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饴石密”之说,“沙饴”就是沙糖。汉代中外文化频繁地交流,交趾一带的
煎糖法传入中国应是可能的。这无疑丰富了中国的制糖技术。
⑨笔和墨的生产
笔、墨是文房四宝中的两件,是古代书写的主要用具,在文化发展史上
地位重要。关于笔的制造,有虞舜造笔说(见明人罗颀所著《物原》一书)、
蒙恬造笔说(见晋人崔豹《古今注(下)》)等。但我们可以肯定在蒙恬之
前笔已经出现。汉代制笔业较为发达,原料多用兔豪,后来开始掺用羊毫。
汉代的墨,原料主要是石墨(即煤)、松烟两种。石墨在当时多作燃料,也
用于制墨。制法应为《齐民要术》卷九中所载的合墨法,后因其油性大、书
写不均匀而渐为松烟所替代。汉代松烟多产于扶风、隃糜,以终南出产的松
树为原料燃烧积烟制成,因此天下盛传隃糜墨。那时的墨,除用松烟外,还
掺有油烟 (桐油、麻子油、大麻子油)牛皮胶、鹿角、鲤鱼胶、秦皮、五倍
子、麝香等。不仅用于书写,还用于绘画、印刷、拓碑、染饰建筑物、画眉
等。有的墨中上品因能止血生肌、治疗目疾,又被列入药品的行列。
(2)魏晋南北朝时的手工业技术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是列国分踞、战乱频繁的时代,但却又是学术繁荣、
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时代。战乱使得各族人民四处迁徙,在全国出现了民
族大融合的趋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经验相互交流,使
手工业生产出现了一个新局面。封建政府建立了专职工匠制,加强了对工匠
的控制,手工业生产因此而加速专业化,工艺水平大大提高。冶金技术已达
到炉水纯青的地步,出现了灌钢法、白铜和青铜、石范铸件;制瓷部门正式
形成青、白瓷两大系统,色彩开始丰富起来,为唐三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纺织印染业规模不断扩大、范围也是有增无减;造纸手工业五花八门,出现
了众纸型,染纸与补纸技术也被广泛使用等等,代表了魏晋南北朝时手工业
… Page 124…
技术的发展水平。
①灌钢法的出现与鼓风技术的提高。灌钢法就是用生铁和熟铁合炼成
钢,先把含碳高的生铁溶化,浇灌到熟铁上,反复加热捶打,使碳渗入熟铁,
增加熟铁的含碳量,就象洗面筋,淀粉揉尽,面筋自现。然后分别用牲尿和
牲脂淬火成钢。牲尿含盐,淬火后冷却快,硬度也高于用水淬水;牲脂淬火,
冷却速度很慢,但却使钢韧。这种方法在当时特别先进 (大概最早起源于西
晋)。南北朝时,灌钢已很流行,陶弘景把它作为炼钢的主要方法。灌钢冶
炼法的发明和推广,使钢的生产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而使钢的产量大增,
被普遍用于制造农具和手工业工具。
炼铁离不开鼓风,炼铁技术的进步要求鼓风技术的提高。三国时魏国的
韩暨曾大力推广使用水排,节省人力、畜力,并能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水排
为轮轴装置,比东汉时的水排略有改进。钢铁的铸造技术也有了发展,铸件
中包括了除合金铸铁外的现代所有铸铁品种,另外还创造了生铁铸件经脱炭
热处理变成钢件 (铸件脱炭钢)的奇迹。
这一时期,冶铜工业已有相当的规模,为大肆铸造佛像,推动中国佛学
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时的铜矿主要集中在今山东、河南、湖北、四川、
江苏一带,但因技术等条件的限制,而使铜的生产也受到限制。但在这一时
期,白铜与黄铜的生产与利用,是中国合金冶炼技术史上的出色成就。白铜
是银白色的铜镍合金或铜砷合金。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据中国化学史专家
推测,它大概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是由碳酸锌矿石 (时称炉甘石)与铜
在还原炉中提炼出来的。但有的矿冶学者认为:早在西汉时人们已会制造铜
锌合金的黄铜。此种主张以章鸿钊 《中国用锌的起源》为代表,南北朝时的
黄铜一般用来作装饰品,大概是产量很少的缘故。
②制瓷技术的成熟
由于北方的战乱和江南经济的发展,使这一时期的瓷器生产主要集中在
