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式。基于此,日本建筑的样式,直至明治维新,一直是作为中国建筑体系的
一部分而发展的。”但是,尽管日本建筑的发展与演变不断地受到中国建筑
的影响,但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必有其民族的特色。日本的建筑发展史正
如日本学者伊东忠太所评价的那样:“是外来建筑的提取与同化的历史”。
5。古代后期美洲的建筑
中美洲与南美洲(俗称拉丁美洲)在古代也有过较发达的文化历史。公
元前1000年左右时,墨西哥湾一带出现了奥尔梅克文化。当时奥尔梅克人在
墨西哥湾制作了重量达30多吨的巨大石刻人头象;建造了许多宗教建筑,这
些宗教建筑多为金字塔形,顶部有平台,上面修有神殿。虽然规模不大,但
这种建筑是古代美洲建筑的范例。建造在今墨西哥城西北的特奥蒂瓦坎和玛
雅人兴建的堤卡尔城及奇清伊扎城,充分地反映出古代后期拉丁美洲在建筑
领域里所取得的成就。
(1)特奥蒂瓦坎城的建筑
特奥蒂瓦坎原义是天神降生的地方,是古代美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
里就是当时的都城及宗教中心。它位于墨西哥中部高原的河谷,离现在的墨
西哥城仅有48公里,始建年代不详,大约为公元前500年左右,在公元前1
世纪已有一定规模,公元3至9世纪为繁荣时期。其面积达20平方公里,人
口20余万。为了满足,政治、经济、文化和城市生活的需要,城内建有供水
渠道、水库、作坊、露天市场、剧场、蒸汽浴室、官署等。城市建设较为配
套,功能比较齐全。城市布局也很有特点:主要建筑沿着轴线布置,建筑群
的建筑物讲究对称,形体简单的建筑物多建在台基上,并以57米为城市建筑
的统一模数;民居多为木结构草屋顶,建筑内部有采光和通风的庭院。特奥
蒂瓦坎最具特色的建筑当属太阳神金字塔建筑群。这是一组供宗教礼仪活动
的建筑物,包括月神庙金字塔、羽蛇神庙、太阳神金字塔等几座雄伟的庙宇,
分布在一条长2公里的大道两侧,月神庙座落在主轴线一段,其它建筑形成
… Page 115…
若干横轴,布局严谨,规划性很强。太阳神庙与月神庙大概建于公元1世纪。
太阳神庙的金字塔分为5层,基座面积为225米见方,高64。5米,包括原建
神殿则高75米,为已知最高的古代美洲建筑物。羽蛇神庙约建于公元2世纪,
包括一系列长蛇状排列的金字塔,是古代墨西哥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之一。这
些凝结着美洲人民的智慧,反映美洲古代建筑特点的建筑珍品,至今仍是人
类建筑史上的宝贵遗产。
(2)提卡尔城与奇清依扎城
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1,000年左右,玛雅人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以
及洪都拉斯、危地马拉一带繁衍生息,先后在这里建立了100多座城市,以
提卡尔城最负盛名。这是美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经考古发掘,该城遗址占
地10。5平方公里,建筑物分布在南北向的院落和广场的周围。其建筑物以神
庙、广场、金字塔、院落和回廊的优美组合而著称。就建筑结构而言,长于
建叠涩拱。神殿上方建成方形顶冠,与殿身相比,高达两倍。金字塔底座也
比较陡,加强了建筑物挺拔向上的感觉。殿内常绘有壁画,增添了神殿的艺
术色彩。提卡尔城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是1号神殿。该殿建于公元500年左
右。塔座10阶,座面长34米、宽29。8米,高30。5米,至殿顶通高47。5
米。殿内为叠涩拱顶,外形高耸峻拔。还有Ⅳ号神殿,建在一高45米的3
层金字塔上,通高70米,是提卡尔最高的建筑。金字塔脚建有四合院,大部
分是宫殿或是祭司们的住所。而当时的民居建筑则规模很小,内部较为狭长,
