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山夜话 作者:邓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 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舢舻蔽水,大悦,名曰通惠河。”

  元代的诗人傅若金,前以《海子》为题,写诗吟咏什刹海,其中也有“舢舻遮海水, 仿佛到方壶”的诗句,与《元史》所载忽必烈“过积水潭,见舳舻蔽水”的情形完全一 致。这就表明,当时漕运的船舶可以直接驶到元代大都城的“海子”里来。由于船舶拥 挤,以至水面都被遮住,几乎看不见了。这个海子当然只是人工造成的小内海,但是, 它完全成了一个装卸漕粮的港口,则是毫无疑义的。

  人们也许会觉得奇怪,郭守敬引白浮泉水入城是可能的吗?白浮泉水源在昌平域东 南的凤凰山,那一带地势约为海拔六十米,中间经过沙河和清河两河谷,地势降低到海 拔四十五米以下,而积水潭和什刹海周围的地势则是海拔五十米左右。按照这样的地势 看来,怎么能够引白浮泉水入城呢?

  原来郭守敬详勘测了地势之后,设计了一条长达三十公里的河渠,引导白浮泉水先 向西流,然后转向南流,再向东南流入昆明湖(即瓮山泊),然后继续向东南流,注入 大都城。这一条渠道,就是著名的“白浮偃”。它的遗迹现在还隐约可以寻见。

  根据同样的道理,从整个通惠河的地势来看,河床的坡度很大,非采取其他技术措 施,那是无法通航的。但是,郭守敬很有办法,他设置了水闸和斗门,保证了船舶的顺 利通行。《元史》《郭守敬传》载:

  “运粮河每十里置一腄,比至通州,凡为腄七。距腄里许上重置斗门,互为提阏, 以过舟止水。”

  这是郭守敬在工程开始以前就已经设计好了的。就是说,从大都到通州,设有七座 水闸,距离每座水闸约半公里的地方,又设有斗门。水闸和半门的关闭或打开,就调节 了运河各段的蓄水量,控制了水位的高低,使船舶可以顺畅地通过。

  这些办法与现在外国先进的大运河采用的办法不是差不多吗?而郭守敬的这些办法 却是早在十三世纪就有了的呀!

  到了明代,据朱国桢的《涌幢小品》记载:“禁城中外海子,即古燕市积水潭也。 源出西山一亩、马眼诸泉,绕出瓮山后,汇为七里泺。纡回向西南行数十里,称高梁河。 将近城,分为二,外绕都城,开水门,内注潭中,入为内海子。”可惜此时郭守敬开的 这一段运河却已毁坏了。所以,在《明世宗实录》上写道:

  “通州河道,经元郭守敬修浚,今闸坝具存。……京城至通州五十里,地形高下才 五十尺。以五十里之远近,摊五十尺之高下,无所不可。……迂回以顺其地形,因时以 谨其浚治,此一劳而永逸之计也。”

  又据刘侗、于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称,嘉靖丁亥,御史吴仲请修通惠河,三 月告成。然而,积水潭上一度出现的海港风光完全消失了。现在我们在研究北京城市建 设的时候,如果把这一面历史重新翻阅一过,我想还是有意义的。

  燕山夜话(三集)  南陈和北崔

  在中国画史中,各个时期的南北画坛上,都不断地出现过许多有代表性的画家,形 成了各种不同的画派。把这些画派的画家及其作品加以比较研究,找出不同的特点,这 是继承和发展中国画传统的一个重要方法。

  当我们研究中国人物画的时候,大家就很注意明代人物画方面流传的所谓南陈北崔 的说法。

  何谓南陈北崔呢?先说南陈,这指的是明末江南大画家陈洪绶。他是浙江诸暨人, 字章侯,号老莲。明清以来,人们一提到陈老莲的人物画,没有不赞赏的。他留下的作 品较多。不但在明清小说等木刻本子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的插图;并且在各地博物 馆以及北京琉璃厂等地,我们也还可以发现他的原作。据清代姜绍书的《无声诗史》载: “老莲工人物,衣纹圆劲,设色奇古,与北平崔子忠齐名,号南陈北崔。”

  那末,崔子忠是什么样的人呢?他的作品为什么几乎看不见呢?他的名声似乎也不 象陈老莲那么响亮,这是什么缘故呢?

