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到书中的主要内容:第1卷包括序文、总目录、用药禁诀等;第2卷至5 

卷为内科杂病方;第6卷论述伤寒、温热病之证治;第7卷是妇人方;第8 

卷为少小方;第9卷详论服石所致疾病之证治;第10卷记述了外科疮疡骨折 

损伤;第11卷记本草;第12卷为针灸。本书已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如对内 

科疾病类的瘿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脚气病(包括现代医学所谓维生素B 

                                                                           1 



缺乏症)已有较深刻的认识。陈延之采用分科论述的方法,高度概括了当时 

医学各科常见病的证候和治疗方法,堪称独树一帜。 

     另外,北魏北齐时的名医徐之才,对中医方剂学的发展也颇有影响。 

     徐之才出身于六代以医相传的极有名望的医学世家。他医术精湛,治病 


… Page 87…

多有奇效,尤其在药物方剂配伍原则和方法的研究上,造诣很深。他总结和 

发扬了中医学“七方十剂”中有关“十剂”的理论和经验。所谓“七方”。 

即“大、小、急、缓、奇、偶、复”等七方;所谓“十剂”即“宣、通、补、 

泄、轻、重、滑、涩、燥、湿”等。指出了功用是方剂的主要分类原则,如 

宣剂,宣可去壅,生姜、桔皮之属;通剂,通可去滞,木通、防已之属;补 

剂,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等等。采用这种按功用分类的方法,并结合 

陶弘景按药物功用分类的“诸病通用药”,不仅给处方用药带来很大的便利, 

使中医学在临床处方的药物调遣和配伍原则的掌握上,有了可遵循的更为科 

学的新规律,并为后世医家广为采用。对方剂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7)《刘涓子鬼遗方》与医学外科的发展 

      《刘涓子鬼遗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475—502年间),该书作者为晋末刘涓子,后经南齐龚庆宣整理、编 

次为10卷。据龚氏序可知刘涓子为随军医生,曾随同宗武帝北征,夜射“黄 

父鬼”而得其所遗医方书,故名《刘涓子鬼遗方》。刘涓子用书中处方治病, 

 “千无一失”,并称“有被创者,以药涂之即愈”。该书充分反映了当时外 

科方面的主要成就和发展情况。其中包括战伤、痈疽、疮疖、瘰疡、疥癣、 

汤火伤等内容。在理论上以《灵枢·痈疽》为指导思想,提倡早期治疗。在 

此思想指导下,书中特别强调痈疽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但病灶部位已形成脓 

肿时,则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手术,并科学地论述了手术切开之部位。卷 1 

收录金疮、出血、骨折、肠出等创伤外科的脉因证治,因医方疗效显著,所 

以历代金疮科著作纷纷转录,成为中国较早的军阵外科专著。卷2至卷5记 

述了多种病证的诊治和预后判断等内容,尤其是较全面的收录了止血、止痛、 

解毒、收敛、镇静等治疗技术。所录的外治法医方140多个,其中,用黄连、 

雄黄和汞等清毒药物配制成的软膏治疗痈疽(y#ng j&,毒疮)有较好的疗效。 

突出地体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创伤外科的治疗原则,这一创见在后世的 

医学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魏晋时期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畸 

形,医术也有显著的进步。据《晋书·魏咏之传》记载,咏之先天性唇裂(兔 

唇),曾往殷仲堪帐下名医求治,术后唇裂弥合。反映出中国古代整形外科 

医术已达到很高水平。当时还能实施目瘤摘除术,头部巨大肿瘤切除手术等, 

其医术高明令世人叹服。 


… Page 88…

                      八、世界古代后期的建筑科技 



     世界古代后期,是建筑史上成就突出的一个历史阶段。古罗马建筑在继 

承古希腊建筑成就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达到了西方古代 

建筑的高峰。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空前发展的时代。秦统一六国 

后修筑长城,营造阿房宫,构建始皇陵,开辟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先河, 

并在西汉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建筑高潮,木架建筑技术已趋于成熟; 

