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脉管的韧性和弹性,血液在动脉管中流动的情况,血管充盈度、血液粘稠 

度、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节律等,基本上符合现代科学对血液循环系统的认识。 

书中分别阐述了这些脉象所产生的症候,并且把脉象和测知病因病位、诊断 

病情、预后和疗效观察综合起来的考察。王叔和还总结了各种切脉的方法和 

知识,并对“寸口诊法”,即切模两手掌后突起的挠动脉作了肯定性地说明。 

他确定出寸关尺三部脉位与心肝肺脾肾等相对应的脏腑分配原则,并从中医 

理论上对此作了解释,推进了寸口脉诊法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另外,他在 

书中还反对弧立地以脉断症,而主张脉证合参、四诊并用,这就将脉学放到 

适当的位置上,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应用实际将脉、症、治和预 

后统一起来,使《脉经》成为以脉学为中心的包含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 

等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医学著作。 

     总之,《脉经》奠定了中医脉学诊断的基础,同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脉经》早在公元6世纪就流传到朝鲜、日本。公元8世 


… Page 83…

纪初,日本颁布大宝律令规定《脉经》是医生必修课之一。其后日本医学家 

在编辑《大同类聚方》100卷时,将《脉将》作为脉学的主要内容。阿拉伯 

医学之父伊本西那(公元980—1037年)著《医典》,其中脉学部分的资料 

就来源于《脉经》。波斯医生拉施德丁·哈姆达尼(1247—1318年)主编的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名为《伊儿汗的中国科学宝藏》,书中专门提到了王叔 

和的名字,并附有切脉部位图和脉学内容。17世纪后,《脉经》被译成多种 

文字在欧洲传播,对现代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世界医学史上占 

有重要的地位。 

     ②皇甫谧与 《黄帝三部针炙甲乙经》 

     独特的针炙疗法是中国医学引人注目的内容,在这一领域里有一位颇负 

盛名的学者——皇甫谧 (m·)。他生于公元215年,卒于282年,字士安, 

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现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是晋代著名的针灸学 

家。少年时皇甫谧家中贫寒,又游手好闲,到20岁时才发愤读书,白天参加 

农业劳动,晚上刻苦攻读,干活时还带着书,人称“书淫”,遂成博学之人。 

中年时身患严重风痹病(相当于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但仍手不释卷,为 

战胜病魔,致力研读针灸书籍,发现以前有关著作中错漏甚多,于是根据《黄 

帝内经》的《素问》、《针经》(即《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 

著作,参照其他书籍并结合自己的治病经历,对针灸类药书进行总结整理, 

写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一书。《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针灸甲 

乙经》或《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也是计灸学的经典著 

作。全书12卷、128篇,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治疗等内容。 

书中统一了穴位,对以前的经穴纷乱现象进行了纠正。整理后认定的中国针 

灸穴位总数达654个。其中单穴49个,双穴300个。确定穴名349个。这些 

穴位分布于全身14条经脉线上,称为经穴。后世发现的穴位,则被称作经外 

奇穴。皇甫谧对所有的穴位,按头、一面、四肢、胸、背等部位作了系统地 

介绍,具体指出了针刺深度、留针时间、艾灸时间 (艾为一种药物,灸时将 

艾末放在穴位上点燃)。还结合中医辩证论治的精神对针灸的适应性和禁忌 

症作了明确说明。这是对此前针灸学的系统总结,也体现作者在针灸学领域 

里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针灸这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治病不用 

吃药,只用针刺身体的一定部位或是用火烧的。前者称为针法,后者为灸法; 

