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计审计杂项
会计百科
目录
会计典故
会计经典
会计之最
企业年检基本程序
企业注册基本程序
财务评价指标
会计典故
刘晏理财
刘晏(公元715780年)是唐代著名的理财家。“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的财政状况濒于崩溃,他通过调查,采取了一些经济办法来治理财政,统筹兼顾,有效地充实了国家财政收入,在对待费用的问题上,刘晏认为凡必需的开支一定要如数支付,凡不必要的开支则应力求节减。粮运是唐代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一是转运速度迟缓,二是运杂费用太高,三是损失浪费惊人。以前的转运使都无能为力处理这些问题。刘晏接管后,采取了三项措施:1、积极整顿漕运;2、合理组织运输,采取“因地制宜、分段运输”的办法,费用花销由逐级核算到汇总核算;3 、改进运输包装,改散装为袋装,大大减少了损耗。由于采取这些措施,不仅加快了运输速度,而且极大地减少了运输费用。过去由扬州运粮至长安要花 9个月,沿途损耗达20%,改进后仅需40天,且无开斗损失,每石米只需要 700文的运杂费,“人以为神”,长安粮价平稳,唐肃宗曾称他为“当朝的萧何”。
张仓与会计
张仓是秦汉时期著名的会计专家。秦时张仓任柱下史,主管郡国上计,明习天下图书计籍,是一个善于抓会计核算的老手。西汉时归顺刘邦,萧何因他在秦国做过上计事务,能算计,对管理地方图书计籍有经验,就推举他以列侯身份居相府主持郡国上计事宜。具体办法是:1、各封王侯国和各郡,都专设上计史,主管地方财政会计,掌握包括户口、垦田、物价、农业丰歉等基本情况和数字资料,每年底由各县核实情况后,上报郡国。2、每年年末专派上计史携带计籍到京师参加正月朝贺,向皇帝汇报工作,并据此考核官吏的治绩,成绩优良者奖励,差次者予以督责,违法乱纪者治罪。通过这些办法,使上计制度在秦汉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加强了会计核算和监督,使汉初的经济逐步得以恢复和发展。
傅山与“龙门账”
傅山,明末清初山西帮商人,他参考当时官厅会计的“四柱清册”记账方法,设计出一种适合于民间商业的会计核算方法“龙门账”。龙门账的要点是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资产并包括债权;“该”指负债并包括业主投资。当时的民间商业一般只在年终才办理结算(称年结),年结就是通过“进”与“缴”的差额,同时也通过“存”与“该”的差额,平行计算盈亏。“进”大于“缴”就是盈利,反之则为亏损。它与“存”、“该”的差额相等。就是:进…缴=存…该。傅山将这种双轨计算盈亏,并检查账目平衡关系的会计方法,形象地称为“合龙门”,“龙门账”因此而得名。“龙门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复式簿记的开始。
“帐”、“账”的由来
“帐”字本身与会计核算无关,在商代,人们把帐簿叫作“册”;从西周开始又把它更名为“籍”或“籍书”;战国时代有了“簿书”这个称号;西汉时,人们把登记会计事项的帐册称为“簿”。据现有史料考察,“帐”字引申到会计方面起源于南北朝。
南北朝时,皇帝和高官显贵都习惯到外地巡游作乐。每次出游前,沿路派人张记帏帐,帐内备有各种生活必需品及装饰品,奢侈豪华,供其享用,此种帏帐称之为“供帐”。供帐内所用之物价值均相当昂贵,薪费数额巨大,为了维护这些财产的安全,指派专门官吏掌管并实行专门核算,在核算过程中,逐渐把登记这部分财产及供应之费的簿书称为“簿帐”或“帐”,把登记供帐内的经济事项称为“记帐”。以后“簿帐”或“帐”之称又逐渐扩展到整个会计核算领域,后来的财计官员便把登记日用款目的簿书通称作“簿帐”或“帐”,又写作“账簿”或“账”。从此,“帐”“账”就取代了一切传统的名称。现在又统一改作“账”。
宋朝的《会计录》
宋朝的《会计录》是继唐朝《国计簿》之后,有关国家财政收支方面的著作,是以年报资料(包括户籍、计账报告在内)为基础,按照国家规定的财计体制和财政收支项目归类整理,并加以会计分析的经济文献。据《玉海》第一百八十五卷记载,有《景德会计录》、《祥符会计录》、《皇佑会计录》、《绍兴会计录等十几种,这些财计著作,在宋代层出不穷,是我国财计史上财计著作空前繁盛的时代。宋朝《会计录》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会计、统计经济资料部分,包括户籍计账方面的资料和当年财政收支的实际数额。二是会计、统计经济资料的分析比较部分,也可称为会计分析部分。宋代官厅会计核算中的会计分析,首先是对财政收支的对比分析,其次是对户籍、计账的分析,分析时主要运用比较法,有时也用因素法。
会计经典
《光绪会计表》:清户部主事刘岳云撰著,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教育世界社刊行,计四卷,卷各一册。
《连环账谱》:蔡锡勇撰著,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湖北官书局刊行,计两册,上册除序、凡例外,分五卷;下册分两部分。
《银行簿记学》:谢霖和孟森合著,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日本东京出版。
《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G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s 杨汝梅撰著,是作者1926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博士论文,计九章,1927年由 Ronald Press pany 出版。施仁夫1936年将其译成中文,以《无形资产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改良中式簿记概说》:徐永祚著,民国廿二年(1933年)12月15日由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出版。
立信会计丛书:立信会计编译所、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自1927年以后组织编著、编译的包括会计、审计、簿记内容在内的专业丛书。
《簿记核算原理》:弗。哥。马卡洛夫著;中国人民大学簿记核算教研室译;1952年3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会计原理》:杨纪琬、娄尔行、葛家树、赵玉珉、吴诚之编写,1963年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简明英汉财务与会计词典》:陈今池编译,1982年1月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会计辞典》:龚清浩与徐政旦主编,1982年5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现代会计手册》:杨纪琬主编,1987年3月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与审计》:Accounting and Auditing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娄尔行主编,1987年8月在美国德克萨斯达拉斯大学出版。
会计之最
中国有关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
中国“会计”称号的命名,会计的职称均起源于西周。
中国会计机构最早设立于西周,设司会之职主管会计,为计官之长。
会计二字连用最初的基本涵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总合核算。通过日积、月累到岁会的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中国最早对会计进行论述与评价的著名人物的孔子,他曾主管仓库,提出“会计当而已矣”的名言。
中国的记账方法,最早诞生于秦代,建立起以“入、出”为会计记录符号的定式简明会计记录方法。以“入…出=余”作为结算的基本公式,即“三柱结算法”,也称为“入出(或收付)记账法”。
中国的收付记账法最早传入外国,是在唐代贞观末年(公元649年)传入日本。
中国最早的会计专著为唐朝的《元和国计簿》,由史官李吉甫撰写,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十二月面世,共十卷。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会计著作为宋朝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由权三司使丁谓主编的《景德会计录》六卷;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户部尚书李常及苏辙等人主编的《元佑会计录》三十卷。
中国最早创办的会计刊物是在1915年创刊的。是由上海银行主编的《中国银行会计通讯录》和由上海沪宁铁路局主编的《铁路会计、统计年报》。
中国第一所会计师事务所是1918年谢霖在北京创办的“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中国最早记载珠算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