砖石、拱券技术有较大发展;都市建设、庭院式园林建筑,融合前代的建筑 

技术、绘画艺术和花树裁培于一体,取得了举世睹目的成就。魏晋南北朝时 

期的宗教建筑和石窟雕刻技术,更获空前发展,谱写了中国建筑史上的光辉 

篇章。 

     美洲、日本及古印度等地区,在建筑技术方面也都各具风格和特点。 



                         1。古罗马时期的建筑科技 



     古罗马建筑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成就并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上广泛 

创新,形成了一种自成体系的建筑形式。公元前3世纪到前1世纪,是古罗 

马建筑的极盛时期。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于1世纪成书的《建筑十书》则 

是对古罗马建筑技术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总结。 

     建筑类型多是古罗马建筑的一大特点。罗马万神殿、维纳斯和罗马庙、 

黎巴嫩巴尔贝克的太阳庙,属于宗教建筑形式;皇宫角斗场、浴场、广场、 

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凯旋门、水道等,属于公共建筑形式。它们的形 

制相当成熟,能满足各种复杂功能的要求。古罗马建筑的技术特征也很鲜明。 

一是高水平的拱券结构,开辟出宽阔的内部空间,形成一种立体布局的壮伟 

风格。到了1世纪中叶,又出现了十字拱,以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二是发 

展了古希腊的柱式构图,创造出柱式拱券的组合技术,增强了适用性;三是 

集中采用拱券结构,在建筑物上组成平面。当时采用这些新技术建造的罗马 

帝国皇家浴场;古罗马城广场东侧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分 

布在帝国各地的凯旋门;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等建筑,无一不成为西方建 

筑的精品而闻名于世。 

     公元4世纪下半叶,古罗马建筑渐趋衰落,但到了15世纪以后,经过文 

艺复兴、古典主义和古典复兴,尤其是19世纪初法国倡导的“帝国风格”, 

又将古罗马建筑技术及其艺术风格树立为样板,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20至 

30年代。 

      (1)罗马城与城市广场 

     罗马是古代西方著名的都城,可与希腊时代的亚历山大里亚城相媲美。 

     罗马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但那时规模一直很小。到公元 

2世纪时,该城已突破了13。86平方公里的奥留良城的范围,帝国时代的许 

多建筑,如哈德良离宫及众多的坟墓、庙宇、军事设施、体育运动设施都建 

于郊外。到3世纪时,全城人口已超过100万。 

     城内有位于巴拉丁山上的皇帝宫殿,用地紧张狭小,建设也相当混乱; 

还有规模宏大的跑马场、剧场、斗兽场、浴场等,仅马克西玛斯跑马场即可 

容纳25万人,卡拉卡拉浴场占地达209875平方米(575米×365米)。城中 


… Page 89…

的街道较弯曲,直道甚少,最宽仅6。5米,一般宽为4至5米,但不窄于2。9 

米。反映全城建筑成就的广场群和建筑群集中在中心地区,布局零乱,未形 

成完整的系统。 

     城市的广场群由共和广场和帝国广场组成。共和广场只在一角,主体长 

134米,宽63米,广场周围集中了大量的宗教性和纪念性建筑物,又有会堂、 

检阅台、凯旋门等。公元4世纪因建君士坦丁会堂,广场东移,并增建了第 

度凯旋门。整个广场的建筑物十分注重突出个体特点,但与整个广场不甚协 

调。从共和广场的轴线中段向西北延伸约300米左右的地方,即是帝国广场。 

这里恰是一块山间的空地。奥古斯都广场和图拉真广场是帝国广场的两座主 

体建筑,加上恺撒广场、韦伯芗广场、乃尔维广场,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建筑 

空间。奥古斯都广场建于公元前42年至前2年之间,长120米,宽83米, 

周围有高达36米的围墙,里面有战神庙和讲堂。该广场已没有社会和经济活 

动的意义,成了纯粹为皇帝歌功颂德的所在。图拉真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