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山夜话 作者:邓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月本来只有三十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日,就多了十五天。从这个 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对于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但历代的劳动人民如此重视,而且有许多大政治家也十 分重视。班固在《汉书》《刑法》里还写道:

  “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

  有的人一听说秦始皇就不喜欢他,其实秦始皇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人物、 班固对他也还有一些公平的评价。

  这里写的是秦始皇在夜间看书学习的情形。

  据刘向的《说苑》所载,春秋战国时有许多国君都很注意学习。如: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在这里,师旷劝七十岁的晋平公点灯夜读,拚命抢时间,争取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 至于继续浪费,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啊!

  《北史》《吕思礼传》记述这个北周大政治家生平勤学的情形是:

  “虽务兼军国,而手不释卷。昼理政事,夜即读书,令苍头执烛,烛烬夜有数升。”

  光是烛灰一夜就有几升之多,可见他夜读何等勤奋了。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为什么古人对于夜晚的时间都这样重视,不肯轻轻放过呢?我认为这就是他们对待 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一的严肃认真态度,这正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

  我之所以想利用夜晚的时间,向读者同志们做这样的谈话,目的也不过是要引起大 家注意珍惜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使大家在整天的劳动、工作以后,以轻松的心情,领略 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识而已。

  燕山夜话(一集)  不怕天

  “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这是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后,由毛泽东同志所创办和亲自主持的《湘江评论》, 在创刊号上提出的振奋人心的口号。

  革命的人民是一切都不怕的,首先是不怕天。只有天都不怕了,才能不怕鬼神,不 怕一切反动势力;才敢于革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走狗帮凶们的命。

  最近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了一本《不怕鬼的故事》,好得很,它给了广大的人 民群众以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这部书里收集的不怕鬼的故事中,其实也包含有不怕天 的故事。

  怕天,这是人类的一切神鬼观念的根源。因为对自然现象不了解,原始的人类才以 为在冥冥之中有天神主宰一切。由于怕天,结果对一切神鬼都害怕。因此不怕鬼神的人, 也一定不能怕天,也决不可怕天。

  在《不怕鬼的故事》中,不怕天的故事也有十分突出的。比如,有一篇采自唐代裴 铏《传奇》的,题目是《陈鸾凤》。它描写大旱的时候,老百姓到雷公庙去祈雨,毫无 灵验,陈鸾凤大怒,一把火烧了雷公庙,并且把当地风俗禁忌的黄鱼和猪肉合在一起吃, 以激怒雷公,接着舞刀与雷公搏斗,打败了雷公,赢得了一场大雨。后来二十多年,每 遇天旱,他就坚持这样的斗争,都得到了胜利。

  这是直接与天作战的古代传奇。象陈鸾凤这样的古代传奇人物,不但可以算做勇敢 的无神论者,而且应该算是反天命主义的猛士了。

  古代反天命主义的思想很值得注意,最好有人也把它们收集起来,编成一本书,来 教育人民群众。《逸周书》上说:“兵强胜人,人强胜天。”这大概是最早肯定人能胜 天的言化。荀子在《天论篇》中也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唯物论者,他提出这种“制天”的主张, 应该承认在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中是一种杰出的思想。在他以后,历代还有不少思 想家表示了同样的见解。如林和靖在《省心录》中说:“人以巧胜天。”这在某种意义 上似乎是以肯定人能胜天为前提,而进一步比较具体地注意到要以巧取胜了。总之,天 不可怕、人能胜天的思想是我国人民传统思想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继承与发 展它。

  但是,要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地表现出不怕天的精神,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今天, 只有我们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了毛泽东思想做指导,彻底解放思想,这才能够真正 不怕天。

  燕山夜话(一集)  欢迎“杂家”

  无论做什么样的领导工作或科学研究工作,既要有专门的学问,又要有广博的知识。 前者应以后者为基础。这个道理十分浅显。

  专门的学问虽然不容易掌握,但是只要有相当的条件,在较短时间内,如果努力学 习,深入钻研,就可能有些成就。而广博的知识,包括各种实际经验,则不是短时间所 能得到,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不断积累才能打下相当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要 研究一些专门问题也就比较容易了。马克思在许多专门学问上的伟大成就,正是以他的 广博知识为基础的。这不是非常明显的例证吗?

  但是,有的人根本抹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片面地强调专门学问的重要性, 而忽视了广博知识的更重要意义。他们根据自己的错误看法,还往往以“广博”为“杂 乱”,不知加以区别。因而,他们见到知识比较广博的人,就鄙视之为“杂家”。

  殊不知,真正具有广博知识的“杂家”,却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这就叫做“杂家”, 那末,我们倒应该对这样的“杂家”

  表示热烈的欢迎。

  古人对于所谓“杂家”的划分本来是不合理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把春 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很勉强地分为“九流”,即所谓儒家流、道家流、阴阳家流、法家 流、名家流、墨家流、纵横家流、农家流和杂家流。他所说的杂家是“合儒墨,兼名法”, 如《淮南子》、《吕氏春秋》等等。后人沿用这个名称,而含义却更加复杂。其实,就 以《淮南子》等著作来说,也很难证明它比其他各家的著作有什么特别“杂”的地方。 以儒家正统的孔子和孟子的传世之作为例,其内容难道不也是杂七杂八地包罗万象的吗? 为什么班固不把孔孟之书列入杂家呢?

  现在我们对于知识的分类,以及对于各种思想和学术流派的划分,比古人高明得多, 科学化得多了。我们本不应该再沿用班固的分类法;如果要继续用它,就应该赋予它以 新的观念,就应该欢迎具有广博知识的杂家在我们的思想界大放异彩。

  旧时代知名的学者,程度不等地都可以说是杂家。他们的文集中什么都有。同样的 一部书,对于研究社会科学的人有用,对于研究自然科学的人也有用。随便举一个例子 吧。清代学者洪亮吉,他的文集和历来其他学者的文集一样,几乎无所不包,其中就包 含有他的人口论著作,比达尔文还早半个世纪。我国古代学者的文集,几乎都可以算是 百科论文集,都是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

  现在我们如果不承认所谓“杂家”的广博知识对于各种领导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 重要意义,那将是我们的很大损失。

  燕山夜话(一集)  变三不知为三知

  我们有时候谈起调查研究工作,就不免觉得惭愧,深深地感到自己对实际情况了解 太少,遇到别人问起许多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常常一问三不知。这种现象很不好。但是, 似乎一下子又不能完全克服。因此,心里总觉得纳闷。究竟怎样才能克服三不知的毛病, 而做到三知呢?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三知?什么是三不知?人们往往嘴里会说:“某某干部简直 不了解情况,一问三不知真糟糕。”如果你要他解释怎样叫做三不知,管保他同样也是 一问三不知,根本答不上来。

  三不知这个成语已经流传很久了,历来却很少有人注意去查究这个成语的来源。到 了明代,有一位不太知名的学者,江宁人姚福,在他所著的《青溪暇笔》这部书里,才 做了一番考证。他写道:“俗谓忙遽曰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其言盖本 《左传》。”他不但把三不知的含义做了明确的解释,而且指明了这个成语的出处。

  那末,我们无妨翻阅一下《左传》吧。在鲁哀公二十七年的记载中,的确可以找到 三不知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