中同样可以找到证明。

  例如,在河北省的阳原境内,据地方志载,这里是古弘州地,有“火井,深不见底。 炎气上升,常若微电。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故名曰茔台”。可见北方也有火井,并 非只在南方才有。至于在甘肃玉门附近地区,因为出产石油,同时也有大量的天然气, 更是人所共知的了。

  因此,用现代科学观点来说,所谓火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即气井、油井、煤井。 这三种井都能喷出天然气,都可以点燃,都可以叫做火井。我们应该设法充分利用这几 种火井的天然气,以代替煤炭的燃烧,节约用煤;并且用以代替加工所需要的动力,节 约大量的劳动力;同时可以改善劳动环境,减少灰渣和高温辐射等对环境卫生的不良影 响。

  更重要的是,如果天然气发现得多了,还可以用来制造碳黑、肥料、人造石油以及 其他许多化学工业产品。我们看到国外进口的许多合成纤维、人造橡胶、人造羊毛、合 成氨化肥、酒精等等,有相当大的部分都是从天然气中提炼制造的。

  由此可见,发现了火井以后,如果善于利用它,那末,它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生 产上的用途,将日益增大;它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建设,将发挥日益巨大的作 用。

  燕山夜话(四集)  茄子能成大树吗?

  请你想想,栽一棵茄子,会长成一株大树,这是可能的吗?就普通常识来说,这无 疑地是不可能的;然而,这又是确实根据的。

  唐代高择的《群居解颐》中有一段记载:

  “岭南地暖,草菜经冬不衰。故园辅之中,栽种茄子,宿根多二、三年者。渐长, 枝干乃成大树。每夏秋熟时,梯树摘之。三年后,树老子稀,即伐去,别栽嫩者。”

  这里所说的茄子,到底是不是茄子,似乎还值得研究。人们很有理由怀疑,变成大 树的茄子也许不是茄子,而是别的一种植物。

  可是,早在高择以前,晋代稽含的《南方草木状》中,就有一则专讲“茄树”的, 文字与上面所引的大同小异。只是高择说到这种茄子“宿根多二、三年者”,而嵇含说 “宿根有三、五年者”;高择说“三年后,树老子稀,即伐去”,而嵇含说的是“五年 后”。

  由此人们又会怀疑,这两则文字相差不多,是否以讹传讹?但是,再查其他古书, 也有同类的记载。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记》中,有一段记载与高择的记载相同。还有 《岭南异物志》一书,也写道:

  “南土无霜雪,生物不复凋枯。种茄子十年不死,攀缘摘之,树高至二丈。”

  茄子竟然能活十年,并长到两丈高,这真是一株大树了。这能够说是以讹传讹吗? 为什么这许多作者都会信以为真呢?不仅如此,并且有的作者还确切地证明有人亲眼看 见了。例如唐代的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说:

  “岭南茄子,宿根成树,高五、六尺,姚向曾为南选使,亲见之。”

  看来这的确是一种茄子,并非传讹。因为茄子的品种很多,在气候、土壤等特殊的 条件下,也有可能会长成了大树。或者这种茄子树和茄子的区别,正如木棉树和棉花的 区别一样,也未可知。

  实际上,不只在南方有许多特殊品种的农作物,就在北方,也有许多普通的农作物, 在特殊的条件下,同样会出现异于寻常的发展形态。我们常常听说,在北方农村中,有 的公社生产队种植的马铃薯,一个就有六斤重,白薯一个就有十多斤重,这些确实不算 稀奇。至于在某些试验农场中,也有的棉花宿根,长了两三年,这也是事实,并非传讹。

  说到棉花,大家都知道,也确实有特殊优良的品种,亩产可达八九百斤籽棉的。这 是经过特殊的栽培,不但土壤的条件要好,肥料充足,灌溉得法,而且整枝等技术细节 都要掌握一套特殊方法。比如,发现“赘芽”和“边心”就要去掉;不必要的“油条” 和空枝“也要打掉,并且要打得适当:”顶尖“要根据棉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