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惟是否真因产生邪见,遮除彼邪见之故。存在于欲知有法之第一因式,假名谓‘宗法’。如是云:宗即有法,若无目的不需作假立?曰:不是,宗有法破斥一切之法之义故。彼有一说:虽诠说存在之宗有法谓第一因式?且不知同品喻,是指唯同品有。或谓遍及同品有之支分故。为阐明同品喻之同品有故。若谓诠有法之法,则当了知唯第一因式?曰:不应理,若断除这种主张,则须长时饶舌相续诤论。有法之声,须谓‘欲知有法之说法’陈述之。若非如是,则焉是重新加上正能立?怀疑之思虑故。若第二次述说,谓有法之声是诤事,则岂无知为第一因式?设若如是叙述,则‘了知’亦叙说一次能了知,而诠说二次应非智者,犹如剪指甲焉用斧头。倘若诠说有法之法,诚当如是形成事实,叙说‘宗法’当转形成‘假名’故,不依二者叙说,信许易于了解乐许谓‘欲知有法之法,’之名,吐弃渣物何须绕于后头之思惟。若诠如是真名,乐许无少许不成立,然而谓随行、随遮‘欲知有法之法’,诠说因三式之文字不均衡故不顺畅。宗法之有、无同品等等所作解说不妥当,故诸智者们平等舍心搁置之。因滴论云:虽间接了知义,唯近于‘假立’,难成立文辞均衡,故完全断除。声韵学云:‘文辞丧势尚可,声韵丧势则不可。’故舍弃彼诸产生邪见且难于诠释后,既无邪见且容易诠释故,假借谓‘宗法’名之解说。
午三·‘假立’与‘不假立’之宗相似之断诤
【谓宗与有法相似,共称方式具差别。】有一说,乐许名辞容易于解说,不剔除邪见之义,‘宗’之名声趣入‘欲知有法’、‘所立法’、‘聚义’三者故。宗法和聚义,谓‘宗’,亦于因相存在宗同品思惟是第一因式否?于此产生邪见。若生邪见,则以眼所见故为因支,亦能立声无常。亦因相存在所比量之所立法是第一因式和具全随行随遮故。思惟是真因相否?产生如前之邪见。云:不相似。所谓‘宗’是总声为真实,与‘法’言辞相系,唯存在于欲知有法,则不摄属总相而获得别相。喻谓‘手’之声,虽趣知人与马等总相,然而若与‘具有’之辞相系,则其余(有情)虽同具手,然不摄入‘具手’之名声,唯独摄入‘大象’。与彼有法之声不相似,谓‘有法’是总声与前例相同,亦与所谓‘法’之声相属,不摄入唯第一因式。同品喻、异品喻二者亦趣入‘有法之法’,与‘具头之总声’之言辞相系,然而不摄属唯一大象之别相。一切有头者摄入:‘具头’,如一切共许之故。彼故决定声之义,是唯‘共许’量故。若诠‘有法之法’,则三者皆共许故怀疑。若诠‘宗法’,则含括外道论者,共许唯第一因式,不许余二者同、异品喻之有法,故无需怀疑。释量论云:‘行故有手故,立有角及象,此声之所诠,世许非欲说。’之说法同一旨趣,如是应了知,因相存在于所比量为第一因式之说法。
【宗与法相属之声,是唯诤事如具手,与法相属谓有法,无法决定如具头。】摄集之偈颂。
除此尚有诸多种他答人之辩,共许量为实势比量力之诤论。譬如具手之故,人亦应成具手因具有手。若非如是,则大象亦应成非具手,谓之相似诤论故,诸外道喜欢分别观察,吾等不引述,彼故在此‘宗’之名声是欲知有法。
辰三·能害实事:
【法与有法非所立,无所立之定义故。】所立之定义:无‘成立’与无‘遮除’量是认持为所比量,无彼二支分之故。
子二·值此决定差别义(第一因式之诤事‘宗’)
由欲许之声除趣入业、作者、所作三者外,业转成之境,应非具所立之法,以过遍于真实之同品喻,而不周遍于相违之诤事故。作者或作用转成如欲愿之觉识,亦非具有所立之法,以其刹那间之‘比量’或‘邪见’之觉识,不遍及宗之诤事故。有一说:所立法无‘成立’与‘遮除’量之根本实事,亦不适时际北俱卢洲之妙屋等,亦非过遍故。