不利于通风,较为阴暗、潮湿。
美洲另一优秀建筑群是奇清伊扎城(又译作奇钦·伊查),该城是托尔
特克的文化中心,这种文化与玛雅文化是平行发展的一种文化。因此,其建
筑风格和技术也与玛雅建筑相象。与玛雅建筑相比,它更注意建筑物的内部
空间,出现了柱式墙和柱廊。建筑也由粗犷转向细致典雅。该城的主要建筑
是卡斯提罗神殿,为金字塔式,共9层,高25米。塔座为75米的方形,四
面设阶梯,比例匀称,气氛庄重。塔前不远处建有战士庙,庙外有一大片石
柱廊,柱为方形,上面刻有浅浮雕,形成风格独特的千柱群。
… Page 116…
九、世界古代后期的手工业技术
手工业是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古罗马时期,欧洲各国在纺
织、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玻璃制造等领域颇有成就。秦汉魏晋南北朝时
期,中国的冶炼技术,造纸技术,陶瓷技术,纺织和印染技术,造船技术,
制车技术,制盐、酿酒和制糖技术等手工业领域全面发展,进入了技艺繁荣
的历史时代,为唐宋科技发展的高峰期准备了领先于世界的优越条件。
1。古罗马的手工业
古罗马的技术成就是古代西方科技成就的代表。而古罗马突出的技术成
就主要表现在手工业方面。其中尤以纺织、玻璃制造、矿冶和机械制造最具
代表性。
(1)纺织
纺织业在古希腊、古罗马一直是一种倍受重视的家庭手工业,就连奥古
斯都皇帝也对自己的妻女纺纱织布引以为荣。但是那时纺纱、织布的方法还
很落后,人们普遍使用的是卧式织机 (由埃及引入)、竖式织机(由叙利亚
人发明并为古代西方世界通用)、加粗经线织机 (史前欧洲所特有);织物
纹样极为简单,仅有梭纹平布、挂毯、平纹布、纱布;织物的原料除了羊毛
和亚麻外,还出现了棉花,但基本上是棉、麻混织,多用作船帆、天篷、窗
帘。
到了公元2—3世纪,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一带,出现了改进的卧式织
布机,机上增加了第三道综絖,以生产纬纱羊毛斜纹织布。以后又出现了拉
织机,可将输入的蚕丝重织。
古希腊、罗马帝国时的纺织业中开始出现了印染技术,所用紫色染料是
从生活在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海岸的油螺中提取的。染料较昂贵,因而使用较
少。当时的西亚一带已成为著名的毛织品染色技术中心。
(2)采矿和冶金
早在公元前1500年,亚美尼亚已出现制铁的方法。技工用木炭还原某种
矿石 (有时需预先焙烧),生产出熔融的金属,然后铸成一定的形状,或与
其它金属或矿石混合在一起进行再次的冶炼,最终生产出符合要求的特种合
金,这种方法因铁的出现而显得落后了。炼铁需要较高的温度,必须在高温
炼炉内,将矿石炼成含有矿渣和金属细粒的海绵块,除去溶渣,即制成了熟
铁。这种方法被古希腊、古罗马人所继承。后来还出现了炼钢法,即把熟铁
反复加热、锻打,使熟铁吸收炭火中的碳原素出现纲化,并掌握了在渗碳、
退火、回火、淬火等方面加以控制的技术。另一种方法是将特种矿石直接投
入坩埚中直接炼钢,这种钢当时称为“乌兹钢”。但古罗马却一直没有出现
液态铸铁和生铁的制造方法。
到了希腊化时代又出现了黄铜,生产方法是把铜棒埋置于木炭和粉末状
锌矿石内,然后对铜棒进行加热,使铜棒及锌矿石渗碳。这是十分古老的方
法,大概起源于公元前 1000年的亚美尼亚山区,但是因为当时黄铜产量极
少,为贵族们专用,所以影响不大,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汞在这时也开始被
大量生产,主要产地在西班牙,用来提取和精炼金、银等贵金属。方法是以
淘汰法 (水冲)粉碎含金、银等的矿层,得到含金、银的矿石,然后用汞齐
… Page 117…
法提取金、银等。
在炼铜行业中,公元前1世纪的西班牙已普遍使用熔融法,即将不纯的
铜与铅等贱金属形成合金,然后用低温加热,使铅等滴出,金、银等矿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