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汜胜之书》还提出用10株瓠秧接成一条蔓,限长3个果实,以保证瓠果硕
大的设想,虽不现实,但却是关于嫁接法的最早记载。汉武帝曾令人将荔枝、
龙眼、柑桔等热带或亚热带果树大量移植长安,并栽种汉朝使节从西域带回
的苜蓿、葡萄等作物。这表明当时已对育苗、起苗、护苗、装运、定植、护
养、防寒等整套种植技术广为应用,并且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秦代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在边郡设立牧师苑,为以后建立
大规模养马场开了先声。汉景帝在西北边郡建马苑36年,养马30余万匹,
养马人达3万,致使很多人都富有养马经验。同进,乌孙马、大宛马等良种
马也传入内地,更加丰富了当时的养马知识。东汉时又在四川、云南等地开
辟了国家养马场。随着养马业的兴旺,相马术也随之提高,并出现了专门的
著作。如《汉书·艺文志》的《相六畜》、《齐民要术》中所载的《相马经》,
都总结了相马的经验和规律,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东汉名将马援曾铸铜马
于洛阳宫中,作为良马的标准模型。1969年甘肃武威出土的踏飞燕铜质奔马
也是良马模型。
养蚕、缫丝很早就成为中国江南农民的家庭副业之一,到了汉代,蚕桑
技术又有了进一步提高,并在全国推广。从汉代画像砖和汉墓壁画中可以看
出,汉代地主已普遍从事有利可图的大规模桑田经营。至迟在东汉末,内蒙
古南部已有了蚕桑业。秦汉之际已出现了二化蚕,即一年产二次蚕,这使生
丝量大增。在养蚕方法上,有了“浴种”(用清水洗蚕卵以防蚕病)、整治
蚕室、涂塞隙缝和洞穴 (防鼠患和风吹,以使蚕儿顺利成长)等操作技术,
为提高丝茧质量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⑤中外农业技术的交流
汉朝是中国同周边各国友好关系的大发展时期,张骞、班超等人的出使,
… Page 41…
使内地与西域各国的交往大大密切起来。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商业往来日渐
频繁。中国的物产通过丝绸之路运销欧洲和非洲。同时,中国的科技文化也
传到西方;而西方的科技文化也传入中国。其中,农产品的引进,极大地丰
富了中国的农业范畴和科技范畴。如芝麻、蚕豆、黄瓜、胡萝卜、葡萄、石
榴、大蒜和苜蓿等,都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中国与西域的农业技术,不但丰富了内地的农田和园艺技术,而且也
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这是科技史乃至物质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陷入了大分裂的
时代。在300多年的岁月中,政局动荡,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遭受了极大地
破坏。但是各族劳动人民忍辱负重,仍然维持着农业生产的进行,并有着一
定程度的发展。当时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集中地体现在贾思勰所著的《齐
民要术》一书中。
贾思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生活于公元5世纪末到6世纪中叶(约
公元480—550年)。曾任北魏高阳(今山东青州市)太守。他对农业分外重
视,用毕生精力进行研究,善于吸取前人的农业科学成果和经验。他亲自到
河北、河南等广大北方地区省份进行农业生产调研,并进行农业和畜牧业的
生产实践,提出了农业生产的基本原则是“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则成功
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精耕细作,合理经营
的原则。他辑录前人文献,引用古书,广集民间流传的农业谚语、歌谣,吸
取农民的生产经验,撰写成了一部农业科学巨著《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末年(约公元533—534年),是中国现存最早
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科技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约12万字,分
为10卷、92篇。其内容十分丰富,除讲到农作物的种植、农具的改进外,
还涉及到林、牧、副、渔等业的技术知识。所以又是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业科
技资料的百科全书。它将中国古代的农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该书的
主要内容是:
①大田作物的种植技术
该书将耕田篇放在首位。篇中已不再单纯强调深耕,还指出要注意墒情、
地势、季节以及与其它环节的配合。书中反映出的保墒技术比汉代有了进一
步发展,形成了“耕一耙一耱”相结合的一套保墒措施,表明北方旱作地区
的耕作技术已基本定型。书中按季节将耕田分为春耕、夏耕、秋耕和冬耕;
按先后顺序分为初耕和转耕;按深浅分为深耕、浅耕和逆耕;按方向分为纵
耕和横耕。这比前代农书细致丰富得多。书中总结出了“秋耕欲深,春耕欲
浅”、“凡耕高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湿得所为佳,若水旱不调,宁燥勿湿”
的经验。贾思勰在书中把耙耱的作用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明确指出其保墒的
作用,具体地论述了耙地的时间和次数。该书将收种即种子的选择、收藏和
种前的处理,列为全书的第二篇;强调种子优劣、播种时间迟早与农作物的
产量、品质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有着密切的关系;还具体记述了水选、浸种、
晒种等处理种子的方法,并对中国水稻催芽技术作了最早的记录。书中的第
三到第十三篇,作者对11类大田作物种植法均作了详实的介绍。对于轮作的
论述,更有特色。如谷田“以绿豆、小豆为上,麻黍、胡麻次之,芜菁、大
豆为下,”这是以前的农书所没有的。说明当时的农业技术又有了新发展,
对作物的种植规律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②家畜饲养与树木栽种法
… Page 42…
中国古代关于畜牧业的书籍历来很少,而且极少受到重视。这样,该书
便成为流传下来的汇集了牛、马、猪、羊饲养法的最早辑本。书中记述的有
关依动物天性进行管理;重视良种杂交等内容相当珍贵。书中还收集了许多
兽医药方,使之成为最早记载兽医药的农书。
书中第4、第5卷专论果树栽培和材用木的栽培法。主要技术措施有移
栽、插枝、压条、嫁接等。该书指出,某些树必须移栽,其技术措施是:“凡
栽一切树木,欲记其阴阳,不令转移。大树髡之,小则不髠,先为深坑,内
树讫,以水沃之。著土,令如薄泥,东西南北摇之良久,然后下土紧筑。时
时灌溉,常令润泽,埋之欲深,勿令挠动……以正月为上时,二月为中时,
三月为下时”。这套植树方法至今仍被遵从。对插枝种树的方法,书中作了
详细的介绍:“先掘坑、将约1米长的枝条置于坑中,两端朝上,用石块、
土等压住,将坑填平,经常浇水即可。”“压条法”与插条法的不同在于长
出新根前,所压枝条与母本不分开,该法是用土将枝条压于地下,等条上的
新枝长高数寸时再用土盖上,来年即能与原枝分开,移栽他处。《齐民要术》
记述的插法,实际上是嫁接法,较为先进。书中以杜型为例介绍了具体的接
法:“用锯截杜,令去地五六寸,在锯口处斜扦竹刺皮木之际,深一寸,选
取梨树上向阳的枝条,长五六寸,也斜扦过心,大小长短与签等,剥去黑皮
(与杜重合部分,勿伤青皮),拨去竹签,将梨枝插入,木向木,皮向皮,
然后用棉布裹紧,封上熟泥,用土将树桩埋上即可。”书中还介绍了远亲嫁
接法,但成活率低。总体来说,书中所记载的技术还比较原始,而且应用也
不普遍,但是为后世树木栽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功劳不可埋没。
3。亚洲其他各国的农业科技
世界古代后期,除中国的农业技术取得巨大成就外,地处西
亚的塞琉古王朝、南亚的孔雀帝国印度,以及东亚日
本,在农业技术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①塞琉古王朝的农业
塞琉古王朝是希腊化各国中势力最大,经济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