【认持比事是欲知。】欲知有法之定义,无‘遮除’‘成立’之量,谓认持所立法之所比测之根本实事为何缘由?别相︱自利比量正因之欲知有法是立论者所认取,他利比量正因之欲知有法是敌论者所认取。若观察欲知有法:声是常或无常,则摄为‘无知’、‘邪见’、‘怀疑’,断除比量之增益,唯一‘无知’之范畴,‘邪见’于释量论已述及。
【成立欲知是宗法。】欲知有法于所设立之因相成立现量或比量故,是第一因式谓之宗法。
癸二·随行随遮二者之观待实事同、异品有三:
子一·破斥他宗
子二·建立自宗
子三·断诤
子一·破斥他宗有三:
丑一·前期说法
【具有所立法与否,谓同、异二品之说。】有一说:追随宝积静论师主张:具有所立法为同品,不具所立法为异品之说法。所立法亦非唯能成立之因相,于欲知有法所认取比量之总类是火或无常等。所立之‘具有’义,亦尽如欲知有法‘具有’成立所立宗,若有烟故能立有火,则聚合一体和自性因无分别体性;若能依虚体,则具有能依自虚体。有一说:若欲许所立法之空与不空(同、异品),亦不超越彼性‘具有’。
【思维二品实相违,假立产生甚第三聚。】若误以为同异二品为实相违,一切所知可裁决分为二品,由实体断决或由虚体来断决,依前者观之,空性(法者)能立‘遮无’之际。若瓶之实体是同品,则瓶之‘所作性’和‘无常’亦当转成遮无;若实瓶是异品,(形成非遮无),则‘真实之瓶’和‘实有常之空’等等诸相,亦转成不具有‘遮无’之名言(不成立谛实)故,二者皆不应理,倘若实瓶,是与否二者转成第三聚,则丧失‘断决’任一方之语辞。复次,若于虚体断决之,则能立所作性故无常之时,若唯‘所知’虚体是同品(是无常时),则所知之常为非有。若唯‘所知’虚体是异品(是常时),则所知无常转成非有。然而彼之时,唯‘所知’若转成是同异二虚体与否,则丧失于虚体之断决语,故无论如何皆不应理!
【某谓无知量之境,分为实虚二相说。】某些西藏学者无知量之境,能依‘火’与‘无常’等实体法成立所立法之时,断决为实体,虚体虽可能产生第三聚,然而无过,于虚体不作立破之故。能依‘因相’与‘遮无’之名言等虚体,成立所立法之时,断决为虚体,实体虽可能产生第三聚,应无过,以其实体不能作立破之故。成立之法:
【具有‘同’与‘异’实法,虚法依自虚体说。】实体具有无分别体性与相异体性,成立二种实法,和成立虚体法能依自虚体共三种,喻如:‘所作性’证成‘无常’是无二体性,烟性成立火具相异性和所作性之自虚体,能依正因具全因三式故,成立因相等成立能依自虚体。虽结合彼诸三种义,于一切所立法之同品,有法与因相二者于真正因相之际为同品,于相违因相时为异品,于不定因相当转成如其所应之说法。
丑二·破斥彼诸说法有三:
寅一·作同异二品断语不应理
寅二·成立虚实二分法不应理
寅三·别相︱成立能依自虚体不应理
寅一·同异二品作断语不应理分为二:
卯一·同异二品不能作断语:
【尽如虚实二分法,无法决定于二品,虽二品摄属实虚,诸善巧现见成立。】若能依实体法而成立,则于实体作断语二分法,若山成立具有火,则设立灰色物为因相之时,若灰色物是同品(有火),则水蒸气亦当转成有火,若灰色物是异品(无火),则烟亦转成无火,若灰色物容许同异二品,则丧失同异二品之断决。如是若同品,声成立勤勇所发,安立‘有所作义’为因相之时,‘有所作义’是同品,闪电和林园之花朵当转成具勤勇所发,若‘有所作义’是异品,则瓶与鼓声亦转成不具勤勇所发,若是‘有所作义’兼具二者,则丧失同异品之断决语。
复次,若于虚体作断语,则所作性虚体有法,能立正因之名言,以诸善巧者现见成立具全因三式之故,设立因相之时,若唯‘所知’之虚体是同品,则唯‘所知’之自虚体,依于‘能成立声无常’转成真因之因三式,若唯所知之虚体是异品,则所知性异品遍及因三式,而转成相