  我们生活在北京的人,对于崔子忠自然会发生一种亲切的感情,一定想知道他的身 世和为人,也很愿意看看他的作品,研究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清代孙承泽的《畿辅人 物志》和孙奇逢的《畿辅人物考》差不多相同地写道:“子忠字道母。顺天府学诸生。 文翰之暇,留心丹青。居京师阛阓中,蓬蒿翳然,凝尘满席,莳花养鱼,杳然遗世。” 看来崔子忠在当时社会中,要算是十分孤癖高傲的人了。

  当时山东莱阳有一位学者,名叫宋继登,他是崔子忠的老师,他的子侄,宋玫和宋 应亨,与崔子忠也有交谊。宋玫是天启年间的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宋应亨是宋玫的族 兄,官至礼部员外郎。因为他们都有强烈的封建势利观念,所以崔子忠很看不起他们。 据《畿辅人物志》和《畿辅人物考》载,崔子忠“少时师事莱人宋继登,因与其诸子同 学,而玫及应亨尤契合。应亨官铨司,属一选人,以千金为寿。子忠笑曰:若念我贫, 不出囊中装饷我,而使我居间受选人金;同学少年尚不识崔子忠何等面目耶?玫居谏垣, 数求画,不应,强索之,即强应之,终碎之而去。”你看这是多么倔强的性格啊!

  还有一件事情,更足以表明崔子忠具有幽燕豪侠的气概。孙承泽和孙奇逢都曾记述 这件事情的经过是:“史公可法自皖抚家居,一日过其舍,见肃然闭户,晨饮不继,乃 留所乘马赠之,徒步归。子忠售白镪四十,呼朋旧,轰饮,一日而尽。曰:此酒自史道 邻来,非盗泉也。”他对于史可法的馈赠没有当面拒绝,那是因为他尊敬史可法的为人; 但是,他毕竟是要自食其力的,所以决不肯依靠别人的馈赠过日子。

  崔子忠的一生都在贫寒中度过,即便当他画画的时候,目的也不在于卖很多钱来维 持生活。然而,他却勤奋创作,非常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件作品。他用了许多笔名,有 的人虽然喜欢他的画,往往因为不知道他的笔名而错过了机会。正如《无声诗史》所记, 崔子忠“初名丹,字开予,又字道母,号北海,又号青蚓。善画人物,细描设色,能自 出新意。与诸暨陈洪绶齐名,号南陈北崔,更以文学知名。一妻二女,皆从点染设色。 性傲兀,凡以金泉请者,概不应。”他的作品所以特别可贵,原因也就在此。

  现在我们能够看见的崔子忠作品,可惜已经太少了。曾见一幅《葛洪移居图》,可 算得是崔子忠所画的精品。人物的衣褶和姿态刻画,充满着一家骨肉亲切动人的生活实 感。这比起陈老莲笔下的和尚、道士之流,不食人间烟火,拉着一副长脸的那种怪样子, 显然要高明得多了。在这幅画的上端,崔子忠自题一诗曰:“移家避俗学烧丹,挟子挈 妻老入山。知否云中有鸡犬?孳生原不异人间!”他画的虽然是葛洪的故事,而实际上 这恐怕就是崔子忠自己的写照吧。

  除了绘画以外,崔子忠的学问还很广博。据《畿辅人物志》、《畿辅人物考》说, 崔子忠“生平好读奇书,六经无所不窥,尤深于戴礼。发为古文诗歌,博奥不逊李长吉。” 到了甲申以后,他“潜居委巷,无以给朝夕,竟以饥死”。总观他的一生,可以称得起 是一个在文学艺术上造诣很高的有骨气的大画家。这是值得我们在中国画史和北京史上 大书一笔的。

  燕山夜话(三集)  宛平大小米

  在谈论北京的原史和文化传统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提到十六、十七世纪之间的两 位大书画家。这两人就是明末清初宛平的米万钟和米汉雯,当时号称大小米。他们祖上 是陕西关中的人,后来落籍到顺天府宛平县,所以他们自己和后人都公认为宛平人。

  提起大小米,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宋代的米芾和米友仁。他们两人也被称为大小米, 而且也都是有名的书画家。不过,米芾和米友仁是父子两人,是湖北襄阳人氏,并且生 在宋代;而我们说的宛平大小米则是祖孙二人,又生在较近的明末和清初。这就使我们 不能不对宛平的大小米感到更加亲切一些了。

  米万钟是一位很有学问也很有骨气的人。他的生平为人确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好处。 他出生于明代隆庆四年,即公元一五七○年。刚刚二十五岁就中了进士,当时是万历二 十三年。第二年他就被任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