东南沿海、江南、四川等地。直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南北对峙形成之后,
北方才开始烧制青瓷,但北方这一时期的主要贡献还在于烧制成了白瓷。青
瓷在东西汉之交出现之后,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时
的青瓷,胎质坚实,通体施釉,釉层较厚,釉彩光润,并呈青绿色。特别是
浙江绍兴、余桃一带的越窑产品最为有名,唐朝诗人陆龟蒙称赞说:“九秋
雨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其实青瓷不只有青色,还有绿、褐、黑等
颜色,这是由釉中所含的金属元素决定的,特别是与铁的氧化程度、含量有
关。在还原焰的作用下,还原不充分或铁的含量大,就会出现褐色、棕色、
砖红,以至紫、黑等颜色。
白瓷的烧制也开始于这个时期。白瓷主要由氧化钙含量来决定颜色的纯
净度,但也要求铁的含量越少越好,这自然要求对瓷土进行很好地筛选。现
知最上的白瓷产在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中出土的
文物,包括碗、杯、三系缸、四系缸、长颈瓶等白瓷制品,造型与北部青瓷
相同。这一时期的白瓷只产于北方,这可能与自然条件和历史沿革有关。白
瓷的出现,改变了单色的“一道釉”状况,为以后的青花、釉里红、五彩、
斗彩、粉彩等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白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南青北白瓷
的生产体系已具雏形,制瓷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此外,黄釉、黑釉瓷器
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漆黑发亮、美观实用的黑瓷为中国制瓷业增加了新品
种,为日用瓷器生产开辟了新途径。在北魏迁都之后,又出现了复色铅釉陶,
… Page 125…
多为黄上加绿、白上加绿,或是多色并用,这种釉中挂彩技艺比前代大大前
进了一步;为唐代多彩瓷器的出现提供了保障。
这一时期的在瓷器装饰上,内容远较汉代丰富,技巧也较高,出现了刻
划、模印、贴花、堆塑、镂孔、施彩等工艺及图案类、花草类、人物类、建
筑类、彩绘类等装饰。图案类主要有弦纹、网纹、菱形纹、散点纹、云气纹
等;花草类有树叶、小团花、松枝等;动物类有龟、蛇、熊、牛、羊、虎、
狮、神兽、夔龙等;人物类有奴仆、舞士、飞天等;建筑类有楼阁、长廊等;
彩绘类有褐斑、绿条等。这一时期,瓷窑大量出现,其中有的已具相当的规
模,有的长达半华里,这表明瓷器制造已成为手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部门。
伴随着瓷窑规模的增大,家具也被大量用于造瓷过程,一来可充分利用窑中
的空间和热量,又可提高瓷器质量。尤其是匣钵的使用,既可防止烟熏和尘
埃污染,又可避免釉的分解、碱类挥发、硅酸析出而减少光泽,有效地保证
了瓷器质量。
③马钧在机械制造领域的贡献
马钧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机械制造专家,生活于三国时期,为曹魏扶风(今
陕西兴平县东南)人,最突出的贡献是改进了翻车和织机。他对翻车作了极
重要的改革,从而制成龙骨水车。该车结构精巧,可连续不断地提水,效率
远比其它提水工具高,对于灌溉农田,发展农业生产作用巨大,被沿用了1000
多年。他将旧的50蹑、60蹑的绫机(织布机)改成12蹑,大大简便了操作
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织机被广泛使用。他还制成了久已失传的指南
车,结构简单精确,其关键在于传动机构的或联或断,但却使木人的手臂始
终指向南方,当车辆朝正南行驶时,车辆和木人下大齿轮分开,不受车轮转
动影响,手臂朝南;当车辆偏正南方向左转弯时,车辕前端左移,后端右移,
使右侧传动齿轮放落,使车轮的转动带动木人下大齿轮向右转动,并抵消车
向左转弯的影响,使木人指向不变,向右转的原理同此。这种自动离合的机
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