合称针灸疗法。主要原理是用器械性刺激和温热性刺激人体;并利用机体的 

传导作用,调整身体机能,增强抗腐防病能力,它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 

皇甫谧认为人体经络是相互贯穿循环往复的。并有着一定的起止路线。他主 

张治病要切脉、观察经络浮沉。他认识到季节、气候和人体有关,强调针刺 

时要按操作规程治疗,精神要集中,方法要严谨。这些都反映了皇甫谧对针 

灸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极高的造诣。这一套卓有成效的疗法不仅对中国医疗事 

业影响巨大,而且播扬到海外,日本、朝鲜等国将《针灸甲乙经》作为本国 

医学教育的教科书。宋元以后,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针灸疗法被介绍到欧 

洲,当时英、法、德、荷等国家的一些医学家,都开始把针灸应用于临床和 

研究,并被译成英、法文本在欧洲流传,国际针灸学会还把它列为学习针灸 

学的必读之书。 

     ③葛洪 《肘后方》及其在医学上的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医药学已非常发达,关于方剂学的专著大量问世,除内 


… Page 84…

外科医方外,还有《疗目方》、《小儿方》、《疗耳眼方》以及少数民族和 

国外传过来的药方。但因其数量多,篇幅又很长,所以使用时甚为不便。于 

是晋代著名医药学家葛洪从广博中求精英,从繁杂中求简易,撰修成《肘后 

求卒方》,简称《肘后方》,后经陶弘景整理补充为《肘后百一方》、金代 

杨用道又进行增补,改成 《附广肘后方》。 

     葛洪(约公元281—340年)字雅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 

容)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他从 

当时众多医方中,选取精华部分,写成《玉函方》100卷。此书篇幅宏大, 

显然是一部集医疗经验之大成的宏篇巨著,可惜此书已佚。由于他经常深入 

民间,而医治民间急症时需要简便易得、价廉效验的方药,便潜心研究“贫 

家野居”“皆能立办”的治疗办法。并在百卷巨著《玉函方》的基础上,收 

集各种简便易行的医疗技术和单验方,编撰成《肘后备急方》3卷,后世被 

人增补整理成8卷。《肘后备急方》又称《肘后求卒方》,简称《肘后方》, 

 “肘后”是指可以随身携带以备查的意思。因此,又被世人誉为中国最早的 

 “医疗急救手册”。书中所选之方使用的药物系“卒多易得之药”,“亦皆 

贱价草石,所在皆有”,灸法也是“凡人览之,可了其所用。”突出地体现 

了该书的实用性,深受群众欢迎,使其长期流传而不衰。 

      《肘后方》反映了当时中国医学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书中主要记述了各 

种脏腑慢性病、外科、儿科、眼科和六畜病的治疗方法,同时叙述了各种疾 

病的病因和症状。尤其是对急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作者进行了深入观察和 

详细记录。例如,有关天花这种烈性传染病如何传入中国及流行情况,发病 

症状、传染性和预后、预防等均作了准确的记载。对沙虱 (恙虫)病描述准 

确,沙虱虫赤如人,形如疥虫;始用沙虱幼虫虫屑内服或外敷以防治恙虫病。 

书中对狂犬病的治疗也有独到之处。他提出用狂犬脑组织敷贴被咬伤口,以 

预防狂犬病的发作,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免疫学的萌芽,是免疫学史上极为重 

要的创造。从现代医学理论来看,因为狂犬脑组织中存在有狂犬病抗毒素, 

故有某些被动免疫作用。葛洪的这些重要发现为人类战胜天花、狂犬病、恙 

虫病等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启迪。直接或间接的为16世纪中国发明人痘接种术 

预防天花;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从狂犬病毒制备防治狂犬病疾苗; 

20世纪初的美国病理学家立克次从恙虫体分离出立克次体并制备疫苗,防治 

恙虫病,提供了科学依据。《肘后方》中详细地记载了疟疾的种类和症状, 

并列出30余种治疗方剂。提出了用青蒿汁治疗疟疾以及解毒的方法,这不仅 

在当时具有实用价值,也为发明青蒿素这一速效、低毒的抗疟新药打下基础。 

书中多次提到的“常山”也被现代证实是一种抗疟特效药。此外葛洪对黄疸 

性肝炎、结核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